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中國古代詩人中少見的愿意一再將家人包括妻子日常生活的點滴寫入作品之人,一般人都對其家人尤其是妻子只字不提,諱莫如深。杜甫詩中,他的妻子弘農楊氏,是一位能跟杜甫同甘共苦、富有生活情調的美麗女人(《月夜》詩“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是最好的證據)。《遣興》詩,有“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兩句。可見,杜甫對于楊氏亂世中辛勤鞠育子女,是心懷感激之情的。《北征》詩,寫杜甫從左拾遺任上獲準回家省親,給家人帶了如下禮物:“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栗。粉黛亦解苞,衾?稍羅列。”有綾羅綢緞等好衣料,也有胭脂粉黛之類化妝品。透過禮品看女主人,不難看出,她是一位愛美愛打扮的女性。成都期間,杜甫一家相對安定的生活情境中,有兩次出現杜甫妻子楊氏的形象,《江村》:“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多病所須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進艇》:“……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茗飲蔗漿攜所便,瓷罌無謝玉為缸。”親自制作弈棋道具,并陪丈夫下兩盤,能跟丈夫一起劃船玩……杜甫的妻子,是個活潑有趣有才藝之人,這跟一般人想象中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古代女子形象,恐怕有些出入吧。《進艇》中有“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兩句,顯然是在以蝴蝶、并蒂芙蓉比喻詩人夫妻的纏綿與幸福。一千多年之后的我們,讀到這樣的詩句,都不免要起一身的雞皮疙瘩。
杜甫詩中最通情達理的女性,當數《新婚別》中姓氏俱無的新婚女子。嫁給一位即將出征的男人,她有無盡的遺憾和哀怨。但是,經過種種內心的糾結,反復斗爭,她還是強忍悲傷,說出了安慰、勉勵丈夫的話語,“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最后,對其深情告白,“與君永相望”!
苦的女性,苦法多多。請看:
杜甫身邊,有不少苦的女性。他妻子楊氏即是其中之一。《羌村三首》之一“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北征》“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飛仙閣》“浮生有定分,饑飽豈可逃。嘆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這是正話反說,其實表達的意思是,妻子因為跟了自己,吃盡苦頭);《百憂集行》“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癡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一再地分離,貧窮,跋山涉水,喪子,她都經歷過。嫁給杜甫之后,她的舒心日子實在不多。他妹妹也是一個,《同谷七歌》之四:“有妹有妹在鐘離,良人早歿諸孤癡。”因為相距遙遠,杜甫想去看望她,也一直難以實現。
杜甫不是一個眼光只在自家親人范圍內打轉的詩人,他胸懷王朝,放眼天下。普天下一切不幸的苦女,都在他悲憫心空的籠罩之下。
《垂老別》,丈夫應征入戶,老妻悲痛得哭倒在路上,但是一邊哭一邊沒有忘記叮囑丈夫要注意保暖,要吃飽飯。明明知道這是有去無回的死別,但還是有這么多的叮嚀。執著、非理性的愛,令人動容,催人淚下。
《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已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詩中的佳人,文學史家有認為是真有其人的,有認為是詩人的寄托之作的,看法不同。但是,有一點,大家的看法肯定是一致的:都認為詩中遭遇不幸的“絕代佳人”,是非常美麗的。
《搗衣》詩:“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詩中并沒有出現一個女性形象,但是,秋夜用力搗衣的軍嫂,卻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她(們)將心中對丈夫的牽掛、愛,都轉化為搗衣的力量。
在夔州期間,杜甫注意到一個社會問題:許多女子四五十歲了,都無法嫁人結婚,只能做剩女,干最辛苦的活。《負薪行》:“夔州處女發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家。更遭喪亂嫁不售,一生抱恨長咨嗟。土風坐男使女立,應當門戶女出入。十猶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至老雙鬟只垂頸,野花山葉銀釵并。筋力登危集市門,死生射利兼鹽井。面妝首飾雜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因為處所偏僻,謀生不易,也因為戰亂,男人大量戰死沙場,男女比例失調。
《詠懷古跡五首》之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群山??荊門、昭君村??朔漠??青冢??春風??月夜”,忽大忽小,充滿張力的詩句,說的其實都是一個人:無奈之下遠嫁匈奴單于的王昭君。名垂青史的美麗女子,內心也充滿了外人難以領會的怨尤和無奈。
《又呈吳郎》,事情原本不大,就是希望姓吳的親戚住進自己的房子之后,不要在屋子四周扎上籬笆,因為有個鄰居是“無食無兒一婦人”。從前為了充饑,經常會到杜甫家屋邊打棗吃。自從這位姓吳的親戚插上籬笆之后,她就再也不能打棗充饑了。但是,杜甫把它上升到了對一切因為戰爭失去丈夫、生活陷入窮困的女人的悲憫情懷,和對造成這些女人悲劇的社會制度的反思與批判。
縱觀杜詩全集,可以說,杜甫對于女性有三種感情:同情、欣賞和尊敬。作為生活在男尊女卑時代的文人,杜甫的情懷境界是其同時代的絕大部分人所望塵莫及的。這,大概是杜甫之所以成為“詩圣”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