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宋詞之溫庭筠《更漏子》原文、注釋、譯文和點評賞析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①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注釋】
①玉爐:指香爐,玉者言其精美。畫堂秋思:指畫堂秋思之人。
【譯文】
獸形玉爐香霧繚繞,紅色蠟燭淚流成行,搖曳的燭光,偏偏照在畫堂秋思的美人身上。眉黛薄薄懶描畫,鬢發蓬蓬如亂麻。長夜漫漫難入眠,已覺衾枕微微寒。三更時分,淅淅瀝瀝地飄起了一陣秋雨,雨灑落在院里的梧桐樹上,又從片片桐葉上滴落下來,滴落在空空的臺階上,一聲聲直滴到東窗亮,卻不道窗里的人兒離情別苦正漫長。
【集評】
宋·胡仔:“庭筠工于造語,極為綺靡,《花間集》可見矣。《更漏子》(玉爐香)一詞尤佳。”(《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十七)
明·楊慎:“飛卿此詞亦佳,總不若張子野‘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更妙。”(《評點草堂詩余》卷一)
清·譚獻:“(下闋)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亦書家‘無垂不縮’之法。”(《譚評詞辨》卷一)
清·謝章鋌:“胡元任謂庭筠工于造語,極為奇麗,然如《菩薩蠻》(當是《更漏子》)云:‘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語彌淡,情彌苦,非奇麗為佳者矣。”(《賭棋山莊詞話》卷八)
清·陳廷焯:“飛卿《更漏子》三章,自是絕唱,而后人獨賞其末章‘梧桐樹’數語,胡元任云庭筠工于造語,極為奇麗,此詞尤佳,即指‘梧桐樹’數語也。不知‘梧桐樹’數語,用筆較快,而意味無上二章之厚。胡氏不知詞,故以奇麗目飛卿,且以此章為飛卿之冠,淺視飛卿者也。”(《白雨齋詞話》卷一)
近代·李冰若:“飛卿此詞,自是集中之冠。尋常情景,寫來凄慘動人,全由秋思離情為其骨干。宋人‘枕前淚共窗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本此而轉成淡薄。溫詞如此凄麗有情致,不為設色所累者,寥寥可數也。溫韋并稱,賴有此耳。”(《花間集評注》引《栩莊漫記》)
現代·俞平伯:“后半首寫得很直,而一夜無眠卻終未說破,依然含蓄。”(《唐宋詞選釋》上卷)
現代·唐圭璋:“此首寫離情,秾淡相間,上片秾麗,下片疏淡。通篇直晝至夜,自夜至曉,其境彌幽。其情彌苦。……宋人句云:‘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從此脫胎,然無上文秾麗相配,故不如此詞之深厚。”)《唐宋詞簡釋》)
加拿大·葉嘉瑩:“蓋飛卿之為詞,似原不以主觀熱烈真率之抒情見長,此自其詞作中,不難概見者也。惟是飛卿詞極善以其純美之意象觸發人之想象及感情,故讀者亦頗可自其詞中得較深之會意。至若其直抒懷感之詞,則常不免于言淺而意盡矣。此詞‘梧桐樹’數語,實非飛卿詞佳處所在。”(《迦陵論詞叢稿》P35)
【總案】
此首亦為溫詞杰作,歷來膾炙人口,甚至被推為溫詞之冠。當然亦有少數不以為然者。持平而論,此詞在溫集中自當屬上品之作,但與《菩薩蠻》、《更漏子》諸章之一貫作風又不盡相同,是屬于濃淡相間,疏密結合,客觀描寫與主觀抒情融為一體的作品。其所寫情事亦無非秋思離情,然上片以色彩濃麗,客觀敘寫見長,于名物意象和容顏妝飾之精美描寫中輕輕逗露人物之心緒。此乃溫詞之本色。
而下片則轉以疏淡真率取勝,以淺近之語寫尋常之景,以疏淡之筆抒凄麗之情,可謂真切感人。此又為傳統抒情詩之一大特征,后人于此詞多贊賞下闋,正與傳統的審美趣尚相關聯。然亦有人認為下闋用筆較快而乏深厚情致,并非溫詞佳處所在。此論固不無道理,蓋飛卿詞之特色的確不在以熱烈真率之抒情見長,但是若單就此詞而論,則下片之疏淡真率與上片之濃麗深婉,正可謂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唐宋詞之溫庭筠《更漏子》原文、注釋、譯文和點評賞析】相關文章:
《更漏子·柳絲長》譯文、注釋及賞析03-27
北宋詞人曾鞏《詠柳》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4-14
北宋詞人宋祁《落花》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4-14
《城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04-02
江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03-25
《古意》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4-27
《寒食》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