- 相關推薦
《清平調·其三》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平調·其三》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品原文
清平調·其三
[唐]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作品注釋
⑴名花:牡丹花。傾國:喻美色驚人,此指楊貴妃。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⑵解釋:了解,體會。釋,一作“識”。春風:指唐玄宗。
⑶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作品譯文
名花伴著絕色美人令人心歡,贏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
春風中消解了君王無限悵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桿。
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作品鑒賞
這一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首句寫名花與傾國相融;二句寫君王的歡愉,“帶笑看”三字,貫穿了三者,把牡丹、貴妃、明皇三位一體化了。三、四句寫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貴妃賞花,所有胸中憂恨全然消釋。人倚闌干、花在欄外,多么優雅,多么風流!全詩語言艷麗,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無怪乎深為玄欣賞,貴妃喜愛。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煩惱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十分優雅風流。
這三首詩,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光,又似在面。“一枝紅艷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么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贊賞。
作品點評
《直解》:四出媚態,不以刻意工,亦非刻意所能工。
《詩藪》:“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解釋東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崔魯、李白同詠玉環事,崔則意極精工,李則語由信筆,然不堪并論者,直是氣象不同。
《唐詩解》:太白于極歡之際,加一“恨”字,意甚不淺。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三詩俱鑠金石,此篇更勝。字字得沉香亭真境。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同敬曰:“帶笑”字下得有情,第三句描貴妃心事。
《唐詩摘鈔》:釋恨即從“帶笑”來。本無恨可釋,而云然者,即《左傳》(野太子申生):“君非姬氏(指鱺姬),居不安,食不飽”之意。
《增訂唐詩摘鈔》:婉膩動人,“解釋”句情多韻多。
《古唐詩合解》:此章方寫唐皇同妃子同賞木芍藥。
《唐詩別裁》:本豈釋天戶之愁恨,托以“春風”,措詞微婉。
《詩法易簡錄》:此首乃實賦其事而結歸明皇也。只“兩相歡”三字,直寫出美人絕代風神,并寫得花亦栩栩欲活,所謂詩中有魂,第三句承次句,末句應首句,章法最佳。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旖旎動人。錦心繡口。
《唐人絕句精華》:第三首總結,點明名花、妃子皆能長邀帝寵者,以能“舞釋存風無限恨”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清平調·其三》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相關文章:
《清平調·其一》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
《靜夜思》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2-11
《臨終歌》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3-04
《越女詞》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3-06
《行路難》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24
李白《金陵其三》古詩原文解析09-08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
《行路難·其二》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
《長干行·其一》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