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宋詞賞析

時間:2021-02-28 09:41:35 全宋詞 我要投稿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宋詞賞析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此詞為描寫奏琴藝術(shù)的佳作之一。寫箏詞從箏曲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寫到彈箏者的情態(tài),描寫形象、細(xì)致、逼真。作者通過寫琴而寫奏琴人,特別突出感情的傳達(dá),全詞表面贊美音樂,實為表達(dá)對撫琴人的贊嘆與理解,與白居易《琵琶行》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宋詞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宋詞賞析

  【原文】

  菩薩蠻

  哀箏一弄湘江曲①,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②,細(xì)將幽恨傳。

  當(dāng)筵秋水慢③,玉柱斜飛雁④。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⑤。

  【注釋】

  ①弄:演奏樂曲。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傳舜帝南巡蒼梧,二妃追至南方,聞舜卒,投江而死。后人以此為題材寫成樂曲。

  ②十三弦:漢史游《急就篇》之三顏師古注:“箏,亦小瑟類也,本十二弦,今則十三。”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③慢:形容眼神凝注。

  ④玉柱斜飛雁:古箏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稱雁柱。

  ⑤春山:喻美人的眉峰。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故稱眉為眉黛,黛,青黑色的顏料。

  【白話譯文】

  她撥響音色哀怨的箏,彈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聲聲愁緒,仿如碧波蕩漾的湘水。她的纖纖玉指,劃過十三根箏弦,細(xì)膩地傳達(dá)出內(nèi)心濃稠的怨恨。

  面對宴間賓客,她清澈的目光緩緩流動,箏柱斜列著,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當(dāng)曲調(diào)彈響到最哀傷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兩道黛眉,就這樣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創(chuàng)作背景】

  晏幾道自幼潛心六藝,旁及百家,尤喜樂府,文才出眾,深得其父同僚之喜愛。他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借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此詞借寫一個歌妓彈箏來表現(xiàn)當(dāng)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實則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不滿和愁緒。

  【賞析】

  這是一首寫歌女彈箏的詞,或有所寄托,或純寫眼中所見之人,耳中所聞之曲,不必深究。

  開篇先點出樂曲的格調(diào),首先,用的是箏,而箏聲向來蒼涼柔婉,適合表現(xiàn)哀怨、哀愁的情緒,而歌女所彈奏的也正是類似湘江故事的哀傷曲調(diào)。樂曲本是要靠耳聽,而無法目見的,但詞人卻突然從聽覺轉(zhuǎn)向視覺,說“聲聲寫盡湘波綠”。這種修辭手法叫作“通感”,也稱“移覺”,即將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諸如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感觸溝通起來。因為文字最方便描寫的是視覺,而對于聽覺則相對難以描摹,所以用視覺來比擬聽覺——澄碧的湘流。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來說,確實易使人產(chǎn)生哀愁的情感.于是便以通感的手法來比喻箏曲。

  上闋后兩句點明了通感所表述的含義,并點出彈箏人的身份——女子,在以箏彈奏“幽恨”之曲。

  下闋開篇也是視覺,重點從箏曲轉(zhuǎn)換到彈箏之人,在宴會席間,沉靜地彈箏,“秋水”也即澄澈的目光緩緩流轉(zhuǎn),表明彈箏的女子完全把整個身心都融合到所彈奏的箏曲中去了。而賞其彈奏者眼中所見既有澄澈目光,也有斜行的箏柱,也將箏和人合為一體,仿佛這樂聲不是從箏上彈出,而是從彈箏女子心中涌出一般。正因如此,才能在箏聲彈奏到最凄婉斷腸的那一刻,女子緩緩垂下雙眉,表情與樂聲渾然一體,吐盡了胸中的哀傷和怨恨。

  全詞語辭清美婉麗,情感真摯凄哀,風(fēng)格含蓄深沉,令人可觀可嘆。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宋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鑒賞03-14

菩薩蠻·西湖曲的宋詞賞析04-08

宋詞賞析-菩薩蠻04-10

宋詞賞析菩薩蠻04-09

《菩薩蠻》宋詞賞析03-11

張先:菩薩蠻宋詞賞析04-04

宋詞賞析 :賀鑄 菩薩蠻04-09

《菩薩蠻》的宋詞鑒賞01-24

《菩薩蠻》宋詞原文及鑒賞01-2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州十八禁免费不卡在线视颖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V嫩草 |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亚洲日韩首次亮相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