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最美宋詞

時間:2024-04-10 12:09:30 偲穎 全宋詞 我要投稿

十首最美宋詞

  如果唐詩是一個器宇軒昂的男子,那宋詞就是一個秀外慧中的女子。最美不過是宋詞。哪怕是豪放派,也首先是美,然后是狂。如果你也喜歡美的東西,那么,不應該錯過這十首宋詞。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十首最美宋詞

  十首最美宋詞:

  一、《蝶戀花·春景》——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沒有江山,沒有抱負,沒有人世浮沉,沒有闊大的一切。一首小詞,淡淡的春色,尋常的巷陌,卻在不知不覺中道盡人生。

  詞的上闕的主題是死亡與新生的哲學關系。殘花落盡,柳棉不飛,是象征死亡的衰敗,大多數詩人都是用落花去傷春的。東坡卻不然。一個瀟灑的、曠達的、豁然的人,看到的是殘花背后象征著新生、象征著青春,象征著生氣的青杏與無盡的芳草。

  然而,春究竟還是去了。墻里的佳人,不僅僅是佳人,她還是這曼妙的春色,是人間的一切美好。這美好,不屬于任何人,留也留不住,你的多情只能被她的無情所惱。我們所能做的是,她在的時候欣賞她,她走的時候對她的背影說一聲彼此珍重。背下這首詞吧,至少,該知道“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下一句不是“何必單戀一枝花”。

  二、《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是一首不食人間煙火的詞。在一個最該向世事、像人間煙火低頭的時候,蘇軾填了它。黃州,是蘇軾人生事業的最低谷,也是他文學事業的最高峰。

  莊子曾說“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蘇軾說,莊子的蝴蝶,是我的大雁。

  缺月與疏桐,裝點了這個充滿了缺憾和孤獨的夜。往來的幽人亦是縹緲的孤鴻。孤獨時更想去尋找,尋找一份理解,然而,尋找的結果又何嘗不是凄凄慘慘戚戚,沒有人能夠理解他這份悵憾。他卻不低頭,寧愿揀盡寒枝,寧愿獨守寂寞沙洲,也絕不隨波逐流。能有這樣一份高傲,唯東坡與鴻雁耳。

  背下這首詞吧,至少,該知道“寂寞沙洲冷”并不只是一首歌。

  三、《定風波·三月七日》——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控制住了體內的洪荒之力才只選了東坡三首詞。不然,有可能十首都是他的。太愛蘇軾了。蘇軾的豪放里,那種國家山河的,不多,更多的是尋常小事里放達。

  這是一件關于淋雨的小事。他說,風雨穿林打葉這沒什么,有晴就有雨,晴日可以逍遙,雨天亦可以自在。我只有一件蓑衣來面對風雨,已經足夠了。蓑衣擋不住的,什么都擋不住。身邊是料峭春風微冷,前頭有山間斜陽暖照,回頭看看,誰的人生不是冷暖兼具、晴雨不定呢?

  遇到風雨就慌忙奔跑的人,未必不會被淋濕,人狼狽,心亦狼狽。

  背下這首詞吧,至少,給自己淋過的雨找一個高雅的理由。

  四、《浪淘沙·把酒祝東風》——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唐人司空圖說“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歐陽修只在其間添了一個“共”字,意蘊就不一般了。

  “共”是與人,更是與東風。李白把酒邀月,歐陽公舉杯祝東風。東風是什么?是春。春又是什么?是美好。美好又是什么?是和相知的人相伴。相伴是最大的美好,與親人,與愛人,與友人。只可惜,聚散苦匆匆。所以歐陽修希望東風慢一點,再慢一點。

  世事從來不遂人愿,東風還是走了,哪怕明年還會回來,還是此時此刻的東風嗎?就算明年的春花更加明媚,攜手看花的人,還是眼前這一位嗎?

  背下這首詞吧,至少,嘆惋物是人非時,不只會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

  五、《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后人送了李清照一個多少女子可望而不可即的名字,李三瘦。我們來看看她的瘦身秘籍吧。

  薄薄的霧氣和陰沉沉的云久久不能散去,然而,更不能消散的,是愁。又一個重陽佳節,是這樣獨自度過;空空的床上,是無邊無際的寒涼。日難歡,夜難眠。

  黃昏后一杯無人對酌的苦酒,伴著秋天無花與之共艷的香菊,人寂寞,花亦孤獨。颯颯西風,吹落了花,吹瘦了人。人,更瘦于花。酒難咽,心難安。

  背下這首詞吧,至少,知道思念是瘦身的法寶。

  六、《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真正的生無可戀。

  尋尋覓覓是找,冷冷清清是找不到,凄凄慘慘戚戚是找不到的心情。李清照在找什么?她在找她的青春、愛情、故國、家鄉、健康,可這一切都不在了。所以,喝了一輩子的酒,如今也淡了,敵不過急風。從前人比黃花瘦,如今,花已零落,人還有幾時?最難消遣是黃昏,偏又逢淅淅細雨,疏疏梧桐,從前總道一個愁字,如今,愁難了得。

  背下這首詞吧,至少,知道“怎一個愁字了得”比“愁”更愁。

  七、《雨霖鈴·寒蟬凄切》——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沒有誰比柳永更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分別。

  時間:秋天,有寒蟬為證。地點:長亭,最適合相送。再深的留戀也拗不過開船的時間,再多的話語也抵不過凝望的淚眼。自古以來,多情人為離別所傷,離別時,哪一個又不是多情的人?更何況是在這凄冷的清秋時節。時節催人多情。

  今宵在這都門長亭飲下的酒,明朝卻在他鄉曉風殘月中醒來。經此一別,以后所有的風景都之是擺設,所有的時光都只是日子。沒有你,就算有那千種風情,又能跟誰去訴說呢?

  最難熬的光景是欲留難留,最傷心的話是執手不語,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在彼我在此,最深的痛是我不想說,因為沒有你聽。這首詞吧,至少,知道《金粉世家》里冷清秋的名字是出自這里。

  八、《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好多人都覺得這是首懷人之作,我并不這么認為。柳永風流不假,但柳永的風流里應該不只有一個人。

  柳永真正的風流,應該是他的“疏狂”。他為他的“疏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奉旨填詞,一生布衣。也是因為他的“疏狂”不得不辭別愛人,黯淡離開京城。他登高遠眺,油然而生一種春愁,春愁在哪?在遙遠的天際。那看不清也夠不到的地方里,有他一生的追求。而這追求,卻沒人懂得。只憑這一句,我想,他的春愁里絕不僅僅是一個思念的人。

  此生負于疏狂,便只好一醉方休,對酒當歌的歡樂卻彌補不了求之不得的苦悶。為了她,我甘愿容顏憔悴,縱使體瘦衣寬也無怨無悔。這里的她,是柳永的精神追求,是他所希望得到的一切美好。

  背下這首詞吧,至少,當無怨無悔地去做一件事時可以吟一句“為伊消得人憔悴”。

  九、《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夕是元宵節,最熱鬧的元宵節。像東風吹落了千樹繁花又吹落漫天繁星一樣,煙花是那樣絢爛。千金的寶馬,豪華的雕車,一路揚起的不是灰塵,而是芳香。四下里樂聲入耳,玉壺一般的月亮在空中漸漸西斜,一夜花燈飛舞。

  滿街的女子個個如花兒般漂亮,穿戴上最精美的服飾,像元宵節的花燈一樣奪目。她們笑語盈盈地在我身邊走過,留下幾縷芳香,卻沒有一個是我想要的那個姑娘。我要的那個姑娘在哪?在這人群里我已經找了她千百次。偶然一回頭,不經意間,看見她就站在燈火零落的地方。

  如果你真的以為辛棄疾在尋覓一個姑娘,那么你錯了。跟柳永詞里的“伊人”一樣,辛棄疾筆下的那個人,并不是一個人。也許是他畢生都在最求卻無法實現的理想,也許是他自己孤高志趣的寫照,總之,是把一種無形幻化成一個有形。

  背下這首詞吧,至少,每次“百度”時要知道“百度”也是出自這首詞。

  十、《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纖薄的彩云在空中變幻多姿,流星傳遞著相思的仇怨,終于在這個夜晚,他們悄悄地渡過了遙遠的銀河。在秋風白露間的一次相逢,就勝過了人間那些廝守也是死守的婚姻。款款柔情仿佛銀河里的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境一般,分別時不忍看鵲橋上那條歸路。若是一份至死不渝的愛情,又何必在乎每一朝每一夕的相處呢?

  都說秦觀是個丑漢子,可他卻把詞寫得那么美。這一首詞里,有抒情與議論,有相聚與別離,有天上與人間,有瞬間與永恒。相聚是喜悅的,卻又帶著恨;短暫的相聚是殘忍的,卻能勝過無愛的長相廝守;相聚是美好的,但分離卻又那樣痛苦;長久分離的深情與朝朝暮暮的平淡,誰又能做出完美的選擇呢?

  背下這首詞吧,至少,別辜負說了那么多年的“柔情似水”與“朝朝暮暮”。

  資料1:

  一、宋詞

  (一)簡介

  宋詞是宋代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宋詞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達到頂峰,與唐詩并稱為雙絕。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等。

  (二)發展歷程

  1、歷史起源

  曲子詞源自民間,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傾向。由于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詞”被重新發現,詞源于民間。

  宋詞俗文學的觀點已得到廣泛承認。隋唐之際發生、形成的曲子詞,原是配合一種全新的音樂——“燕樂”歌唱的。“燕”通“宴”,燕樂即酒宴間流行的助興音樂,演奏和歌唱者皆為文化素質不高的下層樂工、歌妓。且燕樂曲調之來源,主要途徑有二:一是來自邊地或外域的少數民族。唐時西域音樂大量流入,被稱為“胡部”,其中部分樂曲后被改為漢名,如天寶十三年(754)改太常曲中54個胡名樂為漢名。《羯鼓錄》載131曲,其中十之六七是外來曲。后被用作詞調的,許多據調名就可以斷定其為外來樂,如《望月婆羅門》原是印度樂曲,《蘇幕遮》本是龜茲樂曲。《胡搗練》、《胡渭州》等調,則明白冠以“胡”字。部分曲調來自南疆,如《菩薩蠻》、《八拍蠻》等等。部分曲調直接以邊地為名,表明其曲調來自邊地。《新唐書·五行志》說:“天寶后各曲,多以邊地為名,如《伊州》、《甘州》、《涼州》等。”洪邁《容齋隨筆》卷十四也說:“今樂府所傳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涼、熙、石、渭也。”伊州為今新疆哈密地區,甘州為今甘肅張掖,涼州為今甘肅武威,熙州為今甘肅臨洮,石州為今山西離石,渭州為今甘肅隴西,這些都是唐代的西北邊州。燕樂構成的主體部分,就是這些外來音樂。二是來自民間的土風歌謠。唐代曲子很多原來是民歌,任二北先生的《教坊記箋訂》對教坊曲中那些來自民間的曲子,逐一做過考察。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劉禹錫《竹枝詞序》說:“余來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又如《麥秀兩歧》,《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七引《王氏見聞錄》言五代朱梁時,“長吹《麥秀兩歧》于殿前,施芟麥之具,引數十輩貧兒襤褸衣裳,攜男抱女,挈筐籠而拾麥,仍和聲唱,其詞凄楚,及其貧苦之意。”宋代民間曲子之創作仍然十分旺盛,《宋史·樂志》言北宋時“民間作新聲者甚眾”,如《孤雁兒》、《韻令》等等。燕樂曲調的兩種主要來源,奠定了燕樂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辭的俚俗淺易的文學特征。歌詞在演唱、流傳過程中,以及發揮其娛樂性功能時,皆更加穩固了這一文學創作特征。歌詞所具有的先天性的俚俗特征,與正統的以雅正為依歸的審美傳統大相徑庭。廣大歌詞作家所接受的傳統教育,歷史和社會潛移默化之賦予他們的審美觀念,皆在他們欣賞、創作歌詞時,發揮自覺或不自覺的作用。努力擺脫俚俗粗鄙、復歸于風雅之正途,便成了詞人們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2、發展情況

  在唐朝時已經出現,最初在民間流行。經過五代到兩宋,詞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宋詞以描寫艷情為主。張炎說:“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蓋聲出于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詞源》卷下)就是對這方面特征的一個總結。宋詞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第一個抒寫艷思戀情的專門文體,“詩言志詞言情”、“詞為艷科”都是宋詞這種創作主流傾向的歸納。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與“艷情”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被后人推尊為“豪放詞”開山祖的蘇軾,其絕大多數詞仍屬“艷科”范圍。即使是“艷情”之外的題材,也要受到主流傾向的滲透,或多或少地沾帶著“艷”的情味宋詞創作的主流傾向,正屬于被孔子屏棄的“鄭衛”之聲一流,與風雅篇什背道而馳。它只有表層次上的享樂生活追求,決沒有深層的意蘊供回味。所以,宋詞人們一面沉湎于聲色的快樂享受,另一面又自己掩飾,自己辯解,“自掃其跡”。后人“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也為其曲意解釋。貪圖享受,人所難免,興發情動,形諸歌詠。事后又覺得不合雅趣,有失顏面。這種矛盾普遍存在于歌詞的創作之中。如能將艷情的表述含蓄化、朦朧化,似有興寄,讓接受者產生無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將字面、句子、聲韻皆加以鍛煉,使其具有典麗高雅之風貌,豈不是兩全其美?基于這樣的立場,“去俗復雅”作為宋詞創作的主要努力方向,從不自覺到自覺,從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創作流派,從創作的實踐到出現較完整。

  3、巔峰時期

  蘇軾應該可以說是文人抒情詞傳統的最終奠定者,而一些人認為,這也正是歷史發展的下坡路的開始,宋詞只是一味的寄情山水,或者歌以明志。陳師道用“以詩為詞”評價蘇詞,道中蘇詞革新的本質。從整體上觀照,詞的“雅化”進程,某種意義上也是詞逐漸向詩靠攏的一個過程,努力跨越“言志”與“言情”界限的過程,所以,陸輔之才說:“雅正為尚,仍詩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詞。”蘇軾以前,這個過程是漸進的,至蘇軾卻是一種突飛猛進的演變。首先,蘇軾詞擴大了詞境。蘇軾之性情、襟懷、學問悉見之于詩,也同樣融之于詞。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他外出打獵,便豪情滿懷地說:“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他望月思念胞弟蘇轍,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他登臨古跡,便慨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五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劉熙載《藝概》卷四概括說:“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其次,蘇軾詞提高了詞品。蘇軾的“以詩入詞”,把詞家的“言情”與詩人的“言志”很好結合起來,文章道德與兒女私情并見乎詞,在詞中樹堂堂之陣,立正正之旗。即使寫閨情,品格也特高。《賀新郎》中那位“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的美人,可與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調比高。胡寅《酒邊詞序》因此盛稱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豪氣超乎塵埃之外。”詞至東坡,其體始尊。再次,蘇軾改造了詞風。出現在蘇軾詞中的往往是清奇闊大的景色,詞人的曠達胸襟也徐徐展露在其中。傳統區分宋詞風格,有“婉約”、“豪放”之說,蘇軾便是“豪放”詞風的開創者。凡此種種“詩化”革新,都迅速地改變著詞的內質,況周頤因此肯定說:“熙豐間,詞學稱極盛,蘇長公提倡風雅,為一代山斗。”(《蕙風詞話》卷二)劉熙載轉換一個角度評價說:“太白《憶秦娥》,聲情悲壯,晚唐、五代,惟趨婉麗,至東坡始能復古。”(《藝概》卷四)東坡的復古,正是詞向詩的靠攏,突出“志之所之”,也是向唐詩的高遠古雅復歸。至此,詞之“雅化”也取得了本質性的突破。

  二、古詩宋詞名句

  1、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蘇幕遮》

  2、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柳永《曲玉管》

  3、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歐陽修《蝶戀花》

  4、凝碧舊池頭,一聽管弦凄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韓元吉《好事近》

  5、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歐陽修《浪淘沙》

  6、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辛棄疾》

  7、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8、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陳亮《水龍吟》

  9、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蘇幕遮》

  1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11、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木蘭花》

  12、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卜算子》

  13、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辛棄疾《木蘭花慢》

  14、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15、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韓元吉《六州歌頭》

  1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

  17、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晏殊《清平樂》

  18、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歐陽修《木蘭花》

  19、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20、杜郎老矣,想舊事、花須能說。記少年、一夢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周密《瑤華》

  資料2:

  一、四種分類

  1、按長短規模分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2、音樂性質

  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九種。

  3、拍節

  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二、詞牌來源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也就不再另擬題目了。

【最美宋詞】相關文章:

最美宋詞06-20

最美宋詞【精品5篇】06-20

遇見最美的宋詞18首03-09

關于宋詞里最美詩詞(精選160句)11-02

千年宋詞最美的名句(精選175句)09-01

經典的宋詞12-06

經典宋詞12-29

經典的宋詞01-28

經典愛情宋詞精選09-2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天堂 | 自拍视频在线看伦 |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 午夜性开放视频久久…爽 |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天天看天天爽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