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簡介】
崔顥(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士,(約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寫詩,唐朝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崔顥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么?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古詩作品有《崔顥集》。
【作品】
崔顥代表作品:
《黃鶴樓》作者是唐代文學家崔顥。其詩文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的大江令人發愁。
《長干行》作者是唐代文學家崔顥。其詩文如下: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翻譯】
請問阿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橫塘。停下船吧暫且借問一聲,聽口音恐怕咱們是同鄉。
《孟門行》作者是唐代文學家崔顥。其詩文如下:
黃雀銜黃花,翩翩傍檐隙。
本擬報君恩,如何反彈射。
《晚入汴水》作者是唐代文學家崔顥。其詩文如下: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幾日?鄉路漸無多。
晴景搖津樹,春風起棹歌。
長淮亦已盡,寧復畏潮波。
《行經華陰》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顥。古詩全文如下:
迢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譯文】
高峻的華山俯瞰古都咸陽城,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巨靈河神祠前云霧將要消散,仙人掌峰頂大雨過后天初晴。函谷關北枕黃河華山更險要,西連驛路祀神所在益加曠平。敢問路旁追名逐利的過客們,怎么比得上在此學道求長生。
《古游俠呈軍中諸將》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顥。其古詩全文如下:
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
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
還家行且獵,弓矢速如飛。
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間帶兩綬,轉盼生光輝。
顧謂今日戰,何如隨建威。
【譯文】
有一位少年游俠憑借其膽量、氣魄,勇猛并且善于相機而動,深為人所器重。手執長劍離家從軍,奔赴前線,正遇上我方的一座孤城被敵軍團團包圍,他在這遼河一戰中沖鋒陷陣,殺死敵人無數,最后我軍凱旋,他騎馬勝利地回到漁陽老家。他里面披掛著用金線綴成的燦爛鎧甲,外面罩著華貴的貂鼠皮外套。回家后每日只管與人游獵,縱馬馳騁,箭射如飛。獵場面積寬廣,老鷹獵狗緊緊跟隨,草木茂密,獵物長得又肥又大。游俠腰間系著兩條系印章的絲帶,目光靈動,顧盼生輝。回頭對隨從們說:“這次跟著我打獵,同往日跟隨建威將軍作戰相比感覺如何?”
《贈王威古》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顥。其古詩全文如下:
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春風吹淺草,獵騎何翩翩。
插羽兩相顧,鳴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飲馬投荒泉。
馬上共傾酒,野中聊割鮮。
相看未及飲,雜虜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塵高際天。
長驅救東北,戰解城亦全。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
《盧姬篇》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顥。其古詩全文如下:
盧姬少小魏王家,綠鬢紅唇桃李花。
魏王綺樓十二重,水晶簾箔繡芙蓉。
白玉欄干金作柱,樓上朝朝學歌舞。
前堂后堂羅袖人,南窗北窗花發春。
翠幌珠簾斗絲管,一彈一奏云欲斷。
君王日晚下朝歸,鳴環佩玉生光輝。
人生今日得嬌貴,誰道盧姬身細微。
《雁門胡人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顥。其古詩全文如下: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斗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譯文】
雁門郡東接古代燕國,郡內高山峻嶺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邊境附近。你看,一個胡人解開獵鷹腳上的繩索,讓它飛出去追捕鳥雀,自己則騎著當地產的駿馬馳騁在遼闊的秋原上,四處游獵。時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燒山,一處處山頭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氣里靜靜地燃燒著;有時秋雨綿綿,雨點打在山上,濺起濕濕的煙霧,籠罩著山頭。看到山頭的煙火,胡人誤作是狼煙而緊張起來,但接著聽說遼西并沒有戰事,馬上又安定下來,時時買酒取樂,經常喝得酩酊大醉而臥在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