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師的詩句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詩句吧,詩句是高度凝練的語句,集中地反映著社會生活。詩句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詩句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老師的詩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老師的詩句1
1、為學莫重于尊師。
2、務學不如務求師。
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4、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5、身為世范,為人師表。
6、桃禮不言,下自成蹊。
7、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8、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9、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蹇蹇三事,師師百僚。
11、經師易遇,人師難遇。
12、舉世不師,故道益離。
13、靈師不掛懷,冒涉道轉延。
14、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
15、辛勤的園丁,母愛的化身。
16、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17、寄望后來者,成功報師尊。
18、北虜壞亭障,聞屯千里師。
19、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
20、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
21、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
22、輕盈數行字,濃抹一生人。
23、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24、靈師皇甫姓,胤胄本蟬聯。
25、天子號仁圣,任賢如事師。
26、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
27、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8、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
29、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
30、德高鴻儒博學,望重英雄豪杰。
3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32、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
33、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34、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
35、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36、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37、四海五洲桃李艷,身居陋室樂忘憂。
38、天長地久有時盡,師恩綿綿無絕期。
39、甘為孺子育英才,克勤盡力細心裁。
40、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41、半畝方塘長流水,嘔心瀝血育新苗。
42、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43、鶴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
4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45、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
46、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4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48、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49、聞道谿陰山水好,師行一一遍經過。
50、師住稽亭高處寺,斜廊曲閣倚云開。
51、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
52、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53、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54、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55、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殘,種花容易樹人難。
56、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
57、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關于老師的'詩句2
1、敢說敢作敢為,無怨無恨無悔。狂風暴雨驚雷,吐氣揚眉,天下舍我其誰?——佚名《天凈沙六首·王本成》
2、相逢一見太匆匆,校內繁花幾度紅。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佚名《七絕·師恩難忘》
3、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5、欲求賢才棟梁,天空陸地海洋。半世東奔西忙,今又遠航路遙山高水長。——佚名《天凈沙六首·源遠流長圖》
6、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白居易《遠師》
7、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佚名《新竹》
8、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9、胸懷萬里世界,放眼無限未來。揮灑曠世奇才,重上瑤臺,天地為之驚駭。——佚名《天凈沙六首·逸仙圖》
10、教子教女,辛勤半輩。滿頭白發,甘乳一生。——佚名《師蠶》
1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12、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云尋古道,倚樹聽流泉。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13、弟子事師,敬同于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羅振玉《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
14、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劉商《酬問師》
15、德高鴻儒博學,望重英雄豪杰。天時地利人和,用筆如魔,令人拍案叫絕。——佚名《天凈沙六首·老師匡煥學》
16、一似夢瑤臺,心知玉女來。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笑我閑三徑,思君賦七哀。流觴與紅葉,酒不勝杯。——佚名《一似夢瑤臺》()
17、字斟句酌細推敲,拈精撮要費咀嚼。半畝方塘長流水,嘔心瀝血育新苗。——佚名《板書有感》
18、為國為家為民,風吹日曬雨淋。碧海藍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尋。——佚名《天凈沙六首·回瀾閣》
19、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
20、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匯集四方英雄,師出有名,天下任我縱橫。——佚名《天凈沙六首·管仲圖》
2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22、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輕盈數行字,濃抹一生人。寄望后來者,成功報師尊。——佚名《冰心》
23、經師易遇,人師難遇。——司馬光
關于父母老師的詩句2
1.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2.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3.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4.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5.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6.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7.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
8. 人生在世記恩情,父母恩情似海深。
9. 歸期豈爛漫,別意終感激。——《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10. 頃刻轉輪歸去,念感激天意。——《惜奴嬌·樓起霄宮里》
11.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劉安
12.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13.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
14.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15.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
16.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17.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韓愈
18.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19.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韓愈
20.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21.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22. 令人感激坐流涕,銹澀短刀何足云
關于老師的詩句3
是誰——把無知的我們領進寬闊的課堂,
是您!教師!
您用辛勞的汗水,
哺養了春日剛破土的嫩苗。
是誰——把淘氣的我們
教誨成能體恤資助他人的.人?
是您!教師!
您的眷注就恰似暖和的東風
教誨成能體恤資助他人的人?
暖和了我們的心靈。
是誰——把幼小的我們
培養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教師!
您的掩護讓我們康健發展。
在金秋時節結下碩果。
您費力了!教師!
在嚴冬冰冷中辛勞事情的人們。
您費力了!教師!
把芳華無么貢獻的人們。
我們向您致以高貴的敬意!
——您費力了,教師!
我也只能幫到這里了老 師
教師——您如春天中的小雨,
潤澤著花兒,灌溉著大地,
而我們再著吮吸著小雨茁長發展。
教師——您如秋日里的一絲風,贊頌老師的詩句
吹黃了大地,喚金了稻谷,
而我們失掉了歉收的碩果。
教師——在我暗中的人生門路上是您為我撲滅了一盞最豁亮的燈;
教師——再我迷蒙的人生門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
教師——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門路中是您為我指明白進步的偏向;
教師——是您給了我一雙強無力的黨羽,讓我在知識的天下里翱翔
白發銀絲映日月,赤心熱血沃新花。
關于老師的詩句4
1、經師易遇,人師難遇。——司馬光
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4、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
5、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關漢卿
6、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歐陽修
7、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程頤
8、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
9、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
10、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鄭燮
11、圣人無常師。——韓愈
12、務學不如務求師。——楊雄
1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
14、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呂不韋
15、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杜甫《春夜喜雨》
16、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李商隱《無題》
1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龔自珍《乙亥雜詩》
18、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斯大林
18、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子罕》
20、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2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22、不管一個人取得多么值得驕傲的成就,都應該飲水思源,應當記住自己的老師為他的成長播下最初等種子。 ——居里夫人
23、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范。 ——[美國]布魯納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
25、為別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須放出光芒——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 ——[前蘇聯]捷爾任斯基
26、為學莫重于尊師。 ——譚嗣同
27、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歐陽修
28、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呂不韋
29、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關漢卿
30、務學不如務求師。 ——楊雄
31、圣人無常師。 ——韓愈
32、經師易遇,人師難遇。——司馬光
33、舉世不師,故道益離。 ——柳宗元
34、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程頤
35、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
關于老師的詩句5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淺,有了蛟龍就有靈氣。這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的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青蔥的小草映入竹簾里。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與我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它們都很簡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簡陋了)。孔子說:“(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簡陋的呢?”
注釋
題目:選自《全唐文》卷608。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韻。后來發展成一種文體。
1.在(zài):在于,動詞。
2. 名(míng):出名,著名,這里指因...而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3.靈(líng):名詞用作動詞,有靈氣。
4.斯是陋室(lu shì):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斯:這。是:表示判斷。陋室:簡陋的屋子,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惟:只。吾:我,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馨香。《尚書 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的痕跡蔓到臺階,蒼翠碧綠;青草的顏色映入竹簾,一片青蔥。
7.鴻儒(hóng rú):這里指博學的人。鴻:大。
8.白丁:百姓,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9.調(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里指彈奏(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0.金經:這里指佛經。
11.絲竹: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12.之: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13.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14.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15.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16.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
1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云,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全句譯為:有什么簡陋的呢?
19.孔子云:孔子說,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選自《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體現他謙虛的品格。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⒈之:
①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案牘之勞形
②結構助詞,相當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詞,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何陋之有
⒉往來:
①表示交往的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②表示來來往往的人: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
詞類活用
⒈名:名詞活用動詞,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⒉靈:名詞活用為動詞,顯出有靈氣。例句: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⒊馨:名詞活用為動詞,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擾亂。例句:無絲竹之亂耳
⒌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勞累。例句:無案牘之勞形
⒍上:方位名詞作動詞,蔓上。例句:苔痕上階綠
⒎綠:形容詞作動詞,變綠。例句:苔痕上階綠
古今異義
⒈無案牘之勞形(形:身體;今常用義為:樣子)
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義為:芳香.)
⒊談笑有鴻儒(鴻:大,淵博;今義為:鴻雁,書信.)
⒋無絲竹之亂耳(絲竹:琴瑟簫笛等管弦樂器,這里指奏樂樂器的`聲音;今義為:絲綢和竹子)
5.可以調素琴 (調:彈奏;今義為:調解)
寫作背景
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不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經典詩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體現陋室環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體現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從日常交往方面寫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體現作者活動情趣的句子:A正面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B反面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畫龍點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義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文中運用了類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2.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兩處運用了虛、實結合的的寫法:第一處實寫:談笑有鴻儒。 虛寫:往來無白丁。 第二處實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虛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鑒賞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么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復思考的,絕對不是一時的靈感沖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接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復推敲了。4—7句刁難下祭出此文,并將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強烈的針鋒相對的性質。從全文的寫作手法來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氣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談笑”二句究竟在說什么呢? 青苔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劉禹錫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你們這些)無學之輩。作者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兩句同樣延續了“比”的手法,只不過由類比變成了反向的對比。
如果說本文的1~3句是一種鋪墊,那么4~7句則進入了真正的對抗。作者以詩一般優美的語言展示了自己的錚錚傲骨,同時,也對勢利小人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閑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雄呢?卻是淡薄于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于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種志向吧。這結合作者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結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說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來規范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這樣的結句,不說其中的內容是何種意思,但結合題意,卻是妙手天成。因為封建禮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標準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為他道德品質的論注下了最好的定論,論文當有論據,而引孔圣人言作為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
主題思想
這篇銘文融詩文之長,簡短而又精粹,情豐而又理勝。寫的是“陋室”,贊美的是“德馨”。因為品德高尚,所以陋室生光,無陋可言,讀起來氣象雄渾,朗朗上口,沁人心脾。
可以說,這篇短文表現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貴高潔清峻的品格。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句話為本文的中心句,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陋室而不陋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本身的品德高尚。后“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看出作者的身高志愿,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態,后,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用各路名人的陋室再一次來突出自己的品德高尚。最后借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又一次的寫出自己的品德高尚,突出了主題“陋室不陋”。
寫作技法
《陋室銘》的寫作技法運用繁雜,在區區八十一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借代類比等手法,而且押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余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
句式
從句式看,《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但《陋室銘》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文章一韻到底。
比興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的比興。文章開頭運用“山”“水”類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靈的性質,點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龍比德,以名靈比馨)。
反向立意
從立意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富貴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以及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線索
從線索看,《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文的始終:開頭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環境、往來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諸葛廬","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襯"惟吾德馨"。這都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托物言志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統領全篇。
從表達方式看,《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與某一具體的事物中,通過對事物的描寫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
文章借助陋室說理,以抒情的筆調表明作者高潔的品格,事中見理,景中顯情,誠可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這樣就把作者的閑情逸事,居室美景寫得含蓄生動而意韻悠遠。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諸葛廬”、“子云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總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標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業律已,表現為一種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惟其如此,我們與其視其為一篇闡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說這是一首贊頌陋室以顯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詩。
主題
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追求聲色娛樂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情懷。“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展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的特點。
從題目看,作者是在贊美陋室,為陋室作銘,其實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運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貧樂道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作者不慕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全文81字,可說是字字寫陋,又字字透著不陋。開篇16字,為全文寫不陋奠定了基調。“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從表面看來,“仙”與“龍”是為山、水增色彩,實則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卻那般富有充實:“鴻儒”、“金經”、“素琴”,不單從交往、學習、愉悅幾方面描寫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鴻、金、素”三字內涵之豐富,也是與陋無緣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氣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榮華富貴(無絲竹之亂耳),也不是功名利祿(無案牘之勞形),而是心之潔,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將其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樹立榜樣,意在自勉,更表現出了作者安貧樂道之心,所以說“何陋之有”。
這篇銘文運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方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態度,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寫陋室的詞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讓人體會不到一點“陋”意,給人更多的則是郁郁蔥蔥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僅81字,有三層意思。第一層(第1~3句),運用類比點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點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第二層(第4~7句),描寫居室環境、來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內涵:幽美清雅的環境,反映室主人寧靜淡泊的心境;學問淵博的來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恬然自適的生活,則表現主人安貧樂道的情趣和對世俗生活的厭棄,從而點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第三層(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與“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話結束全文,含蓄的表達了作者以君子自況的高雅情趣,與開頭“惟吾德馨”遙相呼應。
修辭
⑴托物言志的寫法
⑵反向立意的構思
⑶對仗工整,押韻
⑷采用類比與起興的手法
⑸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
簡介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說為劉禹錫所著,另一說則為早于劉禹錫所著。
“銘”本是古代刻于器具和碑文上用于警戒自己或陳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頌德、祭奠祖先與昭申鑒戒。后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由于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題意,即對陋室描述,通過陋室對論語進行歌頌。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開悟,引人入勝,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闡明作者的隱居生活態度是安貧樂道和人生觀的價值。此處陋室是劉禹錫于長慶四年任和州刺史時所建。
選自《全唐文》。室成之后,由書法家柳公權書《陋室銘》寫并勒之成碑,樹建市旁。后因戰亂洗劫,室碑俱毀。現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
關于老師的詩句6
1、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烏申斯基
2、教師總是希望學生將來超過自己。
3、愛就是教育,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4、勤于給一棵棵稚嫩的幼苗松土、澆水、捉蟲、施肥的園丁終將迎來爭奇斗妍的春天
5、興學之本,惟有師范。——張謇
6、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斯大林
7、沒有比人生更艱難的藝術了,因為其他的藝術或學問,到處都有教師。——塞涅卡
8、教師,是播撒知識的種子,傳遞文明火炬的使者。
9、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巴特爾
10、經師易遇,人師難遇。——司馬光
11、愚蠢的'教師只會傳授真理,聰明的教師應教學生發現真理。
12、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魏書生
13、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教書。
14、“良好的模范懇切的語言和真誠坦白的同情”,系指家長、教師、同學及其他人的示范對兒童的影響。——夸美紐斯
15、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16、好的集體中,學生自尊心是極易培養的。
17、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18、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
19、老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20、教師要以東風化雨之情,春泥護花之意,培育人類的花朵,繪制燦爛的春天。
21、文學是社會的家庭教師。——別林斯基
22、不放手讓孩子去做,猶如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是會防害孩子增強體質的。
23、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體魄,農人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味,改革社會的精神。——陶行知
24、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GeorgeHerbert
25、嚴于己,而后勤于學生,這個無愧為教師的天職。
關于老師的詩句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
身教重于言傳。
身為世范,為人師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桃禮不言,下自成蹊 優美的詩句
辛勤的園丁,母愛的化身。
仰止彌高,鉆之彌堅。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關于老師的詩句8
甘為孺子育英才,克勤盡力細心裁。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優美的詩句
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
四海五洲桃李艷,身居陋室樂忘憂。
【老師的詩句】相關文章:
贊美老師的詩句_唯美詩句12-27
形容老師的詩句07-23
表揚老師的詩句07-23
祝福老師的詩句09-08
歌頌老師的經典詩句04-20
感恩老師的詩句01-29
贊美老師的詩句08-16
感恩老師詩句03-02
表示贊美老師的詩句07-23
形容老師的優美詩句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