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景蘇軾
《冬景》是蘇軾贈給劉景文的一首七言絕句,頗有與君共勉之意。蘇軾作此詩時已有五十五歲,劉景文已有五十八歲,都已經到了老年遲暮的時節。如果用一年四季來比喻人的一生的話,那么,此時他們就像那初冬的景致,開始漸顯凋零的跡象。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荷和菊,在初冬時節衰敗凋零的景象。荷和菊,分別是在夏天和秋天盡顯風姿,極盛一時的意象。可是,如今眼前的荷卻空留殘葉,花瓣早已化作一縷清風,隨夏天而逝。大如傘蓋的荷葉也不再亭亭玉立,耷拉著腦袋,倒是很符合古人“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雅興。被西風吹散的菊花,不遺余力地散發幽香,幾片堅強的花瓣固守陣地,頗有“寧可枝頭抱香死”的氣勢。堅挺的花枝像高傲的皇后,不畏嚴寒,高昂頭顱,傲然凌霜。
若說哪個時節最好,當然是眼下橙黃橘綠的豐收季節最是一年好景致。在文人的筆下,“自古逢秋悲寂寥”,冬天更是一派蕭條的景象,而蘇軾卻寫出了秋末初冬的豐收景象,這豐收里還透出喜悅之情。
“橘”在文人眼中是傲寒清高之物,屈原在《橘頌》中就曾歌頌過橘的高潔。蘇軾不著痕跡地將自己與友人的處境和初冬景致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把自己和友人比作將紅還綠的橘子,橘子所經受的寒氣和冰霜就像他們經歷的困難和挫折,青春已逝的暮年就好比這初冬時節,雖然漸顯老冀之態,但還是可以收獲的季節。
蘇軾開創了什么派
在當時那個時代,詩詞主要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那蘇軾開創了什么派呢?
蘇軾是豪放派的開山鼻祖,蘇軾開創了什么派已經很清楚了。當時的宋朝,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兩大派系。兩者具有顯著區別。豪放派主要是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而婉約派主要以李清照為代表。
首先來看豪放派,這一派的作品氣勢豪放,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奮發的感覺。而與此不同的是婉約派作品,語言含蓄,感情細膩,輕松活潑,同時多表達離愁別緒,給人深沉幽怨之感。有時候是寫男女戀情,有時候也有寫山水自然風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而蘇軾的詩作風格和做人風格以及一些個人經歷,導致了他的詩風一貫是豪放大氣。他應該算是豪放派的開山鼻祖,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豪放派特點主要體現在是視野廣闊,氣勢雄放,多采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不拘守音律。豪放派的內部分派較少,主要也就是“蘇派”,“辛派”“叫囂派”的階段性分支。在后期,朝局變化,經歷世事變遷,豪放派得到了新的發展,悲壯慷慨的調風隨大局產生發展,通過后世等人的繼承發展,蔚然成風。在中國詩詞歷史上,豪放詞派廣泛地影響詞林后學,不僅僅只是閃耀宋朝當時的文學歷史。從宋朝一直到清末,一直都存在大力學習蘇軾、辛棄疾的詞人,他們推崇二人首創的豪放派,并以此為榜樣,蔚然成風。
雖然蘇軾豪放派以豪放為主要風格,但是蘇軾卻不乏婉約派的細膩,例如他的《賀新郎·乳燕飛華屋》,還有他的《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都是感情細膩之作。如果說蘇軾開創的蘇派屬于豪放派的代表,那么不可否認的是,蘇軾同樣擁有婉約派的細膩,他的詩作,是文學史上的一座標桿。
蘇軾送別詞
大家也都知道,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一波三折,多有不順。而離別又是人這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離別,無法決定,無法選擇。有生有死,就會有離別。這樣一件具有濃重悲傷色彩的事情,對于仕途不順,人生坎坷的蘇軾來說,更是增添了一種憂思,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難免會生出許多的感慨。那么蘇軾送別詞又是什么樣的呢?
歷史上,蘇軾送別詞,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首:
1、《臨江仙送錢穆父》
2、《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3、《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也非常著名的送別詩。
其實,仔細品讀蘇軾送別詞,不難發現一些共同點以及蘇軾的寫作技藝。比如,在蘇軾的送別詞中,出現過很多意象。很典型的是花木,例如:柳絮,茱萸和竹。在《滿庭芳》和《菩薩蠻》中,蘇軾就用到了柳樹和柳絮,而在《浣溪沙》和《西江月》中,又很自然地用了茱萸,而竹子,作為當時文人墨客所追捧的,自然少不了。另外,在蘇軾的送別詩中,也經常出現鳥獸,作為一種獨特的意象,構造意境。馬、鴻雁、鶴都曾被作為過意象,表達作者的感情。比較常見的是氣象,雨、雪、甚至是風都作為意象。例如,在《菩薩蠻》、《浣溪沙》和《青玉案》中都多次出現與,雪,和風這氣象類的作為意象。
蘇軾的送別詞每一首都是經典之作,給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蘇軾絕命詩
元豐二年,蘇東坡寫了一首詩名為《詠檜》,原本這只是一首再正常不過的詩,卻被沈括指出詩的最后兩句有隱刺皇帝的嫌疑。明眼人都知道,這分明是雞蛋里挑骨頭,可蘇軾卻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打入牢獄,并牽連了幾十位親戚朋友。這就是震驚朝廷的“烏臺詩案”。蘇軾自知此罪難逃,就寫了兩首絕命詩,分別寫給妻兒和弟弟蘇轍。
蘇軾在寫給妻兒的絕命詩里,先寫了牢獄中慘森森的陰風和凌冽的寒氣,表明自己的處境。一向以豪邁著稱,瀟灑自由的自己原本應該抒發著遠大的抱負,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可現實中,卻在這漆黑不見光明的牢獄里猶如一只待宰的雞子,擔憂著自己的性命。他還想念他的妻兒,孩子漸漸長大,他們臉上都掛著朝氣,一眼就能看到希望和未來。他的妻,哎,此生愧對于她了,讓她跟著自己吃苦受累、擔驚受怕。
寫給弟弟的絕命詩里,他慨嘆自己命運不濟,為奸人所陷害。他自知此次在劫難逃,性命不保,便交代了自己的后事,甚至把自己的妻兒托付于弟弟。當時,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些文字的?真的是傾盡所有的感情和心血,所有的心情和想說的話都凝聚在這短短的兩首詩里。
害他的是詩,最后拯救他的也是詩。感情肺腑的兩首絕命詩,任誰讀了都為之動容,其中飽含的親情之深沉讓人潸然淚下。在大家的多方求情努力下,皇帝終于赦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