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語文詩詞教學學習心得

時間:2022-07-22 16:21:17 詩詞名句 我要投稿

語文詩詞教學學習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詩詞教學學習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詩詞教學學習心得

  一、關于誦讀

  詩詞教學要注意誦讀,這是無可置疑的,但一味地要求學生讀,缺乏層次,高耗低效;或者每讓學生讀一次,都要花上長時間來評,評得興味全無;還有對背誦缺乏必要的指導,要求學生勉強為之。這些做法都是不足取的,我認為讀要體現出訓練層次,評要點到為止,誦要水到渠成。

  讀如何體現出訓練層次呢?一讀,要讀準字音;二讀,要讀準節奏;三讀,要讀出感情。“讀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隨著對詩詞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的,這就要求在理解的過程中穿插朗讀,在理解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對朗讀的要求。

  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升,也能反過來提升對詩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將學生分成兩個大組,一組讀敘事部分“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另一組讀議論部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以此再次明確此詩的表達方式及層次結構。又如分析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后,可由一位學生領讀總起句“老夫聊發少年狂”,然后全班學生讀出具體寫其“狂”的詩句,以此再次加強對本詩總分結構及詩人感情的理解。又如學習了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后,可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讀出有關語句,“本詩的線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點是……春行所見之動物是……春行所見之植物是……春行之結點是……”借此對詩歌再作一次梳理。這樣梳理之后,背誦就顯得輕而易舉,順理成章了。

  二、關于理解詩意

  理解詩意包括對詞義句意的解釋梳理,但理解詩意的關鍵在于使學生感受到美。如何使學生感受到美呢?有些教師教學詩歌時分析過于理性,流于瑣碎,解來解去,卻解掉了詩歌的神韻,這是有違詩歌欣賞原則的。“傾國宜通體,誰來獨賞眉?”要使學生感受到美,就必須遵循一個原則——保持詩歌意境的完整性。方法很多:

  1、風景再造品詩境。

  所謂風景再造,即學生根據作者的描述,動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積累,啟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種方式展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寫景抒情類的詩歌,可將其改成一則優美的散文,如《過故人莊》,辛棄疾的《清平樂·茅檐低小》等。情節性強的詩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劇,如杜甫的《石壕吏》、樂府歌辭《陌上桑》等。通過這個過程,既需要學生“入乎其內”,又需要學生“出乎其中”,從總體上把握詩歌,并且把握的是詩歌的精髓,再現的是詩歌的神韻。同時,它以靈動的思維靈動的形式保持了詩歌的靈動性,學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

  2、抓住詩眼巧引導。

  文有文眼,詩有詩眼。詩眼,是詩歌的提綱挈領,也可以成為詩歌教學的提綱掣領,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關鍵,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抓詩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學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易難》時,可請一名學生朗讀,讀后請大家評一評:“大家覺得他讀得怎樣呢?……好在哪里?”若學生答好在讀出了感情,教師就可以順水推舟問:“你覺得他讀出了哪種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個詞概括呢?”明確是“別”字后,教師就可用“別”字來繼續引導:“作者通過哪些‘別時景’來表現‘別時人’之‘別時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細品。”又如教學崔灝的《黃鶴樓》時,教師可以說:“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以‘空’字立意,它的每一聯都寫了一個‘空’,對此,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可引導學生體味首聯所嘆之“樓空”、頷聯所寫之“天空”、頸聯所繪之“洲空”、尾聯所愁之“家空”,觸摸作者空虛、惆悵、傷感的心境。以上抓詩眼的過程是教師有意為之。

  抓詩眼還可以是教師有意逮之。詩眼涉及到理解一首詩的關鍵,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往往給我們很多玄機,抓住它,就可能成為我們教學中的一個亮點。如一位學生在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時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作者說自己是‘聊發少年狂’呢?”這問題提得好呵,它是學生拋給教師的一把鑰匙,抓住它,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聊發少年狂,狂在哪里?為何要聊發少年狂?”從而明確,狂在上闋的出獵和下闋的殺敵報國。出獵之狂,狂在想法,狂在場面,狂在百姓,狂在太守。而殺敵報國之狂,則由獵手之狂過渡到英雄之狂。總之,全詩無一詞不狂,“狂”,顯示了作者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有些詩歌沒有很明顯的詩眼,但大多名詩有名句,這名句就可以成為我們教學的亮點,因此我們可以稱之為“類詩眼”。人類對美的事物的欣賞具有共性,若問學生最欣賞哪句詩,他們往往能答出名句來,于是師生共品名句,從而牽動對全詩的欣賞。當然有些時候,學生的喜好是不統一的,如對《題破山寺后禪院》一詩,有些學生喜歡“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有些喜歡“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不過這沒關系,無論他喜歡哪一句,你都可以讓他說說:“你為什么特別喜歡這一句呢?它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旁征博引妙開拓。

  就詩論詩,有時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有所聯系,有所開拓,如學習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時,學生問:“‘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漳江邊’怎么理解?難道韓愈的侄孫很想韓愈死嗎?韓愈還沒死,為什么他要過來收‘吾骨’呢?”這時教師不妨帶領學生吟誦曾經學過的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一貶二十三年,那么韓愈將要被貶多少年呢?不知道。還有沒有命活著回來呢?也不知道。所以這里實際上是韓愈在向侄兒交代后事。由此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體味韓愈對前途的迷茫心緒。

  又如陶淵明《飲酒》中的“飛鳥相與還”一句,若僅僅弄清其表面意思,那就太淺了,它有什么深層含義呢?學生往往無法體會,這時教師就可以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拋給學生,引導他們體會詩人對官場的厭倦以及回歸田園后的陶醉之情,這正是作者的“真意”,所以他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見,旁征博引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意的需要。

  旁征博引還是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融會貫通的需要,如談到明代夏完淳《別云間》中的“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時,可回顧宋代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還可向后看陳毅《梅嶺三章》中的“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體會從古到今先烈們的前赴后繼以及他們反抗精神的一脈相承,同時,還可以將三

【語文詩詞教學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建議與學習心得01-27

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03-31

小學語文詩詞教學心得體會12-15

中學語文詩詞教學反思(精選9篇)06-28

詩詞寫作學習心得范文04-06

九年級語文詩詞五首教學建議03-18

語文考試初中詩詞賞析01-28

《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03-14

語文教師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01-08

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07-2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第一视频在线 |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看片 | 中文字幕亚州欧美日韩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妇 | 日韩精品久久人人躁人人 | 日韩精品少妇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