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秋夜曲的唐詩鑒賞

時間:2025-04-22 09:10:15 晶敏 全唐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秋夜曲的唐詩鑒賞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秋夜曲的唐詩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秋夜曲的唐詩鑒賞

  秋夜曲

  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張仲素詩鑒賞

  張仲素可以說是唐代的寫閨情詩的好手。他在這方面的佳作相當多,每一首幾乎都有著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就拿這一首來說,雖然也是描寫閨中女子思念戍邊丈夫的,卻與他的《秋思》、《春閨思》等同類詩作判然有別。

  一般說來,絕句講究精煉,不提倡用疊字,至少不象七律用得那么多。而這首七絕的開頭兩句中,卻分別連用了“丁丁”、“漫漫”兩個疊詞。句中使用疊字,往往都有兩個特點:第一、多以形容詞的身份出現;第二、總是為了強調或特別說明一種事物或現象時才用。就拿此詩中的“丁丁”和“漫漫”來說,它們也都是形容詞,前者形容漏水的聲音,后者形容輕云的形狀變幻。但無論是形容漏水聲音,或是形容輕云形狀變幻,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這就是描寫秋夜的時間之長。而描寫秋夜時間之長,實際上是為了暗襯閨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時間之長。所以“丁丁”、“漫漫”雖然多費了一些筆墨,但它們在表現女子思夫的時間之長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如果再深入分析,這兩句詩似乎還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啟示:丁丁漏水固然可以暗示時間的消逝和漫長,而月光從被漫漫的輕云遮擋至漸漸露出,則可以更進一步說明秋夜的漫長,并且通過這樣的描寫,烘染出了一種朦朧幽靜的氛圍,使我們自然而然地在這種氛圍中去找尋或設想那位孤枕難眠的思婦形象。

  隨著月光的露出,詩人又把筆轉到了對秋蟲的描寫。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極妙,它不僅透露了節氣正在變化,深秋即將來臨,對秋蟲帶來了威脅,冷得它們通宵哀鳴,同時也為末句的“莫飛霜”作了鋪墊。這里的“暗蟲”雖然很難說是對戍夫的一種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號的聲音,卻的確使這位少婦感到天氣涼了,聯想到了遠在邊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還很單薄,該趕快寄衣服給他了。所以末句才發出了“征衣未寄莫飛霜”的乞求。如果沒有第三句中的“逼”字和秋蟲的哀鳴,那么末句的“征衣”、“莫飛霜”等也就無從談起了。

  這首詩雖然不像《秋思》等詩那樣委婉含蓄,但閨思之情也暗藏景中,且在對丈夫的思念中,更添一層關懷溫潤之情。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秋夜曲:屬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宛轉含蓄的閨怨詩。

  2.

  桂魄:即月亮。相傳月中有桂樹,又月初生時的微光曰魄,故稱初生之月為桂魄。

  3.

  輕羅:輕盈的絲織品,宜做夏裝,在此代指夏裝。

  4.

  已。阂延X單薄。

  5.

  箏:撥弦樂器,十三弦。

  6.

  殷勤弄:頻頻彈撥。

  7.

  空房:謂獨宿無伴。

  白話譯文

  月亮初升時秋露已經稀微,身著單薄的羅衣并未更換別的衣裳。

  漫漫長夜滿懷深情地銀箏撥動,心中害怕獨守空房,不忍進屋睡覺。

  作品賞析

  首句點明時間,夜幕初臨,月充剛剛從東方升起,秋露雖生,卻還微薄稀少,說明天氣已經涼爽,但還不覺寒冷,給人一種清涼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這與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應,由于天氣已涼,所穿的輕盈細軟的羅衣,已感到單薄了。但還不覺得寒冷難忍,所以還沒更換衣服。字里間隱隱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涼需要更衣而思念遠方丈夫的情愫。

  第三句寫女主人公的彈箏行動,實際是以樂曲寄情。講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彈箏,從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頻頻彈撥,絲毫沒有回房的意思。實寫女主人公迷戀彈箏,以至廢寢忘餐。實則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為愛彈箏愛得入迷才這樣,而是“心怯空房不忍歸”,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內心處的秘密。

  末句以巧妙的構思和奇特的表現方法,通過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展示了她獨守空房的哀怨。寫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著遠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獨守空房,只有借彈箏來排遣凄涼寂寞的情懷。房空,心更空虛,其情悲切。

  此詩前兩句是寫景,寫得頗為悠閑,秋夜微涼,景物凄清;詩人描寫了一種清冷的景象,以此為“背景”,再寫女主人公的“衣著”,以襯托其孤寂。末兩句是寫情,主人公寂寞難寢,殷勤弄箏,接寫“彈箏”的行動,似迷戀樂曲,實際上以樂曲寄情。末句畫龍點睛,通過正面抒情,對思婦的心理活動,進行了生動深刻的刻劃,頓覺無限幽怨之情躍然于紙上。

  此詩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把兒女羞澀的情感遮掩得嚴嚴實實。詩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動來展示其獨守空房的哀怨,曲盡其妙;思婦心境,抒發內心空虛的痛苦,更顯深刻細膩生動,流露出女主人公獨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現出詩人詩藝的功力。

  名家點評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鐘惺曰:生媚生寒。唐汝詢曰:廣律《秋夜曲》二首,皆閨情正調,雅而不纖。周珽曰:以“心怯空房”四竽,生出無方恨思。否則誰不畏寒,乃能深夜衣薄羅而耽彼銀箏也。

  清代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秋夜深閨,銀箏閑撫,以婉約之筆寫之。首言弓月初懸,露珠欲結,如此嫩涼庭院,而羅衫單薄,懶未更衣,已逗出女郎愁思。后二句言夜深人靜,尚拂箏弦,非殷勤喜弄也。以空房心怯,不忍獨歸,作無聊之排悶。錦衾角枕,其情緒可知。所謂“小膽空房怯,長眉滿鏡愁”即此曲之意也。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一,累官至給事中。安史亂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兼通音樂,工書畫。存詩約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秋夜曲的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秋夕》杜牧唐詩鑒賞01-21

《汾上驚秋》唐詩鑒賞08-20

《秋懷( 其二)》孟郊唐詩鑒賞04-28

《汾上驚秋》蘇颋的唐詩鑒賞10-10

《漁翁》唐詩鑒賞08-28

唐詩鑒賞論文05-12

《鸚鵡》的唐詩鑒賞01-12

《牡丹》唐詩鑒賞03-04

《山中》唐詩鑒賞06-26

《登樓》唐詩鑒賞07-1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不卡精品视频在线 | 婷婷射亚洲娱乐中文网 |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 色综合AV激情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