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相較于過去詩歌多見的鄉土題材,當代漢語詩歌已越來越深入到城市文化之中,“然而十分明顯的是,它在精神和美學倫理上,已經遠遠超越了古典詩歌的觀念。”
如同《大世界,小小人》里寫得一樣,現代詩人“從容地走出大門,出來時面帶滿足而愚蠢的微笑”。這是現代詩不被大眾認可的困境。詩人幾乎成了負面詞匯,這令人感到不安。詩人本該是文化的試驗田的,現在卻成為過街老鼠一般。所以,我極愿意看到詩人再多一些,現代詩(盡管總過于直白)再多一些,哪怕像“梨花體”這種被大眾嗤笑的試驗再多一些。
余秀華說,“我從來不想詩歌應該寫什么,怎么寫。當我為個人的生活著急的時候,我不會關心國家,關心人類。當我某個時候寫到這些內容的時候,那一定是它們觸動了,溫暖了我,或者讓我真正傷心了,擔心了。”她告別2014,“下一個春天啊,為時不遠/下一個春天,再沒有可親的姐姐遇見/但是我謝謝那些深深傷害我的人們/也謝謝我自己:為每一次遇見不變的純真”。《大世界,小小人》則這樣鼓勵人們,“路途沒有終結/鼓起勇氣/追隨你的影子/朝圣的路上你并非孑然獨行”。我相信,不論是余秀華,還是《大世界,小小人》的作者,都在鼓勵詩人多向前走一些,再多走幾步,不要太在意世界的看法。
一篇報道這樣描述余秀華成名后的場景。“當地有關部門也來了,慰問,與媒體對接,試圖借余秀華打造‘鄉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此外,有公益機構提出為她募捐;有自稱她高中恩師的人與記者聯系,要與她見面;有此前關系不好的詩友上門,提出做她的經紀人;還有隔壁村村民,帶著研究生女兒,來跟她切磋……對于這些,余秀華幾乎都拒絕了。”幸好她拒絕了,作為一個詩人拒絕了。現代社會容不下詩人的成名,盡管詩人的稿費是按字算的。
我希望詩人們可以像余秀華一樣排除干擾,“保持著慣有的警惕”。也希望像《大世界,小小人》里寫的那樣,“我可以體會到妒忌和貪婪/然而,我并非有罪/我可以感受到反感甚或惡意/然而,我并非有罪/無論如何,我是人。”是的,無論如何,作為詩人,在朝圣的路上,你并非孑然獨行。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2.李白是什么詩人
3.李白送友人賞析
4.唐代詩人的朋友圈
5.在詩歌里看杜甫
6.
8.悲情的詩人李商隱
9.盛唐宮廷中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