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杜牧的故事

發布時間:2017-01-07  編輯:沈舒文 手機版

  杜牧之門第既高(出身好),神穎復雋(英俊又聰明),感慨時事,條畫率中機宜(有遠見卓識),居然具宰相作略。

  【杜牧夜夜流連青樓:上司勸其注意個人形象】

  唐代才子眾多,如繁星滿天,但在風流倜儻這方面,有一個人可謂是先知先覺,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就是晚唐杰出詩人——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宰相杜佑之孫。杜佑不僅官荃宰相,還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學者,這給了自幼好學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學功底。杜牧對自己生于詩書之家頗為自豪,曾作詩日:“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

  據《唐才子傳》載:“后人評牧詩,如銅丸走坂,駿馬注坡,謂圓快奮爭也。”劉熙載在《藝概》中也稱其詩“雄姿英發”,而杜牧不僅人如其詩,個性張揚,又如鶴舞長空,俊朗飄逸。

  在后人看來,與杜甫齊名,并稱“大、小杜”,對杜牧而言是一種極高的榮耀,無論是《新唐書》、宋朝筆記,還是今天的書籍文獻,記載之時,都不自覺地透露出一種艷羨的語氣。不過,“小杜”的稱呼,未必符合杜牧本意,他心中也未必舒坦。

  一個有個性的詩人,總不愿附于翼尾,何況杜牧向來自視甚高,我行我素,從無追隨之意、模仿之心。在寫給權要的《獻詩啟》中,他不無自得地說:“某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于中間。”意思是過去的榜樣他不感興趣,流行的潮流他不愿涉足,他要走一條自己的路。

  杜牧最為膾炙人口的詩為詠史之作,其詠史詩充滿著幽默與調侃,飽含借古鑒今之意,對于很多常見的觀點,他都擺出一副絕不茍同的架勢。如眾人皆認為周瑜英俊瀟灑、智謀過人,他卻在《赤壁》中說“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譏諷周瑜不過是一幸運兒而已;當年劉邦一心想把皇位傳給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呂后聽從張良的計策請出著名的隱士——商山四皓;鎮住了漢高祖,穩定了漢室。杜牧卻說“南軍不袒左邊袖,四皓安劉是滅劉”,認為對漢室穩定作出巨大貢獻的不是這四個白胡須的老頭,而是英姿勃發的周勃;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世人皆認為其不失豪杰之氣,杜牧卻賦詩日:“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認為好男兒就應不屈不撓。


精彩搶先看New  Top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 一本久久国产视频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 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婷婷婷国产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