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盧綸簡介及其作品賞析

時間:2017-05-06 17:58:16 詩人大全 我要投稿

盧綸簡介及其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作品賞析:

  “大歷十才子”中,盧綸的詩是比較特別的。他雖然也有一些和其他人一樣的寫景應酬、贈答唱和之類的淡雅之作,但卻有一些非常好的邊塞詩,這大概和他在渾瑊幕中經歷過軍旅生活,去過西北邊陲有關系。他最為人欣賞的,是《塞下曲》(四首錄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堪稱唐代邊塞詩中的精品,不輸于盛唐邊塞詩人。

  盧綸得名很早,倒不是因為他的邊塞詩,而是另一首七律《晚次鄂州》: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詩的結尾很有力,自己的家,當然也包括其他人的家都已經因為戰亂毀掉了,哪里還忍聽那江上時時傳來的戰鼓聲。詩顯然受杜甫《又呈吳郎》“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和《風疾舟中伏枕書懷》“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的影響。

  逢病軍人

  “行多有病住無糧,萬里還鄉未到鄉。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此詩寫一個傷病退伍在還鄉途中的軍人,從詩題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為依據。詩人用集中描畫、加倍渲染的手法,著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詩中的這個傷兵退伍后,他很快就發覺等待著他的仍是悲慘的命運。“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對趕路的人就越發難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談何容易,離軍即斷了給養,長途跋涉中,干糧已盡。“無糧”的境況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寫出“病軍人”的三重不堪,將其行住兩難、進退無路的凄慘處境和盤托出,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進一步寫人物處境。分為兩層。“萬里還鄉”是“病軍人”的目的和希望。盡管家鄉也不會有好運等著他,但狐死首丘,葉落歸根,對于“病軍人”不過是得愿死于鄉里而已。雖然“行多”,但家鄉遠隔萬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連死于鄉里那種可憐的愿望怕也難以實現呢。這就使“未到鄉”三字充滿難言的悲憤、哀怨,令讀者為之酸鼻。這里,“萬里還鄉”是不幸之幸,對于詩情是一縱;然而“未到鄉”,又是“喜”盡悲來,對于詩情是一擒。由于這種擒縱之致,使詩句讀來一唱三嘆,低回不盡。

  詩的前兩句未直接寫人物外貌。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然而由于加倍渲染與唱嘆,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兩句鋪墊的基礎上,第三句進而刻畫人物外貌,就更鮮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適當的環境中。“蓬鬢”二字,極生動地再現出一個疲病凍餓、受盡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為病餓的緣故,尤其是因為創傷發作的緣故。“病軍人”負過傷(“金瘡”),適逢“秋氣”已至,氣候變壞,于是舊傷復發。從這里又可知道其衣著的單薄、破敝,不能御寒。于是,第四句又寫出了三重“不堪”。此外還有一層未曾明白寫出而讀者不難意會,那就是“病軍人”常恐死于道路、棄骨他鄉的內心絕望的痛苦。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兩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聞。這樣一個“蓬鬢哀吟”的傷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個“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處境的孤凄,無異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隨時都可能象螞蟻一樣在城邊死去。

  這樣,通過加倍手法,有人物刻劃,也有背景的烘托,把“病軍人”饑、寒、疲、病、傷的苦難集中展現,“凄苦之意,殆無以過”(南宋范晞文《對床夜語》)。它客觀上是對社會的控訴,也流露出詩人對筆下人物的深切同情。

  塞下曲六首(其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盧綸《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因為是和張仆射之作(詩題一作“和張仆射塞下曲”),語多贊美之意。此為組詩的第二首,寫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通過這一典型情節,表現了將軍的勇武。詩的取材,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據載,漢代名將李廣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就有這樣一次富于戲劇性的經歷:“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首句寫將軍夜獵場所是幽暗的深林;當時天色已晚,一陣陣疾風刮來,草木為之紛披。這不但交代了具體的時間、地點,而且制造了一種氣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區,深山密林是百獸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黃昏夜分出山,“林暗草驚風”,著一“驚”字,就不僅令人自然聯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暗示將軍是何等警惕,為下文“引弓”作了鋪墊。次句即續寫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這不僅是因為詩要押韻的緣故,而且因為“引”是“發”的準備動作,這樣寫能啟示讀者從中想象、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鎮定自若,從容不迫。在一“驚”之后,將軍隨即搭箭開弓,動作敏捷有力而不倉皇,既具氣勢,而形象也益鮮明。

  塞下曲六首(其二)

  后二句寫“沒石飲羽”的奇跡,把時間推遲到翌日清晨(“平明”),將軍搜尋獵物,發現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讀之,始而驚異,既而嗟嘆,原來箭桿尾部裝置著白色羽毛的箭,竟“沒在石棱中”,入石三分。這樣寫不僅更為曲折,有時間、場景變化,而且富于戲劇性。“石棱”為石的突起部分,箭頭要鉆入殊不可想象。神話般的夸張,為詩歌形象涂上一層浪漫色彩,讀來特別盡情夠味,只覺其妙,不以為非。清人吳喬曾形象地以米喻“意”,說文則炊米而為飯,詩則釀米而為酒(見《圍爐詩話》),其言甚妙。因為詩須訴諸讀者的情緒,一般比散文形象更集中,語言更凝煉,更注重意境的`創造,從而更令人陶醉,也更象酒。在《史記》中才只是一段普普通通插敘的文字,一經詩人提煉加工,便升華出如此富于藝術魅力的小詩,不正有些象化稻粱為醇醪嗎?

  詩人生平:

  少年時代的盧綸,由于家境并不很好,世道不寧,父親可能去世較早,他本人又多病,生活并不美好,可能有好些時間,是在舅舅家度過的。他在《綸與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員外發崔補闕峒》詩中自稱:“八歲始讀書,四方遂有兵。……稟命孤且賤,少為病所嬰。”又在《赴池州拜覲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詩中說:“孤賤易磋跎,其如酷似何。衰榮同族少,生長外家多。別國桑榆在,沾衣血淚和。應憐失行雁,霜霰寄煙波。”

  過了幾年后,盧綸走舉試之途,又多不順利。上文談到《極玄集》、《舊唐書》都記載盧綸天寶末舉進士不第。盧綸有《落第后歸終南別業》詩,道:“久為名所誤,春盡始歸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強破顏。”《綸與吉侍郎中孚……》中說:“方逢粟比金,未識公與卿。十上不可待,三年竟無成。”由這些詩可知,盧綸天寶未落第后,曾在終南山居住讀書,又幾次應舉,但均未能及第。后來他“奉親避地于鄱陽”,是幾次應舉都未能及第后,大概為生活所迫,或家遭變故,遠赴鄱陽。可能他舅舅家其時在鄱陽一帶居住,他又去投靠舅家了。大歷初,盧綸又由邵陽赴長安應舉,《新唐書》本傳說他大歷初數舉進士不入第。在舉試之途,是徹底失敗了。

  盧綸雖屢試不第、人生與仕途都極不順利,但在詩壇卻名聲漸盛,而且他交游廣泛,是一個活躍的社交家,并最終借此步入仕途。大歷年間,他在長安,在鄱陽,與吉中孚、司空曙、苗發、崔峒、耿韋、李瑞等交游唱酬,被稱為大歷十才子。盧綸堪稱十才子之冠冕,受到宰相元載、王縉的賞識與推薦,由詩壇步入仕途。元載將盧綸的詩進給皇上,補閿鄉尉。后來又因王縉的禮聘,為集賢學士、監察御史,這中間又曾任河南鞏縣令。元載、王縉獲罪時,盧綸受到牽連,因此還被拘禁過。德宗繼位后,盧綸又被任為昭應縣令。朱泚之亂發生后,咸寧王渾瑊出鎮河中,召盧綸為元帥府判官。軍營生活,使盧綸詩風較為粗獷雄放,關于軍旅邊塞詩,寫得極有生氣,為大歷十才子其他詩人所難及。因他的詩受到德宗重視,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正當他在官場將要青云直上的時候,生命卻終結了。

  盧綸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為權貴的推薦,才作了很短時期的官,可以說是得利于社交。盧綸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權貴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載、王縉外,任過實職的宰相還有常袞、李勉、齊映、陸贊、賈耽、裴均、令狐蔥,渾瑊、馬燧、韋皋雖未任過宰相,但也是大權在握的人物。盧綸與之交往的,還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著入仕、升遷大權的人物,如皇浦溫、鮑防、黎干、盧甚、張建封、韋渠牟、裴延齡、王延昌、徐浩、薛邕、趙涓、李紓、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級官員和名門子弟則更多。與一些著名詩人的交往則更無須細數。從這個意義上講,盧綸又是一個非;钴S的社交家。

【盧綸簡介及其作品賞析】相關文章:

1.唐代詩人盧綸介紹及其作品全集

2.詩人盧綸簡介

3.《贈內兄盧綸》古詩賞析

4.盧綸送李端唐詩賞析

5.汪國真簡介及其作品精選

6.唐代詩人盧綸

7.喜外弟盧綸見宿古詩賞析

8.詩人盧鈞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一本 |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偷偷要色偷偷中文 | 午夜三级理伦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