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的古詩 推薦度:
- 唐詩《搗衣曲》賞析古詩 推薦度: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古詩詞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唐詩的古詩【實用】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唐詩的古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唐詩的古詩1
作者:杜甫
原文: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
望月懷思,覺得故鄉(xiāng)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
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意境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寫景,烘托出戰(zhàn)爭的氛圍。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在此基礎(chǔ)上寫兄弟因戰(zhàn)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時節(jié),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fā)顯得深沉和濃烈。全詩托物詠懷,層次井然,語句精工,格調(diào)沉郁哀傷,真摯感人。
賞析
這首詩首聯(lián)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diào)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點明“月夜”的背景。
頷聯(lián)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xiāng)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質(zhì)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使人覺得合乎情理,這是因為它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xiāng)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
上兩聯(lián)信手揮寫,若不經(jīng)意,看似與憶弟無關(guān),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xiāng)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頸聯(lián)由望月轉(zhuǎn)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感人至深。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jīng)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尾聯(lián)緊承頸聯(lián)進一步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zhàn)事頻仍,生死茫茫當(dāng)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jié)無限深情。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yīng),承轉(zhuǎn)圓熟,結(jié)構(gòu)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zhuǎn),一氣呵成。懷鄉(xiāng)思親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唐詩的古詩2
題金陵渡
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
注釋
1、金陵:南京。
2、津渡:渡口。
3、瓜州:今江蘇邗江縣南邊。
譯文
在鎮(zhèn)江附近金陵渡口的小山樓,
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憂愁。
月光西斜的.時候江潮剛剛退落,
隔岸幾點星火閃爍可能是瓜州?
賞析
詩寫偶見的江上清麗夜色。首句點題,次句抒發(fā)感慨;三、四句寫因懷愁而難眠,推窗遠望,斜月朦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閃爍。全詩畫面清麗宜人,但卻難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懷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為是寫鄉(xiāng)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確實難斷。我們暫且欣賞這清美寧靜的夜景吧。
唐詩的古詩3
1 【太湖詩·初入太湖(自胥口入,去州五十里)】皮日休
聞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識。今朝得游泛,大笑稱平昔。
一舍行胥塘,盡日到震澤。三萬六千頃,千頃頗黎色。
連空淡無颣,照野平絕隙。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
疏岑七十二,eH々露矛戟。悠然嘯傲去,天上搖畫艗。
西風(fēng)乍獵獵,驚波罨涵碧。倏忽雷陣吼,須臾玉崖坼。
樹動為蜃尾,山浮似鰲脊。落照射鴻溶,清輝蕩拋cQ。
云輕似可染,霞爛如堪摘。漸暝無處泊,挽帆從所適。
枕下聞澎湃,肌上生瘮t7。討異足邅回,尋幽多阻隔。
愿風(fēng)與良便,吹入神仙宅。甘將一蘊書,永事嵩山伯。
2 【太湖詩·曉次神景宮】皮日休
夜半幽夢中,扁舟似鳧躍。曉來到何許,俄倚包山腳。
三百六十丈,攢空利如削。遐瞻但徙倚,欲上先矍鑠。
濃露濕莎裳,淺泉漸草屩。行行未一里,節(jié)境轉(zhuǎn)寂寞。
靜徑侵泬寥,仙扉傍巖崿。松聲正凊絕,海日方照灼。
欻臨幽虛天,萬想皆擺落。壇靈有芝菌,殿圣無鳥雀。
瓊幃自回旋,錦旌空粲錯。鼎氣為龍虎,香煙混丹雘。
凝看出次云,默聽語時鶴。綠書不可注,云笈應(yīng)無鑰。
晴來鳥思喜,崦里花光弱。天籟如擊琴,泉聲似摐鐸。
清齋洞前院,敢負玄科約。空中悉羽章,地上皆靈藥。
金醴可酣暢,玉豉堪咀嚼。存心服燕胎,叩齒讀龍蹻。
福地七十二,茲焉永堪托。在獸乏虎貙,于蟲不毒蠚。
嘗聞?chuàng)窆卿洠芍痉强勺鳌>G腸既朱髓,青肝復(fù)紫絡(luò)。
伊余乏此相,天與形貌惡。每嗟原憲瘇,常苦齊侯瘧。
終然合委頓,剛亦慕寥廓。三茅亦常住,竟與珪組薄。
欲問包山神,來賒少巖壑。
3 【太湖詩·入林屋洞】皮日休
齋心已三日,筋骨如煙輕。腰下佩金獸,手中持火鈴。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連亙?nèi)鞲鳛橛窬?/p>
自非心至誠,必被神物烹。顧余慕大道,不能惜微生。
遂招放曠侶,同作幽憂行。其門才函丈,初若盤薄硎。
洞氣黑昳ft,苔發(fā)紅鬇鬡。試足值坎窞,低頭避崢嶸。
攀緣不知倦,怪異焉敢驚。匍匐一百步,稍稍策可橫。
忽然白蝙蝠,來撲松炬明。人語散澒洞,石響高玲玎。
腳底龍蛇氣,頭上波濤聲。有時若服匿,偪仄如見繃。
俄爾造平淡,豁然逢光晶。金堂似鐫出,玉座如琢成。
前有方丈沼,凝碧融人睛。云漿湛不動,璚露涵而馨。
漱之恐減算,酌之必延齡。愁為三官責(zé),不敢攜一bl。
昔云夏后氏,于此藏真經(jīng)。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瓊。
期之以萬祀,守之以百靈。焉得彼丈人,竊之不加刑。
石匱一以出,左神俄不扃。禹書既云得,吳國由是傾。
蘚縫才半尺,中有怪物腥。欲去既嚄唶,將回又伶俜。
卻遵舊時道,半日出杳冥。屨泥惹石髓,衣濕沾云英。
玄箓乏仙骨,青文無絳名。雖然入陰宮,不得朝上清。
對彼神仙窟,自厭濁俗形。卻憎造物者,遣我騎文星。
4 【太湖詩·雨中游包山精舍】皮日休
松門亙五里,彩碧高下絢。幽人共躋攀,勝事頗清便。
翣翣林上雨,隱隱湖中電。薜帶輕束腰,荷笠低遮面。
濕屨黏煙霧,穿衣落霜霰。笑次度巖壑,困中遇臺殿。
老僧三四人,梵字十?dāng)?shù)卷。施稀無夏屋,境僻乏朝膳。
散發(fā)抵泉流,支頤數(shù)云片。坐石忽忘起,捫蘿不知倦。
異蝶時似錦,幽禽或如鈿。篥簩還戛刃,栟櫚自搖扇。
俗態(tài)既斗藪,野情空眷戀。道人摘芝菌,為予備午饌。
渴興石榴羹,饑愜胡麻飯。如何事于役,茲游急于傳。
卻將塵土衣,一任瀑絲濺。
5 【太湖詩·游毛公壇】皮日休
卻上南山路,松行儼如廡。松根礙幽徑,孱顏不能斧。
擺履跨亂云,側(cè)巾蹲怪樹。三休且半日,始到毛公塢。
兩水合一澗,潈崖卻為浦。相敵百千戟,共攂十萬鼓。
噴散日月精,射破神仙府。唯愁絕地脈,又恐折天柱。
一窺耳目眩,再聽云發(fā)豎。次到煉丹井,井干翳宿莽。
下有蕊剛丹,勺之百疾愈。凝于白獺髓,湛似桐馬乳。
黃露醒齒牙,碧黏甘肺腑。檜異松復(fù)怪,枯疏互撐拄。
乾蛟一百丈,髐然半天舞。下有毛公壇,壇方不盈畝。
當(dāng)時云龍篆,一片苔蘚古。時時仙禽來,忽忽祥煙聚。
我愛周息元,忽起應(yīng)明主。三諫卻歸來,回頭唾圭組。
伊余何不幸,斯人不復(fù)睹。如何大開口,與世爭枯腐。
將山待夸娥,以肉投猰貐。欻坐侵桂陰,不知巳與午。
茲地足靈境,他年終結(jié)宇。敢道萬石君,輕于一絲縷。
6 【太湖詩·三宿神景宮】皮日休
古觀岑且寂,幽人情自怡。一來包山下,三宿湖之湄。
況此深夏夕,不逢清月姿。玉泉浣衣后,金殿添香時。
客省高且敞,客床蟠復(fù)奇。石枕冷入腦,筍席寒侵肌。
氣清寐不著,起坐臨階墀。松陰忽微照,獨見螢火芝。
素鶴警微露,白蓮明暗池。窗欞帶乳蘚,壁縫含云蕤。
聞磬走魍魎,見燭奔羈雌。沆瀣欲滴瀝,芭蕉未離披。
五更山蟬響,醒發(fā)如吹篪。杉風(fēng)忽然起,飄破步虛詞。
道客巾屨樣,上清朝禮儀。明發(fā)作此事,豈復(fù)甘趨馳。
7 【太湖詩·以毛公泉一瓶獻上諫議因寄】皮日休
劉根昔成道,茲塢四百年。毿毿被其體,號為綠毛仙。
因思清泠汲,鑿彼岝峉巔。五色既煉矣,一勺方鏗然。
既用文武火,俄窮雌雄篇。赤鹽撲紅霧,白華飛素?zé)煛?/p>
服之生羽翼,倏爾沖玄天。真隱尚有跡,厥祀將近千。
我來討靈勝,到此期終焉。滴苦破竇凈,蘚深馀甃圓。
澄如玉髓潔,泛若金精鮮。顏色半帶乳,氣味全和鉛。
飲之融痞蹇,濯之伸拘攣。有時玩者觸,倏忽風(fēng)雷顛。
素綆絲不短,越罌腹甚便。汲時月液動,擔(dān)處玉漿旋。
敢獻大司諫,置之鈴閣前。清如介潔性,滌比掃蕩權(quán)。
炙背野人興,亦思侯伯憐。也知飲冰苦,愿受一瓶泉。
8 【太湖詩·縹緲峰】皮日休
頭戴華陽帽,手拄大夏筇。清晨陪道侶,來上縹緲峰。
帶露嗅藥蔓,和云尋鹿蹤。時驚q0p0鼠,飛上千丈松。
翠壁內(nèi)有室,叩之虛eGcP。古穴下徹海,視之寒鴻濛。
遇歇有佳思,緣危無倦容。須臾到絕頂,似鳥穿樊籠。
恐足蹈海日,疑身凌天風(fēng)。眾岫點巨浸,四方接圓穹。
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片白作越分,孤嵐為吳宮。
一陣叆叇氣,隱隱生湖東。激雷與波起,狂電將日紅。
礊礊雨點大,金髇轟下空。暴光隔云閃,仿佛亙天龍。
連拳百丈尾,下拔湖之洪。捽為一雪山,欲與昭回通。
移時卻cs下,細碎衡與嵩。神物諒不測,絕景尤難窮。
杖策下返照,漸聞仙觀鐘。煙波濆肌骨,云壑闐心胸。
竟死愛未足,當(dāng)生且歡逢。不然把天爵,自拜太湖公。
9 【太湖詩·桃花塢】皮日休
夤緣度南嶺,盡日穿林樾。窮深到茲塢,逸興轉(zhuǎn)超忽。
塢名雖然在,不見桃花發(fā)。恐是武陵溪,自閉仙日月。
倚峰小精舍,當(dāng)嶺殘耕垡。將洞任回環(huán),把云恣披拂。
閑禽啼叫窕,險狖眠硉矹。微風(fēng)吹重嵐,碧埃輕勃勃。
清陰減鶴睡,秀色治人渴。敲竹斗錚摐,弄泉爭咽嗢。
空齋蒸柏葉,野飯調(diào)石發(fā)。空羨塢中人,終身無履襪。
10 【太湖詩·明月灣】皮日休
曉景澹無際,孤舟恣回環(huán)。試問最幽處,號為明月灣。
半巖翡翠巢,望見不可攀。柳弱下絲網(wǎng),藤深垂花鬘。
松癭忽似狖,石文或如虥。釣壇兩三處,苔老腥斒斑。
沙雨幾處霽,水禽相向閑。野人波濤上,白屋幽深間。
曉培橘栽去,暮作魚梁還。清泉出石砌,好樹臨柴關(guān)。
對此老且死,不知憂與患。好境無處住,好處無境刪。
赧然不自適,脈脈當(dāng)湖山。
11 【太湖詩·練瀆(吳王所開)】皮日休
吳王厭得國,所玩終不足。一上姑蘇臺,猶自嫌局促。
艅艎六宮鬧,艨沖后軍肅。一陣水麝風(fēng),空中蕩平淥。
鳥困避錦帆,龍跧防鐵軸。流蘇惹煙浪,羽葆飄巖谷。
靈境太蹂踐,因茲塞林屋。空闊嫌太湖,崎嶇開練瀆。
三尋齾石齒,數(shù)里穿山腹。底靜似金膏,礫碎如丹粟。
波殿鄭妲醉,蟾閣西施宿。幾轉(zhuǎn)含煙舟,一唱來云曲。
不知闌楯上,夜有越人鏃。君王掩面死,嬪御不敢哭。
艷魄逐波濤,荒宮養(yǎng)麋鹿。國破溝亦淺,代變草空綠。
白鳥都不知,朝眠還暮浴。
12 【太湖詩·投龍?zhí)叮ㄔ邶斏剑科と招?/p>
龜山下最深,惡氣何洋溢。涎水瀑龍巢,腥風(fēng)卷蛟室。
曉來林岑靜,獰色如怒日。氣涌撲炱煤,波澄掃純漆。
下有水君府,貝闕光比櫛。左右列介臣,縱橫守鱗卒。
月中珠母見,煙際楓人出。生犀不敢燒,水怪恐摧捽。
時有慕道者,作彼投龍術(shù)。端嚴持碧簡,齋戒揮紫筆。
兼以金蜿蜒,投之光焌律。琴高坐赤鯉,何許縱仙逸。
我愿與之游,茲焉托靈質(zhì)。
13 【太湖詩·孤園寺(梁散騎常侍吳猛宅)】皮日休
艇子小且兀,緣湖蕩白芷。縈紆泊一碕,宛到孤園寺。
蘿島凝清陰,松門湛虛翠。寒泉飛碧螭,古木斗蒼兕。
鐘梵在水魄,樓臺入云肆。巖邊足鳴wJ,樹杪多飛鸓。
香莎滿院落,風(fēng)泛金靃靡。靜鶴啄柏蠹,閑猱弄榅eb。
小殿熏陸香,古經(jīng)貝多紙。老僧方瞑坐,見客還強起。
指茲正險絕,何以來到此。先言洞壑數(shù),次話真如理。
磬韻醒閑心,茶香凝皓齒。巾之劫貝布,饌以栴檀餌。
數(shù)刻得清凈,終身欲依止。可憐陶侍讀,身列丹臺位。
雅號曰勝力,亦聞師佛氏。今日到孤園,何妨稱弟子。
14 【太湖詩·上真觀】皮日休
徑盤在山肋,繚繞窮云端。摘菌杖頭紫,緣崖屐齒刓。
半日到上真,洞宮知造難。雙戶啟真景,齋心方可觀。
天鈞鳴響亮,天祿行蹣跚。琪樹夾一徑,萬條青瑯玕。
兩松峙庭際,怪狀吁可嘆。大螾騰共結(jié),修蛇飛相盤。
皮膚坼甲胄,枝節(jié)擒貙犴。罅處似天裂,朽中如井眢。
褵褷風(fēng)聲癬,跁跒地方痑。根上露鉗釱,空中狂波瀾。
合時若莽蒼,辟處如轘轅。儼對無霸陣,靜問嚴陵灘。
靈飛一以護,山都焉敢干。兩廊潔寂歷,中殿高巑岏。
靜架九色節(jié),閑懸十絕幡。微風(fēng)時一吹,百寶清闌珊。
昔有葉道士,位當(dāng)升靈官。欲箋紫微志,唯食虹影丹。
既逐隱龍去,道風(fēng)由此殘。猶聞絳目草,往往生空壇。
羽客兩三人,石上譚泥丸。謂我或龍胄,粲然與之歡。
衣巾紫華冷,食次白芝寒。自覺有真氣,恐隨風(fēng)力摶。
明朝若更住,必擬隳儒冠。
15 【太湖詩·銷夏灣】皮日休
太湖有曲處,其門為兩崖。當(dāng)中數(shù)十頃,別如一天池。
號為銷夏灣,此名無所私。赤日莫斜照,清風(fēng)多遙吹。
沙嶼掃粉墨,松竹調(diào)塤篪。山果紅靺鞨,水苔青wK髵。
木陰厚若瓦,巖磴滑如飴。我來此游息,夏景方赫曦。
一坐盤石上,肅肅寒生肌。小艖或可泛,短策或可支。
行驚翠羽起,坐見白蓮披。斂袖弄輕浪,解巾敵涼飔。
但有水云見,更馀沙禽知。京洛往來客,暍死緣奔馳。
此中便可老,焉用名利為。
16 【太湖詩·包山祠】皮日休
白云最深處,像設(shè)盈巖堂。村祭足茗粣,水奠多桃漿。
箘uM突古砌,薜荔繃頹墻。爐灰寂不然,風(fēng)送杉桂香。
積雨晦州里,流波漂稻粱。恭惟大司諫,憫此如發(fā)狂。
命予傳明禱,祗事實不遑。一奠若肸蚃,再祝如激揚。
出廟未半日,隔云逢澹光。gf々雨點少,漸收羽林槍。
忽然山家犬,起吠白日傍。公心與神志,相向如玄黃。
我愿作一疏,奏之于穹蒼。留神千萬祀,永福吳封疆。
17 【太湖詩·圣姑廟(在大姑山)】皮日休
洛神有靈逸,古廟臨空渚。暴雨駁丹青,荒蘿繞梁梠。
野風(fēng)旋芝蓋,饑烏銜椒糈。寂寂落楓花,時時斗鼯鼠。
常云三五夕,盡會妍神侶。月下留紫姑,霜中召青女。
俄然響環(huán)佩,倏爾鳴機杼。樂至有聞時,香來無定處。
目瞪如有待,魂斷空無語。云雨竟不生,留情在何處。
18 【太湖詩·太湖石(出黿頭山)】皮日休
茲山有石岸,抵浪如受屠。雪陣千萬戰(zhàn),蘚巖高下刳。
乃是天詭怪,信非人功夫。白丁一云取,難甚網(wǎng)珊瑚。
厥狀復(fù)若何,鬼工不可圖。或拳若虺蜴,或蹲如虎貙。
連絡(luò)若鉤鎖,重疊如萼跗。或若巨人骼,或如太帝符。
胮肛筼筜筍,格磔瑯玕株。斷處露海眼,移來和沙須。
求之煩耄倪,載之勞舳艫。通侯一以眄,貴卻驪龍珠。
厚賜以賝贐,遠去窮京都。五侯土山下,要爾添巖齬。
賞玩若稱意,爵祿行斯須。茍有王佐士,崛起于太湖。
試問欲西笑,得如茲石無。
19 【太湖詩·崦里(傍龜山下有良田二十頃)】皮日休
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頃。風(fēng)吹稻花香,直過龜山頂。
青苗細膩臥,白羽悠溶靜。塍畔起鸊鵜,田中通舴艋。
幾家傍潭洞,孤戍當(dāng)林嶺。罷釣時煮菱,停繰或焙茗。
峭然八十翁,生計于此永。苦力供征賦,怡顏過朝暝。
洞庭取異事,包山極幽景。念爾飽得知,亦是遺民幸。
20 【太湖詩·石板(在石公山前)】皮日休
翠石數(shù)百步,如板漂不流。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
中若瑩龍劍,外唯疊蛇矛。狂波忽然死,浩氣清且浮。
似將翠黛色,抹破太湖秋。安得三五夕,攜酒棹扁舟。
召取月夫人,嘯歌于上頭。又恐霄景闊,虛皇拜仙侯。
欲建九錫碑,當(dāng)立十二樓。瓊文忽然下,石板誰能留。
此事少知者,唯應(yīng)波上鷗。
唐詩的古詩4
《晚次樂鄉(xiāng)縣》是唐代詩人陳子昂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律。此詩描寫了詩人在征途中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愁。晚次樂鄉(xiāng)縣
故鄉(xiāng)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注釋】
⑴次:停留。樂鄉(xiāng)縣:地名,唐時屬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荊門北九十里。
⑵杳(yǎo):遙遠。際:邊。
⑶日暮:太陽將落山之時。孤征:獨自在旅途。孤,單獨。征,征途。
⑷川原:山川原野。迷舊國;迷失了故鄉(xiāng)。迷,迷失。舊國,故鄉(xiāng)。
⑸邊城:邊遠的小城。
⑹“野戍(shù)”句:野戍,指野外駐防之處。荒煙,荒野的煙霧。斷,斷絕,停止。
⑺平:此處指景象沒有變化,模糊一片。
⑻如何:為何,為什么。恨:惆悵之意。
⑼噭(jiào)噭:號叫聲,這里指猿啼聲。
【白話譯文】
故鄉(xiāng)已經(jīng)遙遠的看不到邊際,太陽西垂暮色來臨時,我一個人在征途。 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鄉(xiāng),一個人走的道路終于進入邊遠的小城。城外戍樓上的縷縷荒煙已在視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為何此時心中充滿無限惆悵,只聽見猿猴在夜色里的鳴叫。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唐高宗調(diào)露年間(679-681)。從詩中所寫情況看來,此篇是詩人由蜀入楚途中,從故鄉(xiāng)蜀地東行,途經(jīng)樂鄉(xiāng)縣時所作。
【賞析】
陳子昂詩多以思理深邃、質(zhì)樸勁健見長,此詩卻以情景交融、韻味悠長見勝,在陳詩中別具一格,值得重視,由此也可見陳子昂藝術(shù)才能的多面性。
“故鄉(xiāng)杳無際,日暮且孤征。”首聯(lián)詩人從“故鄉(xiāng)”落筆,以“日暮”相承,為全詩定下了抒寫“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崔顥《黃鶴樓》)的傷感情調(diào)。首句中的“杳無際”,聯(lián)系著回頭望的動作,雖用賦體,卻出于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時還在趕路,本已夠凄苦的了,何況又是獨自一人,更是倍覺凄涼。以下各聯(lián)層層剝進,用淡筆寫出極濃的鄉(xiāng)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異鄉(xiāng)孤征的感覺寫得更具體。三句中的“舊國”,即首句中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看不到了,眼前所見河流、平原無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邊城”,意為邊遠之城。樂鄉(xiāng)縣在先秦時屬楚,對中原說來是邊遠之地。“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靄之中終于來到了樂鄉(xiāng)城內(nèi)。
接著,詩人又放眼四圍,以“煙斷”、“木平”寫夜色的`濃重,極為逼真。煙非自斷,而是被夜色遮斷;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蕩平。尤其是一個“平”字,用得出神入化。蕭梁時鐘嶸論詩,有所謂“自然英旨”的說法(見《詩品序》)。“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渾成,可以說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詩家妙筆。頸聯(lián)這兩句的精彩處還在于,在寫景的同時,又將詩人的鄉(xiāng)愁剝進了一層。“野戍荒煙”與“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點可憐的安慰,這時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沒,不用說,隨著夜的降臨,詩人的鄉(xiāng)情也愈來愈濃重了。
寫完以上六句,詩人還一直沒有明白說出自己的感情。但當(dāng)他面對寂寥夜幕時,隱忍已久的感情再也無法控制。一個抒情性的設(shè)問句“如何此時恨”,便在感情波濤的推掀下,從滿溢著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詩人覺得,最使他動情的,無過于深山密林中傳來的一聲又一聲猿鳴的“噭噭”聲了。詩人自問自答,將蕩開的筆墨收攏,瀉情入景,以景寫情,寫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漸入靜境,啼聲必然清亮而凄婉,這就使詩意更為深長悠遠,抒發(fā)了無盡的鄉(xiāng)思之愁。
從全詩藝術(shù)形象來看,前面六句訴諸視覺,最后這一句則訴諸聽覺,在畫面之外復(fù)又響起聲音,從而使質(zhì)樸的形象蘊有無窮的意味。前面說到,這首詩情韻悠長,正是表現(xiàn)在這寓情于景、以聲音作結(jié)的末一句中。需要順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詩出于南朝沈約的《石塘瀨聽猿》詩,字面全同,而所寫情景各異。由于陳子昂用人若己,妙過前人,因而這一詩句得以廣為流傳,沈約的原詩反倒少為人知了。
縱觀全詩結(jié)構(gòu),是以時間為線索串連起來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時間的開始;中間“煙斷”“木平”的描寫,說明夜色漸濃;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結(jié)束全詩。通篇又可以分成寫景與抒情兩個部分,前六句寫景,末兩句抒情。詩人根據(jù)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詩,又在寫景的基礎(chǔ)上進行抒情,所以彼此銜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個設(shè)問句式,使詩作結(jié)構(gòu)獲得了開合動蕩之美,嚴謹之中又有流動變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結(jié),粗粗看來,只是近承上一問句,再加推敲,又可發(fā)現(xiàn),句中的“噭噭”“猿鳴”遠應(yīng)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關(guān)合篇首“日暮”,“夜猿鳴”的意境又與篇首的日暮鄉(xiāng)情遙相呼應(yīng)。句句溝通,字字關(guān)聯(lián),嚴而不死,活而不亂。
綜上可見,此詩筆法細膩,結(jié)構(gòu)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點。這些,與筆法粗獷并與直抒見長的《登幽州臺歌》比較起來,自然是大相徑庭的。但也由此使讀者能夠比較全面地窺見詩人豐富的個性與多方面的藝術(shù)才能。
唐詩的古詩5
作者:岑參
原文: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另版本: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fēng)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fēng)吹來, 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 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
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 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結(jié)冰百丈縱橫有裂紋, 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 紅旗凍硬了風(fēng)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 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注釋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氣候。
3、轅門:古代軍營前以兩車之轅相向交接,成一半圓形門,后遂稱營門為轅門。
意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xiàn)離愁和鄉(xiāng)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fēng)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全詩內(nèi)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shù)邊塞詩成于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diào),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xiàn)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zhàn)友的真摯感情。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jié)構(gòu)縝密。共分三個部分。
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即”、“忽如”等詞形象、準確地表現(xiàn)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神情。經(jīng)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接著四句寫雪后嚴寒。視線從帳外逐漸轉(zhuǎn)入帳內(nèi)。風(fēng)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仿佛在悠閑地飄散著,進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xiàn)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xiàn)奇異一樣是很恰當(dāng)?shù)摹km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氣寒冷也會訓(xùn)練,還在拉弓練兵。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nèi)心的熱,更表現(xiàn)出將士們樂觀的戰(zhàn)斗情緒。
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體現(xiàn)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xiàn)了送別的熱烈與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xù)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nèi)在的熱情,在這里迸發(fā)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
最后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jié)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fēng)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表現(xiàn)了將士們對戰(zhàn)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描寫了對友人惜別之情,也表現(xiàn)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
這首詩,以奇麗多變的雪景,縱橫矯健的筆力,開闔自如的結(jié)構(gòu),抑揚頓挫的韻律,準確、鮮明、生動地制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的美好意境,不僅寫得聲色宜,張弛有致,而且剛?cè)嵯嗤本徬酀且缓醪豢啥嗟玫倪吶炎鳌H姴粩嘧儞Q著白雪畫面,化景為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chǎn)生的惆悵之情。
唐詩的古詩6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度入?yún)牵?/p>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解
1、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zhèn)江一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譯文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賞析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大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本詩大約作于第二次被貶時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系送別老朋友辛漸時而作。另一首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寫了第一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詩作淡淡的孤獨,淡淡的哀愁,透涼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潔的心上,此生難了的情愫有誰能懂?有誰能解?
那場透涼的雨
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wǎng),“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保m是寂寂寒江,可剛才還是明月照高樓,現(xiàn)在江雨悄然而來,莫非這秋雨也因離愁而生。詩人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又因明日送客不能借酒消愁,一醉方休。已是寒夜,又加寒江,再來透涼寒雨,增添了更多的蕭瑟秋意,黯淡離別氣氛。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連江的雨勢連綿入?yún)牵@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不也展現(xiàn)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嗎?心底無私天地寬啊。雖是寒雨透涼,但清爽,如同冰潔的心。作者聽著雨聲,看那雨景,始終有一種離愁縈繞心頭,與老朋友相對無言,默默地平明來臨。那場透涼的雨呀!請把離愁全部帶走。
那顆冰潔的心
清晨,就要送走客人,辛漸即將登舟北歸。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客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遼闊的江面上,進入詩人視野的首先是孤峙的楚山,看楚山,心潮起伏,問楚山:你孤獨嗎?你的心像我一樣冰潔嗎?作者與楚山相依相偎,同病相憐。浩蕩的江水本來是最易引起別情似水的聯(lián)想的,然而王昌齡沒有將別愁寄予隨友人遠去的江水,卻將離情凝注在矗立于蒼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象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江畔空望著逝去流水。作者與楚山一樣的孤獨,一樣的被透涼的寒雨淋透,那樣冰清玉潔。因孤獨無人相識,也無人相知,更無人相訴,看著眼前的浩瀚而又潔白無瑕的江水,自然想起“玉壺”,千言萬語只化作臨別叮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真切袒露了坦蕩的'胸懷和堅貞的品格。“玉壺”已是因清澈見底而讓人一覽無余;“冰”更是因晶瑩透明而讓人表里皆悉。一顆如冰一般永遠表里如一、高潔清白的心盛入玉壺,還有什么見不得人、見不得事的呢?吳地本也如“玉壺”一樣,是潔凈之地,毫無污染。而一顆冰潔的心毫無瑕疵,多么清正廉潔、積極進取,高風(fēng)亮節(jié),冰清玉潔,此乃“內(nèi)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那生難了的情
王昌齡曾因不拘小節(jié),“謗議沸騰,兩竄遐荒”,開元二十七年被貶嶺南即是第一次,從嶺南歸來后,他被任為江寧丞,幾年后再次被貶謫到更遠的龍標,可見當(dāng)時他正處于眾口交毀的惡劣環(huán)境之中。詩人在這里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這捎去的不是給洛陽親友平安竹報的口信,也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信念的告慰,對蔑視謗議的自譽。凄寒孤寂中,更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詩人在凄凄寒雨中,誰能理解一顆冰潔的心,此生難了。
唐詩的古詩7
【原文】
作者:唐·白居易
攬衣出門行,游觀繞林渠。
澹澹春水暖,東風(fēng)生綠蒲。
上有和鳴雁,下有掉尾魚。
飛沉一何樂,鱗羽各有徒。
而我方獨處,不與之子俱。
顧彼自傷己,禽魚之不如。
出游欲遣憂,孰知憂有馀。
【注釋】①飛沉:鳥類與魚類。②鱗羽:魚鳥。③之子:這個人。含褒義。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后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詩人和文學(xué)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對白居易稱“詩魔”、“詩王”、“詩豪”、“詩史”等,日本學(xué)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之稱,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由校書郎累官至左拾遺。
在此期間,他關(guān)心朝政,屢屢上書言事,并寫了不少諷諭詩,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權(quán)貴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此后他歷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官終刑部尚書。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他與元稹一起,倡導(dǎo)旨在揭露時弊的“新樂府運動”,寫了《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等,對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作了深刻批判。在藝術(shù)上,白居易詩以平易曉暢著稱,在當(dāng)時就流布很廣。有《白氏長慶集》,存詩近三千首,數(shù)量之多,為唐人之冠。
唐詩的古詩8
《送魏大從軍》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陳子昂。其古詩全文如下: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fù)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翻譯】
這是一首贈別詩,出征者是陳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此詩不落一般送別詩纏綿于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激勵出征者立功沙場,并抒發(fā)了作者的慷慨壯志。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陳子昂。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忽聞天上將,關(guān)塞重橫行。
始返樓蘭國,還向朔方城。
黃金裝戰(zhàn)馬,白羽集神兵。
星月開天陣,山川列地營。
晚風(fēng)吹畫角,春色耀飛旌。
寧知班定遠,猶是一書生。
【翻譯】
忽聽得天上降下將軍,在邊塞再次縱橫馳騁。剛剛從樓蘭之國歸來,馬上又奔向朔方邊城。戰(zhàn)馬披掛上黃金鎧甲,白羽旗下召集了神兵。按星月分布擺開天陣,據(jù)山川形勢排列地營。晚風(fēng)吹來軍中的號角,春光耀眼軍旗在飛動。哪里知道定遠侯班超,他原來還是一介書生。
《送別崔著作東征》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陳子昂。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
王師非樂戰(zhàn),之子慎佳兵。
海氣侵南部,邊風(fēng)掃北平。
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
《晚次樂鄉(xiāng)縣》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陳子昂。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故鄉(xiāng)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翻譯】
故鄉(xiāng)已經(jīng)遙遠的'看不到邊際,太陽西垂暮色來臨時,我一個人在征途。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鄉(xiāng),道路終于進入邊遠的小城。城外戍樓上的縷縷荒煙已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為何此時心中充滿無限惆悵,猿猴在夜色里嗷嗷的鳴叫。
唐詩的古詩9
1 【蘭塘詞】溫庭筠
塘水汪汪鳧唼喋,憶上江南木蘭楫。繡頸金須蕩倒光,
團團皺綠雞頭葉。露凝荷卷珠凈圓,紫菱刺短浮根纏。
小姑歸晚紅妝淺,鏡里芙蓉照水鮮。東溝潏潏勞回首,
欲寄一杯瓊液酒。知道無郎卻有情,長教月照相思柳。
2 【晚歸曲】溫庭筠
格格水禽飛帶波,孤光斜起夕陽多。湖西山淺似相笑,
菱刺惹衣攢黛蛾。青絲系船向江木,蘭芽出土吳江曲。
水極晴搖泛滟紅,草平春染煙綿綠。玉鞭騎馬楊叛兒,
刻金作鳳光參差。丁丁暖漏滴花影,催入景陽人不知。
彎堤弱柳遙相矚,雀扇團圓掩香玉。蓮塘艇子歸不歸,
柳暗桑秾聞布谷。
3 【故城曲】溫庭筠
漠漠沙堤煙,堤西雉子斑。雉聲何角角,麥秀桑陰閑。
游絲蕩平綠,明滅時相續(xù)。白馬金絡(luò)頭,東風(fēng)故城曲。
故城殷貴嬪,曾占未來春。自從香骨化,飛作馬蹄塵。
4 【昆明池水戰(zhàn)詞】溫庭筠
汪汪積水光連空,重疊細紋晴漾紅。赤帝龍孫鱗甲怒,
臨流一盼生陰風(fēng)。鼉鼓三聲報天子,雕旌獸艦凌波起。
雷吼濤驚白石山,石鯨眼裂蟠蛟死。溟池海浦俱喧豗。
青幟白旌相次來。箭羽槍纓三百萬,踏翻西海生塵埃。
茂陵仙去菱花老,唼唼游魚近煙島。渺莽殘陽釣艇歸,
綠頭江鴨眠沙草。
5 【謝公墅歌】溫庭筠
朱雀航南繞香陌,謝郎東墅連春碧。鳩眠高柳日方融,
綺榭飄飖紫庭客。文楸方罫花參差,心陣未成星滿池。
四座無喧梧竹靜,金蟬玉柄俱持頤。對局含情見千里,
都城已得長蛇尾。江南王氣系疏襟,未許苻堅過淮水。
6 【罩魚歌(雜言)】溫庭筠
朝罩罩城南,暮罩罩城西。兩漿鳴幽幽,蓮子相高低。
持罩入深水,金鱗大如手。魚尾迸圓波,千珠落湘藕。
風(fēng)飔飔,雨離離,菱尖茭刺鸂鶒飛。水連網(wǎng)眼白如影,
淅瀝篷聲寒點微。楚岸有花花蓋屋,金塘柳色前溪曲。
悠溶杳若去無窮,五色澄潭鴨頭綠。
7 【春洲曲】溫庭筠
韶光染色如蛾翠,綠濕紅鮮水容媚。蘇小慵多蘭渚閑,
融融浦日??寐。紫騮蹀躞金銜嘶,岸上揚鞭煙草迷。
門外平橋連柳堤,歸來晚樹黃鶯啼。
8 【臺城曉朝曲】溫庭筠
司馬門前火千炬,闌干星斗天將曙。朱網(wǎng)龕鬖丞相車,
曉隨疊鼓朝天去。博山鏡樹香zv茸,裊裊浮航金畫龍。
大江斂勢避辰極,兩闕深嚴煙翠濃。
27 【走馬樓三更曲】溫庭筠
春姿暖氣昏神沼,李樹拳枝紫芽小。玉皇夜入未央宮,
長火千條照棲鳥。馬過平橋通畫堂,虎幡龍戟風(fēng)飄揚。
簾間清唱報寒點,丙舍無人遺燼香。
28 【達摩支曲(雜言)】溫庭筠
搗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絕。紅淚文姬洛水春,
白頭蘇武天山雪。君不見無愁高緯花漫漫,
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虜,欲吹羌管先汍瀾。
舊臣頭鬢霜華早,可惜雄心醉中老。萬古春歸夢不歸,
鄴城風(fēng)雨連天草。
29 【陽春曲】溫庭筠
云母空窗曉煙薄,香昏龍氣凝暉閣。霏霏霧雨杏花天,
簾外春威著羅幕。曲闌伏檻金麒麟,沙苑芳郊連翠茵。
廄馬何能嚙芳草,路人不敢隨流塵。
30 【湘東宴曲】溫庭筠
湘東夜宴金貂人,楚女含情嬌翠嚬。玉管將吹插鈿帶,
錦囊斜拂雙麒麟。重城漏斷孤帆去,唯恐瓊簽報天曙。
萬戶沈沈碧樹圓,云飛雨散知何處。欲上香車俱脈脈,
清歌響斷銀屏隔。堤外紅塵蠟炬歸,樓前澹月連江白。
31 【東郊行】溫庭筠
斗雞臺下東西道,柳覆班騅蝶縈草。坱靄韶容鎖澹愁,
青筐葉盡蠶應(yīng)老。綠渚幽香生白蘋,差差小浪吹魚鱗。
王孫騎馬有歸意,林彩著空如細塵。安得人生各相守,
燒船破棧休馳走。世上方應(yīng)無別離,路傍更長千株柳。
32 【水仙謠】溫庭筠
水客夜騎紅鯉魚,赤鸞雙鶴蓬瀛書。輕塵不起雨新霽,
萬里孤光含碧虛。露魄冠輕見云發(fā),寒絲七炷香泉咽。
夜深天碧亂山姿,光碎平波滿船月。
33 【東峰歌】溫庭筠
錦礫潺湲玉溪水,曉來微雨藤花紫。冉冉山雞紅尾長,
一聲樵斧驚飛起。松刺梳空石差齒,煙香風(fēng)軟人參蕊。
陽崖一夢伴云根,仙菌靈芝夢魂里。
唐詩的古詩10
作者:李白
原文: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
鳳凰臺上,曾有鳳凰來游。鳳去臺空,只剩江水東流。昔日吳宮繁華熱鬧,如今小徑長滿閑花野草。東晉名士何等風(fēng)流,如今空留墳?zāi)构┤藨{吊,青天外,三座高山若隱若現(xiàn)。白鷺洲,將那長江一分為二。茫茫浮云,遮住太陽。不見長安,使人憂愁。
意境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而創(chuàng)作的懷古抒情之作。全詩八句五十六字,以登臨鳳凰臺時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嘆,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結(jié)合起來攄志言情,用以表達深沉的歷史感喟與清醒的現(xiàn)實思索。此詩氣韻高古,格調(diào)悠遠,體現(xiàn)了李白詩歌以氣奪人的藝術(shù)特色。
賞析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杰作。開頭兩句李白以鳳凰臺的傳說起筆落墨,用以表達對時空變幻的感慨。“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暢順;雖然十四個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但絲毫不使人嫌其重復(fù),更沒有常見詠史詩的那種刻板、生硬的毛病。鳳凰臺為地點,在舊金陵城之西南。據(jù)《江南通志》載:“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nèi)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于山,謂之鳳凰山,里曰鳳凰里。”李白用“鳳凰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登臨抒懷,而是別有機杼。從遠古時代開始,鳳凰便一直被認為有祥瑞的意義,并且與社會的發(fā)展有關(guān):美好的時代,鳳凰鳥則從天而降,一片天籟之聲。因此,鳳凰鳥的出現(xiàn),多半顯示著稱頌的意義。然而李白在這里首先點出鳳凰,卻恰恰相反:他所抒發(fā)則是由繁華易逝,圣時難在,惟有山水長存所生發(fā)出的無限感慨。引來鳳凰的元嘉時代已經(jīng)永遠的過去了,繁華的六朝也已經(jīng)永遠的過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長江之水與巍峨的鳳凰之山依舊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從“鳳去臺空”的變化時空入手,繼續(xù)深入開掘其中的啟示意義。“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的吳大帝,風(fēng)流倜儻的六朝人物,以及眾多的統(tǒng)治者,他們都已經(jīng)被埋入墳?zāi)梗蔀闅v史的陳跡;就連那巍峨的宮殿也已經(jīng)荒蕪破敗,一片斷壁殘垣。煊赫與繁華并沒有留給歷史可以值得紀念的東西。這里含蘊著李白獨特的歷史感喟。那些“投汩笑古人,臨濠得天和”與“功高不受賞,長揖歸故園”的高士、哲人,獲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時,李白敢于藐視封建秩序,打破傳統(tǒng)偶像的精神束縛,以至于輕堯舜,笑孔丘,平交諸侯,長揖萬乘。所以,李白對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沒有絲毫惋惜。那么,當(dāng)他把歷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時候,蔑視的態(tài)度是顯而易見。花草蓬勃,天地依舊,一切都按照規(guī)律變化發(fā)展著。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千古的興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接下二句表現(xiàn)出李白沒有讓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吊當(dāng)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懷。三山亦為地點,舊說在金陵西南的江邊。據(jù)《景定建康志》載:“其山積石森郁,濱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連,故號三山”。又據(jù)陸游的《入蜀記》載:“三山自石頭及鳳凰臺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則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恰好箋注說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隱若現(xiàn)的景象描寫。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鷺洲”,橫亙于金陵西長江里,竟把長江分割成為兩半。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闊,賦予人以強健的氣勢,寬廣的胸懷,也把人從歷史的遐想中拉回現(xiàn)實,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無限。
李白雖然具有超脫塵俗的理想愿望,但他的心卻始終關(guān)切著現(xiàn)實政治與社會生活,于是當(dāng)他對歷史與自然進行親切的光顧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轉(zhuǎn)向現(xiàn)實政治。他極目遠眺,試圖從六朝的帝都放眼到當(dāng)時的權(quán)力中心,亦即自己的心之所向的首都長安。然而他的努力失敗了,原因是“總為浮云能蔽日”,只好“長安不見使人愁”。于是,浮云悠悠,愁思無限,壯志難酬,哀怨如縷。在這里李白化用了陸賈《新語》中的“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的說法,用來寄予自己的內(nèi)心懷抱。他的痛苦,他的疾惡如仇,他的“與爾同消萬古愁”的情結(jié),仿佛也就容易理解。特別是其中的“長安不見”又內(nèi)含遠望之“登”字義,既與題目遙相呼應(yīng),更把無限的情思涂抹到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崢嶸的青山與澄澈無際的天空當(dāng)中。這樣心中情與眼中景也就茫茫然交織在一起,于是山光水色,發(fā)思古之幽情,思接千載;江水滔滔,吟傷今之離恨,流韻無窮。
李白是天才詩人,并且是屬于那種充滿創(chuàng)造天才的大詩人。然而,惟獨李白臨黃鶴樓時,沒能盡情盡意,“馳志”千里。原因也很簡單,所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因而,“謫仙詩人”難受、不甘心,要與崔顥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鳳凰臺詩以擬之”,直到寫出可與崔顥的《黃鶴樓詩》等量齊觀的《登金陵鳳凰臺》時,才肯罷休。
這雖然是傳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鳳凰臺》博得了“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的贊揚。其實,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崔顥的《黃鶴樓詩》,它們同為登臨懷古的雙璧。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藝術(shù)特點,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蕩著的那種充沛、渾厚之氣。氣原本是一個哲學(xué)上的概念,從先秦時代起就被廣泛運用。隨著魏晉時期的曹丕以氣論文,氣也就被當(dāng)做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而在許多的藝術(shù)門類里加以運用。雖然,論者對氣的理解、認識不完全相同,但對所含蘊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與藝術(shù)情調(diào),又都一致認同。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明顯地充溢著一股渾厚博大之氣,它使李白觀古閱今,統(tǒng)攬四海于一瞬之間,且超然物外,揮灑自如。渾厚博大之氣使李白淵深的思想,高妙的見解,闊大的心胸,成為編織巨大藝術(shù)境界的核心與精神內(nèi)含。就像透過“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巨大立體時空,可以感受到歷史的脈搏跳動與詩人的呼吸一樣,通過李白的舉重若輕,從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氣充塞整個詩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進一步感受到他整個詩歌以氣奪人的藝術(shù)特點。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藝術(shù)特點,又在于對時空觀念的完美表達。這既體現(xiàn)在對歷史與自然的認識上,也體現(xiàn)在他構(gòu)造時空藝術(shù)境界的表達方法上。李白強調(diào)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傳他的以自然為中心的“物我為一”的世界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揭露歷史上的統(tǒng)治神話。因為從古而來,幾乎所有的統(tǒng)治者他們都宣揚自己的世代永存與精神不滅,并且還把這樣一種模式灌輸?shù)饺藗兊囊庾R形態(tài)當(dāng)中,使人深信不疑。但是,李白則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即或是極為強有力的統(tǒng)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然而他終歸也要“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風(fēng)?秦王掃六合》),煙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李白看來,宇宙萬物之中,能夠獲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一切的繁華與驕奢淫逸都會煙消云散;如果說它們還存在,似乎也只是作為自然的反襯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現(xiàn)自然力量的雄大與變化的時空觀時,則選取了最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與“二水中分”之遼闊,從而構(gòu)造出闊大的境界,并且把歷史的變遷,即時間的改變與地點的依舊,即空間的不改整體地表現(xiàn)出來,啟發(fā)人們作更深的思考。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藝術(shù)特點,還在于別致自然的遣詞造句。由于詩以寓目山河為線索,于是追求情隨景生,意象諧成也就顯得特別重要。“鳳凰”的高飛與“鳳凰臺”的“空”,潔凈、疏郎,與詩人瀟灑的氣質(zhì)和略帶感傷的情懷相一致,且意到筆到,詞義契合,起到了內(nèi)外呼應(yīng)的作用。另外,整首“登臨”的內(nèi)在精神,與“埋幽徑”“成古丘”的冷落清涼,與“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與憂讒畏忌的“浮云”惆悵和不見“長安”無奈凄涼,都被恰切的語詞鏈條緊緊地鉤連在一起,從而當(dāng)?shù)闷稹肮沤耦}詠,惟謫仙為絕唱”的贊譽。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一詩,以其曠達高遠與略帶黯淡色彩的吟詠,成為文學(xué)史上獨特的鳳凰詠嘆調(diào)。
唐詩的古詩11
1【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黃帝宮音】
黃中正位,含章居貞。既長六律,兼和五聲。
畢陳萬舞,乃薦斯牲。神其下降,永祚休平。
2【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肅和】
眇眇方輿,蒼蒼圜蓋。至哉樞紐,宅中圖大。
氣調(diào)四序,風(fēng)和萬籟。祚我明德,時雍道泰。
3【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雍和】
金縣夕肆,玉俎朝陳。饗薦黃道,芬流紫宸。
乃誠乃敬,載享載禋。崇薦斯在,惟皇是賓。
4【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舒和】
御征乘宮出郊甸,安歌率舞遞將迎。
自有云門符帝賞,猶持雷鼓答天成。
5【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青帝角音】
鶴云旦起,鳥星昏集。律候新風(fēng),陽開初蟄。
至德可饗,行潦斯挹。錫以無疆,蒸人乃粒。
6【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肅和】
玄鳥司春,蒼龍登歲。節(jié)物變柳,光風(fēng)轉(zhuǎn)蕙。
瑤席降神,朱弦饗帝。誠備祝嘏,禮殫珪幣。
7【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雍和】
大樂稀音,至誠簡禮。文物棣棣,聲明濟濟。
六變有成,三登無體。乃眷豐潔,恩覃愷悌。
8【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舒和】
笙歌籥舞屬年韶,鷺鼓鳧鐘展時豫。
調(diào)露初迎綺春節(jié),承云遽踐蒼霄馭。
9【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赤帝徵音】
青陽告謝,朱明戒序。延長是祈,敬陳椒醑。
博碩斯薦,笙鏞備舉。庶盡肅恭,非馨稷黍。
10【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肅和】
離位克明,火中宵見。峰云暮起,景風(fēng)晨扇。
木槿初榮,含桃可薦。芬馥百品,鏗鏘三變。
11【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雍和】
昭昭丹陸,奕奕炎方。禮陳牲幣,樂備篪簧。
瓊羞溢俎,玉醑浮觴。恭惟正直,歆此馨香。
12【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舒和】
千里溫風(fēng)飄絳羽,十枝炎景剩朱干。
陳觴薦俎歌三獻,拊石摐金會七盤。
13【郊廟歌辭·五郊樂章·白帝商音】
白藏應(yīng)節(jié),天高氣清。歲功既阜,庶類收成。
萬方靜謐,九土和平。馨香是薦,受祚聰明。
14【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肅和】
金行在節(jié),素靈居正。氣肅霜嚴,林凋草勁。
豺祭隼擊,潦收川鏡。九谷已登,萬箱流詠。
15【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雍和】
律應(yīng)西成,氣躔南呂。珪幣咸列,笙竽備舉。
苾苾蘭羞,芬芬桂醑。式資宴貺,用調(diào)霜序。
16【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舒和】
璿儀氣爽驚緹籥,玉呂灰飛含素商。
鳴鞞奏管芳羞薦,會舞安歌葆眊揚。
17【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黑帝羽音】
嚴冬季月,星回風(fēng)厲。享祀報功,方祚來歲。
18【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肅和】
律回玉琯,星周金度。次極陽烏,紀窮陰兔。
火林霰雪,陽泉凝冱。八蠟已登,三農(nóng)息務(wù)。
19【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雍和】
陽月斯紀,應(yīng)鐘在候。載潔牲牷,爰登俎豆。
既高既遠,無聲無臭。靜言格思,惟神保祐。
20【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舒和】
執(zhí)籥持羽初終曲,朱干玉鏚始分行。
七德九功咸已暢,明靈降福具穰穰。
21【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黃郊迎神】
朱明季序,黃郊王辰。厚以載物,甘以養(yǎng)人。
毓金為體,稟火成身。宮音式奏,奏以迎神。
22【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送神】
春末冬暮,徂夏杪秋。土王四月,時季一周。
黍稷已享,籩豆宜收。送神有樂,神其賜休。
23【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青郊迎神】
緹幕移候,青郊啟蟄。淑景遲遲,和風(fēng)習(xí)習(xí)。
璧玉宵備,旌旄曙立。張樂以迎,帝神其入。
24【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送神】
文物流彩,聲明動色。人竭其恭,靈昭其飭。
歆薦不已,垂禎無極。送禮有章,惟神還軾。
25【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赤郊迎神】
青陽節(jié)謝,朱明候改。靡草凋華,含桃流彩。
簴列鐘磬,筵陳脯醢。樂以迎神,神其如在。
26【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送神】
炎精式降,蒼生攸仰。羞列豆籩,酒陳犧象。
昭祀有應(yīng),冥期不爽。送樂張音,惟靈之往。
27【郊廟歌辭·五郊樂章·白郊迎神】
序移玉律,節(jié)應(yīng)金商。天嚴殺氣,吹警秋方。
槱燎既積,稷奠并芳。樂以迎奏,庶降神光。
28【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送神】
祀遵五禮,時屬三秋。人懷肅敬,靈降禎休。
奠歆旨酒,薦享珍羞。載張送樂,神其上游。
29【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黑郊迎神】
玄英戒序,黑郊臨候。掌禮陳彝,司筵執(zhí)豆。
寒氛斂色,冱泉凝漏。樂以迎神,八音斯奏。
30【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送神】
北郊時冽,南陸輝處。奠本虔誠,獻彌恭慮。
上延祉福,下承歡豫。廣樂送神,神其整馭。
31【郊廟歌辭·朝日樂章·肅和】
惟圣格天,惟明饗日。帝郊肆類,王宮戒吉。
珪奠春舒,鐘歌曉溢。禮云克備,斯文有秩。
32【郊廟歌辭·朝日樂章·雍和】
晨儀式薦,明祀惟光。神物爰止,靈暉載揚。
玄端肅事,紫幄興祥。福履攸假,于昭允王。
33【郊廟歌辭·朝日樂章·舒和】
崇牙樹羽延調(diào)露,旋宮扣律掩承云。
誕敷懿德昭神武,載集豐功表睿文。
34【郊廟歌辭·朝日樂章·迎神】
太陽朝序,王宮有儀。蟠桃彩駕,細柳光馳。
軒祥表合,漢歷彰奇。禮和樂備,神其降斯。
35【郊廟歌辭·朝日樂章·送神】
五齊兼酌,百羞具陳。樂終廣奏,禮畢崇禋。
明鑒萬宇,照臨兆人。永流洪慶,式動曦輪。
36【郊廟歌辭·夕月樂章·肅和】
測妙為神,通微曰圣。坎祀貽則,郊禋展敬。
璧薦登光,金歌動映。以載嘉德,以流曾慶。
37【郊廟歌辭·夕月樂章·雍和】
朏晨爭舉,天宗禮辟。夜典涼秋,陰明湛夕。
有斯旨,有牲斯碩。穆穆其暉,穰穰是積。
詞昭茂典光前列,夕曜乘功表盛明。
4【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豫和】
于昭上穹,臨下有光。羽翼五佐,周流八荒。
誰其饗之,時文對揚。虞經(jīng)夏典,茲禮未遑。
黑帝旋馭,青躔導(dǎo)日。金箓上玄,玉堂初吉。
鉤陳夕次,鑾和先蹕。藹藹群靈,昭昭咸秩。
帝臨中壇,受釐元神。皇靈萃止,羽旄肅陳。
攝提運衡,招搖移輪。光光宇宙,電耀雷震。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天清容衛(wèi),露結(jié)壇場。
樹羽幢幢,佩玉鏘鏘。凝精駐目,瞻望神光。
九位既肅,萬靈畢會。天門啟扃,日馭飛蓋。
煥兮棽離,儐兮暗靄。如山之福,惟圣時對。
崇崇泰壇,靈具臨兮。鏗锽大樂,振動心兮。
神之降矣,卿云郁兮。神之至止,清風(fēng)肅兮。
5【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太和】
帝在靈壇,大明登光。天回云粹,穆穆皇皇。
金奏九夏,圭陳八薌。曠哉動植,如熙春陽。
6【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肅和】
歌工既奏,神位既秩。天符眾星,運行太一。
聲和十管,氣應(yīng)中律。肅肅明廷,介茲元吉。
7【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雍和】
俎豆有踐,黃流在尊。九宮之祀,三代莫存。
樂變六宮,壇開八門。圣皇昭對,祐我黎元。
8【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壽和】
時文哲后,肅事嚴禋。馨我明德,享于貴神。
大庖載盈,旨酒斯醇。精意所屬,期于利人。
9【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福和】
祀既云畢,明靈告旋。禮洽和應(yīng),神歆福延。
動植咸若,陰陽不愆。錫茲純嘏,天子萬年。
10【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舒和】
羽籥既闋干戚陳,八音克諧六變新。
愉貴神兮般以樂,保皇祚兮萬斯春。
11【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凱安】
盛德陳萬舞,威棱暢九垓。風(fēng)云交律候,日月麗昭回。
行慶休祥發(fā),乘和春氣來。百神肅臨享,蕩蕩天門開。
12【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肅和】
精意嚴恭,明祠豐潔。獻酬既備,俎豆斯撤。
日麗天儀,風(fēng)和樂節(jié)。事光祀典,福覃有截。
13【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豫和】
享申百禮,慶洽百靈。上排閶闔,洞入杳冥。
奠玉高壇,燔柴廣庭。神之降福,萬國咸寧。
14【郊廟歌辭·祀風(fēng)師樂章·迎神】包佶
太皞御氣,句芒肇功。蒼龍青旗,爰候祥風(fēng)。
律以和應(yīng),神以感通。鼎俎修蚃,時惟禮崇。
15【郊廟歌辭·祀風(fēng)師樂章·奠幣登歌】包佶
旨酒告絜,青蘋應(yīng)候。禮陳瑤幣,樂獻金奏。
彈弦自昔,解凍惟舊。仰瞻肸蚃,群祥來湊。
16【郊廟歌辭·祀風(fēng)師樂章·迎俎酌獻】包佶
德盛昭臨,迎拜巽方。爰候發(fā)生,式薦馨香。
酌醴具舉,工歌載揚。神歆六律,恩降百祥。
17【郊廟歌辭·祀風(fēng)師樂章·亞獻終獻】包佶
膋薌備,玉帛陳。風(fēng)動物,樂感神。
三獻終,百神臻。草木榮,天下春。
18【郊廟歌辭·祀風(fēng)師樂章·送神】包佶
微穆敷華能應(yīng)節(jié),飄揚發(fā)彩宜行慶。送迎靈駕神心享,
跪拜靈壇禮容盛。氣和草木發(fā)萌芽,德暢禽魚遂翔泳。
永望翠蓋逐流云,自茲率土調(diào)春令。
19【郊廟歌辭·祀雨師樂章·迎神】包佶
陟降左右,誠達幽圜。作解之功,樂惟有年。
云輧戾止,灑霧飄煙。惟馨展禮,爰列豆籩。
20【郊廟歌辭·祀雨師樂章·奠幣登歌】包佶
歲正朱明,禮布元制。惟樂能感,與神合契。
陰霧離披,靈馭搖裔。膏澤之慶,期于稔歲。
21【郊廟歌辭·祀雨師樂章·迎俎酌獻】包佶
陽開幽蟄,躬奉郁鬯。禮備節(jié)應(yīng),震來靈降。
動植求聲,飛沉允望。時康氣茂,惟神之貺。
22【郊廟歌辭·祀雨師樂章·亞獻終獻】包佶
奠既備,獻將終。神行令,瑞飛空。
迎乾德,祈歲功。乘煙燎,儼從風(fēng)。
23【郊廟歌辭·祀雨師樂章·送神】包佶
整駕升車望寥廓,垂陰薦祉蕩昏氛。饗時靈貺僾如在。
樂罷馀聲遙可聞。飲福陳誠禮容備,撤俎終獻曙光分。
跪拜臨壇結(jié)空想,年年應(yīng)節(jié)候油云。
唐詩的古詩12
《登幽州臺歌》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陳子昂。其古詩全文如下: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翻譯】
回頭看看哪有古代賢明君主的蹤影,放眼望去也不見一個禮賢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時啊。想到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
《感遇》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陳子昂。其古詩全文如下: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fēng)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燕昭王》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陳子昂。其詩文如下: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qū)馬復(fù)歸來。
《春夜別友人》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陳子昂。其詩文如下: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翻譯】
明亮的蠟燭吐著縷縷青煙,高舉金杯面對精美豐盛的席宴。餞別的'廳堂里回憶著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別后要繞山過水,路途遙遠。宴席一直持續(xù)到明月隱蔽在高樹之后,銀河消失在拂曉之中。走在這悠長的洛陽道上,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會。
《同旻上人傷壽安傅少府》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陳子昂。其古詩全文如下:
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諄諄。聞道神仙尉,懷德遂為鄰。
疇昔逢堯日,衣冠仕漢辰。交游紛若鳳,詞翰宛如麟。
太息勞黃綬,長思謁紫宸。金蘭徒有契,玉樹已埋塵。
把臂雖無托,平生固亦親。援琴一流涕,舊館幾沾巾。
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幽明長隔此,歌哭為何人。
唐詩的古詩13
1 【雅琴篇】司馬逸客
亭亭嶧陽樹,落落千萬尋。獨抱出云節(jié),孤生不作林。
影搖綠波水,彩絢丹霞岑。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
匠者果留盼,雕斫為雅琴。文以楚山玉,錯以昆吾金。
虬鳳吐奇狀,商徵含清音。清音雅調(diào)感君子,
一撫一弄懷知己。不知鐘期百年馀,還憶朝朝幾千里。
馬卿臺上應(yīng)蕪沒,阮籍帷前空已矣。山情水意君不知,
拂匣調(diào)弦為誰理。調(diào)弦拂匣倍含情,況復(fù)空山秋月明。
隴水悲風(fēng)已嗚咽,離鹍別鶴更凄清。將軍塞外多奇操,
中散林間有正聲。正聲諧風(fēng)雅,欲竟此曲誰知者。
自言幽隱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誰能一奏和天地,
誰能再撫歡朝野。朝野歡娛樂未央,車馬駢闐盛彩章。
歲歲汾川事簫鼓,朝朝伊水聽笙簧。窈窕樓臺臨上路,
妖嬈歌舞出平陽。彈弦本自稱仁祖,吹管由來許季長。
猶憐雅歌淡無味,淥水白云誰相貴。還將逸詞賞幽心,
不覺繁聲論遠意。傳聞帝樂奏鈞天,儻冀微躬備五弦。
愿持東武宮商韻,長奉南熏億萬年。
2 【三婦艷】王紹宗
大婦能調(diào)瑟,中婦詠新詩。小婦獨無事,花庭曳履綦。
上客且安坐,春日正遲遲。
3 【別離怨】鄭遂初
蕩子戍遼東,連年信不通。塵生錦步障,花送玉屏風(fēng)。
只怨紅顏改,寧辭玉簟空。系書春雁足,早晚到云中。
4 【寒食(一作沈佺期詩)】李崇嗣
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zé)煛2恢翁幓穑瑏砭涂托娜弧?/p>
5 【覽鏡(一作李嗣宗詩)】李崇嗣
歲去紅顏盡,愁來白發(fā)新。今朝開鏡匣,疑是別逢人。
6 【獨愁】李崇嗣
聞道成都酒,無錢亦可求。不知將幾斗,銷得此來愁。
7 【昭君怨三首】東方虬
漢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須薄命妾,辛苦事和親。
掩淚辭丹鳳,銜悲向白龍。單于浪驚喜,無復(fù)舊時容。
胡地?zé)o花草,春來不似春。自然衣帶緩,非是為腰身。
8 【春雪】東方虬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
9 【逸人歌贈李山人】張楚金
上有堯兮下有由,眠松陽兮漱潁流。其貌古,其心幽,
浩歌一曲兮林壑秋。道險可驚兮人莫用,
樂天知命兮守巖洞。時擊磬兮嗟鳴鳳,
吾欲知往古之不可追,自悠悠于凡夢。
10 【謫南海過始興廣勝寺果上人房(一作過韶州廣界寺)】房融
零落嗟殘命,蕭條托勝因。方燒三界火,遽洗六情塵。
隔嶺天花發(fā),凌空月殿新。誰令鄉(xiāng)國夢,終此學(xué)分身。
11 【詠院中叢竹】呂太一
擢擢當(dāng)軒竹,青青重歲寒。心貞徒見賞,籜小未成竿。
12 【和呂御史詠院中叢竹】張纮
聞君庭竹詠,幽意歲寒多。嘆息為冠小,良工將奈何。
13 【閨怨(《搜玉集》作張炫詩)】張纮
去年離別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
征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
14 【行路難】張纮
君不見溫家玉鏡臺,提攜抱握九重來。
君不見相如綠綺琴,一撫一拍鳳凰音。
人生意氣須及早,莫負當(dāng)年行樂心。荊王奏曲楚妃嘆,
曲盡歡終夜將半。朱樓銀閣正平生,碧草青苔坐蕪漫。
當(dāng)春對酒不須疑,視日相看能幾時。春風(fēng)吹盡燕初至,
此時自為稱君意。秋露萎草鴻始歸,此時衰暮與君違。
人生翻覆何常定,誰保容顏無是非。
15 【別親朋】鄭蜀賓
畏途方萬里,生涯近百年。不知將白首,何處入黃泉。
唐詩的古詩14
原文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釋
1、謫宦:官吏被貶職流放。
2、棲遲:居留。
3、楚客:指賈誼,也包括自己和別的游人。長沙古屬楚國境。
4、漢文句:漢文帝在歷史上有明主之稱,但他紿終不能重用賈誼,最后又出誼為梁懷王太傅,梁王墜馬死,誼因此也抑郁而死。
5、湘水句:賈誼往長沙,渡湘水時,曾為賦以吊屈原。
譯文
賈誼被貶長沙,居此雖只三年;
千秋萬代,長給楚客留下傷悲。
古人去后,我獨向秋草中覓跡;
舊宅蕭條,只見寒林披著余暉。
漢文帝雖是明主,卻皇恩太薄,
湘水無情,憑吊屈原豈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搖落的.地方,
可憐你,為何來到這海角天涯?
賞析
詩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廣東茂名市)貶所,路過長沙時所作。首聯(lián)寫賈誼三所謫官,落得“萬古”留悲。明寫賈衣,暗寓自身遷謫。頷聯(lián)寫古宅蕭條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氣象。頸聯(lián)寫賈誼見疏,當(dāng)年憑吊屈子。隱約聯(lián)系自己而今賃吊賈誼。尾聯(lián)寫宅前徘徊,暮色更濃,秋色更深,抒發(fā)放逐天涯的哀惋嘆喟。
全詩雖是吊古,實在傷今,借憐賈以自憐。語方含蓄蘊藉,感情哀楚動人。
唐詩的古詩15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fēng)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fù)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zhuǎn)愁疾。
賞析:
觀公孫大娘的弟子舞劍器,卻重筆放在描繪公孫大娘的高超舞技上,再聯(lián)想到從開元盛世,到天寶變亂,五十年間,興衰反掌,感時追昔,令人凄然。此詩的一大特色,在于用博喻的.手法,來描繪公孫大娘劍器舞的高超。“觀者如山……”以后六句,歷來為人稱賞。
【唐詩的古詩】相關(guān)文章:
唐詩的古詩07-22
唐詩《搗衣曲》賞析古詩07-05
唐詩《佳人》譯文賞析古詩詞03-25
《全唐詩》卷七百五十一古詩04-24
唐詩《擬古詩十二首·其五》賞析08-27
中考古詩欣賞題常見考點及唐詩欣賞技法07-10
經(jīng)典的唐詩07-02
唐詩06-08
唐詩的由來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