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詩句(精選210句)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詩句吧,詩句以強烈的節(jié)奏、美妙的韻律、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想象,豐富的感情展現(xiàn)其語言的藝術。你所見過的詩句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詩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2、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小雅·節(jié)南山·小(上日下文)》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5、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6、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7、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大雅·抑》
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鴻雁·鶴鳴》
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秦風·無衣》
10、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小雅·鹿鳴·鹿鳴》
11、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衛(wèi)風·氓》
12、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鄭風·風雨》
13、 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谷風·北山》
14、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1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6、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王風·黍離》
17、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18、 式微,式微,胡不歸?《邶風·式微》
19、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20、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桃夭》
21、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王風·采葛》
22、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3、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秦風·蒹葭》
24、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25、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6、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27、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魏風·碩鼠》
28、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衛(wèi)風·木瓜》
2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鄭風·子衿》
30、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31、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
3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33、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34、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
35、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
36、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37、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38、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
39、 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禮記》
40、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4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
42、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
4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44、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
45、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46、 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孟子》
4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48、 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禮記》
49、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50、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尚書》
51、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
5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53、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54、 詩經――《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詩經 《詩經》
5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詩經 《詩經》
56、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夭 《詩經》
57、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詩經》
58、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詩經》
59、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詩經》
60、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
61、 式微,式微,胡不歸? 《詩經》
62、 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詩經》
6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64、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詩經》
65、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詩經》
66、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詩經》
6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
68、 維以不永傷,維以不永懷。 《詩經》
69、 兮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詩經 《詩經》
70、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詩經》
71、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詩經》
72、 國風鄭風出其東門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出其A,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聊可與娛。 《詩經》
73、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廣袖飄飄,今在何方? 幾經滄桑,幾度彷徨。 衣裾渺渺,終成絕響。 ――詩經 《詩經》"
74、 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
75、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76、 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7、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78、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79、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80、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81、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82、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3、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84、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8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譯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86、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87、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88、 朝聞道,夕死可矣。
89、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90、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準則,以仁為憑借,以六藝為學習活動內容。
91、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92、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譯文: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不安定。
9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 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9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5、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譯文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96、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97、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98、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9、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0、 子不語:怪,力,亂,神、
10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02、 “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03、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04、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05、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譯文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么?
106、 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107、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文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108、 子曰:“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9、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譯文:君子要少說虛話,多干實事。
110、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11、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11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譯文:孔子在河邊說:時間就像這流水一樣,不分日夜的流淌。
11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14、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15、 飯疏食、 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16、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17、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焉。
118、 樂而不喜,哀而不傷。
119、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120、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2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22、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123、 友諒、 友多聞。——《論語季氏》
124、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25、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26、 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27、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128、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29、 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30、 子以四教:文、 行、 忠、 信。
131、 禮者,敬人也。
132、 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133、 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134、 禮之以行,日之以出,信之以成。
135、 君子有德,小人有土;君子帶著懲罰,小人帶著利益。
136、 紳士是坦率的,小人是長的。
137、 米稀飯,飲水,曲肱和枕,享受它。不公平,富有,昂貴,對我來說就像浮云。
138、 三支軍隊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139、 天王,木木。十一從三口之家的大廳里被帶走了!
140、 歲月老了冷,才知松柏凋零后也。
141、 君子不以言鼓舞人,也不以言廢人。
142、 以政治為導向,以德為氣,以民為恥。以德為貴,以禮為氣,以恥為貴。
143、 古人無話可說,羞恥與羞恥。
144、 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十字架。
145、 三十歲的時候,我立場堅定;四十歲的時候,我毫無疑問;五十歲的時候,我知道自己的命運;六十歲的時候,我傾聽自己的心聲;
146、 兩三個,你以為我藏起來了嗎?我沒有隱藏,我沒有線,沒有兩個或三個孩子,是山。
147、 如果我們不實踐道德,如果我們不從中學習,如果我們不從中學習,如果我們不從中學習,如果我們不從中學習,如果我們不從中學習,我們就不會改變它。
148、 不知道自己命運的人認為自己不是紳士。
149、 誰知道樂善好施,樂善好施;懂的人動,善的人靜;知道的人是快樂的,善良的人是長久的。
150、 不怒不開,不嬌柔不發(fā);把一個角落抬高到不了三個角落,那么就再也抬不動了。
151、 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
152、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53、 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54、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55、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156、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57、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58、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59、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60、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61、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62、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63、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164、 殷因與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孔子《論語》
165、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166、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67、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曰:‘思無邪。”《論語》
168、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169、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論語》
170、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171、 小不忍,則亂大謀。
17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7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4、 寢不尸,居不容。
175、 天下之眾本在一人《論語》
176、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77、 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孔子《論語》
178、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7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8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81、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18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83、 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論語》
18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185、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憲問》
18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87、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8、 君子博學與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論語》
189、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
190、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191、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192、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19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94、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95、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96、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97、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198、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99、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00、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
201、 古者言之不出,恥恭之不逮也。——孔子《論語》
202、 能夠托六尺之孤,能夠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203、 詩三百,一言以敝之,思無邪。《論語》
204、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205、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6、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207、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孔子《論語》
208、 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論語》
209、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1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國學經典詩句】相關文章:
國學經典的詩句03-19
國學經典詩句03-02
國學經典的詩句摘抄02-24
國學經典詩句集合03-02
有關讀書的國學詩句03-03
國學經典詩句7篇03-02
國學經典詩句集錦7篇03-03
高中國學經典詩句大全03-14
小學生必背的國學詩句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