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后余篇。
【朱淑真介】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說海寧(今屬浙江)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
【文學成就】
生前曾自編詩詞集(《寫懷二首》“孤窗鎮日無聊賴,編輯詩詞改抹看”),死后散佚。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禮)輯為《斷腸集》十卷,未幾錢唐鄭元佐為之作注,并增輯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厘為兩卷,作八卷)。此外尚有《斷腸詞》一卷行世。
朱淑真詩,以清汪氏藝蕓書舍影元抄《新注朱淑真斷腸詩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民國徐乃昌影元刻本(簡稱元刻本)、清光緒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遺著》本(簡稱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圖書館)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相傳朱淑真作品為其父母焚毀,后人將其流傳在外的輯成《斷腸集》(詩)2卷,《斷腸詞》1卷及《璇璣圖記》,輾轉相傳,有多種版本。
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后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于感傷,后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后世常與李清照相提并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一闋,也有被認為是歐陽修所寫。
朱淑真書畫造詣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畫家沈周在《石田集·題朱淑真畫竹》中說:“繡閣新編寫斷腸,更分殘墨寫瀟湘。”由此可見,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當與李清照并駕齊驅。朱淑真,她的詩作受到市民的激賞,卻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燒(據魏仲恭《斷腸詩集序》)。她顯然是英年早逝的“問題美女作家”。
她的別號是“幽棲居士”,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與李清照齊名,有《斷腸集》存世。從“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愁懷》)來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戀情,被一些學者剝奪著作權。
但是,她的作品還是存有大膽露骨的香艷鏡頭:“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纏綿于情愛連時間也不管了,“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猶如今人當街親吻一般大膽。
朱淑真曾作一“圈兒詞”寄夫。信上無字,盡是圈圈點點。夫不解其意,于書脊夾縫見蠅頭小楷《相思詞》,頓悟失笑:“相思欲寄無從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里。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整圓兒是團圓,半圈兒是別離。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我意。還有數不盡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兒圈到底。”夫閱信,次日一早雇船回海寧故里。朱淑真的“圈兒詞”實際是詠月詩的形象化表達,是抽象畫的另一種形態。詩人的幽默含蓄風趣演繹得淋漓盡致。
圈兒詞的作者一直有爭議,也有稱清朝的梁紹壬寫的,但是朱淑真寫的已被有關學者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