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平樂·煙深水闊古詩詞鑒賞
古詩原文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譯文翻譯
無邊煙水把你我隔開,些須音信早巳斷絕。唯有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
整天感懷往事傷心,愁眉象鐵鎖難以打開。夜夜留著半邊錦被,等待你的夢魂歸來。
注釋解釋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通常以李煜詞為準。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懸懸:遙遠。《易林—晉之坎》:“懸懸南海,去家萬里。”
盡日:整天。
被:棉被。
待:等候,逗留,遲延。
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的具體時間已無法考證。這首詞是詞人看到一位思婦的離別之苦,有感而發。
詩文賞析
《清平樂》“詞語淺薄”,甚而疑為后人偽托。這首詞表面上抒寫了一位思婦離別之苦,實際上通過女主人公的內心描寫,塑造出一位熱情、大膽,對生活充滿加烈追求的可愛的婦女形象。詩人借夢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會現實赤裸裸的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也表達出了對思婦的這種不可扼殺的愛情的歌頌和贊美。
上闋用環境襯托寫愁苦心情。“煙深水闊”,音信也無;碧天明月,樂景哀情,一個“偏”字,遷愁于月,煩心之至,愁苦之至。“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正與此同。竇娥臨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極的表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唯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懸懸”惦記晝夜懸懸思戀。
下闋用表情行動寫愁苦與盼歸。“愁眉似鎖難開”是表情、心情;“夜夜長留半被,待君夢魂歸來。”是行動,是切盼,更是癡情。難得詞人奇思異想,把思婦情思寫得深而再深。遷愁怨于明月,留半被待魂歸,奇想幽深,構成此詞的特色藝術。“夜夜長留半被”,晚上孤獨等候,睡了留著半邊錦被。“待君魂夢歸來”,希望在入睡的夢靈魂相遇。直接抒發了思婦的愁苦和思念,百轉千回。
【清平樂·煙深水闊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鑒賞01-11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06-17
古詩詞的鑒賞07-23
周密《玉京秋·煙水闊》譯文及鑒賞08-09
優美古詩詞鑒賞11-23
古詩詞鑒賞技巧09-23
《水調歌頭》古詩詞鑒賞09-27
《詠懷》古詩詞鑒賞10-23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通用03-07
《南鄉子》古詩詞鑒賞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