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范云送沈記室夜別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7-30 16:45:45 宜歡 古詩三百首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范云送沈記室夜別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起古詩詞鑒賞,大家都很熟悉吧?不管是對古詩詞中的某一個字/詞進行分析,還是探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及人生觀,都屬于古詩詞鑒賞。你還會做古詩詞鑒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范云送沈記室夜別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送沈記室夜別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曉云。

  秋風兩鄉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寧共采,霜猿行獨聞。

  捫蘿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譯文:

  桂花飄香的夜晚,江水如此澄澈。到了清晨,楚地定會白云輕輕飄動,空曠清新。

  想秋風吹起,會觸動起我們兩人的愁思;眼望秋月,會讓千里之分的我們更加思念對方。

  今夜與你分別,我不能設想,當你身處夜晚時,我卻不能與你一道共患難,揀寒枝御風寒;秋霜里,你一人行走山中,耳聞猿猴凄厲的叫聲,怎不令人傷感。

  在你撫摸藤蘿想念我的時候,我也正手折桂枝思念您。

  注釋:

  桂花飄香的夜晚,江水如此澄澈。到了清晨,楚地定會白云輕輕飄動,空曠清新。

  想秋風吹起,會觸動起我們兩人的愁思;眼望秋月,會讓千里之分的我們更加思念對方。

  今夜與你分別,我不能設想,當你身處夜晚時,我卻不能與你一道共患難,揀寒枝御風寒;秋霜里,你一人行走山中,耳聞猿猴凄厲的叫聲,怎不令人傷感。

  在你撫摸藤蘿想念我的時候,我也正手折桂枝思念您。

  賞析:

  范云十幾歲時,其父范抗在郢府(今湖北武漢附近)任職,范云隨侍其側,年長其十歲的沈約也在郢府為記室參軍,一見如故,遂相友好。八年以后,沈約轉至荊州(今湖北江陵附近)為征西記室參軍,兩人分別。這首詩當作于此時,詩題中的沈記室即沈約。史稱范云八歲賦詩屬文,“操筆便就”,“下筆輒成”(《梁書·范云傳》),這首詩就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詩的開頭便以極平穩的筆調勾畫出送別時靜謐、安詳的環境。“桂水”并非特指某一條水,只是用以形容其水的芳香。王褒《九懷》中有“桂水兮潺湲”句,王逸注云:“芳流衍溢,周四境也。”后人遂常用之,如陸云《喜霽賦》中“戢流波于桂水兮,起芳塵于沉泥。”江淹《雜體三十首》中亦有“且泛桂水潮”、“桂水日千里”等句,均非實指。范詩中用這一詞渲染了送別場面的溫馨。送別詩,可以寫送別時的情景、場面,以及當時人的心理活動,但范云只是用一句詩輕輕帶過,遂轉入天明登程的想象之中。郢州與荊州,古時均屬楚地,故用“楚山”代之。啟程的情景是晴空萬里,天朗氣清。這畢竟是少年人所寫的詩,所以,他筆下的離別不是凄慘悲切,而是有一股清新流麗之氣貫穿于內,顯得輕盈灑脫。沈約《別范安成》詩中云:“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不過,中國人重視朋友(為五倫之一),重視友情,朋友的離別,總難免有些許的哀愁。“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心相知。”故而下句以“秋風兩鄉怨”分寫兩地相思之怨愁,而以“秋月千里分”合寫二人心靈之相通。謝莊《月賦》云:“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所寫的正是地有千里之隔,明月人可共見之情。以上四句,前二句偏寫景,后二句偏寫情,所以轉下去便偏寫事。“寒枝寧共采”是對二人過去共同生活的回憶,“霜猿行獨聞”則是對別后獨自旅程寂寥的想象。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送別,但無論是偏于寫景、寫情或寫事,都暗涉了離別。然而離別只是形體上的分隔,更重要的乃是精神上的合一。結束兩句以極其肯定的語氣寫道:“捫蘿正意我,折桂方思君。”“意”通“憶”。“捫蘿”、“折桂”由上句“寒枝”引發而來,同時又暗與起句的“桂水”“楚山”相呼應。

  這里牽涉到一句詩的異文。“捫蘿正意我”中“正意”二字,一作“忽遺”,一作“勿遺”。“忽遺我”意思是:忽將我遺忘。前者似不符合沈約與范云間的感情,且與全詩情緒不一,后者表示的是一種希冀之情,雖然可通,但不如“正意我”所表達出的心心相印之情。另外,從范云詩的整體風格來看,也以“正意我”于文為勝。范詩的結句尤喜以彼我、今昔對寫。如“迨君當歌日,及我傾樽時。”(《當對酒》)“爾拂后車塵,我事東皋粟。”(《餞謝文學離夜》)“待爾金閨北,予藝青門東。”(《答何秀才》)“海上昔自重,江上今如斯。”(《登三山》)“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別詩》)等等。而在這首詩中,也只有作“捫蘿正意我”,才可與“折桂方思君”相對得最為工穩,也最能體現范云詩歌句法、結構的特色。

  此詩在寫法上是一句一轉,但同樣是“轉”,如沈約的《別范安成詩》(沈德潛《古詩源》卷十二評為“句句轉”),是層層遞進式的轉,而范云此詩則是句句回環式的轉。這種回環式的結構、回環式的句法正是范云詩風的典型。所以鐘嶸《詩品》曾評范云詩曰:“范詩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正是抓住了其詩風格的整體特征。《送沈記室夜別》雖然是范云的早期作品,但也不難看出,這首詩已經奠定了范詩風格的基礎。

  作者:

  范云(451年~503年),字彥龍,南鄉郡舞陰縣(河南省泌陽縣)人。哲學家范縝從弟。南朝齊梁之際詩人、大臣、文學家,“竟陵八友”之一。

  范云少時機警,善于屬文。八歲能詩,人稱有“相才”。早年參預齊竟陵王蕭子良的西邸之游,后仕齊為郢州西曹書佐、法曹行參軍。永明十年(492年),同蕭琛出使北魏,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稱賞。還朝,遷零陵內史,累官始興內史、廣州刺史,為政清廉,頗著聲譽。蕭衍與范云曾同為竟陵王西邸之游,得到蕭衍的器重。蕭衍即皇帝位,范云官至侍中,累官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等職,居官能言直諫。

  天監二年(503年),范云卒于任上,享年五十三歲,謚號為文。

  范云為齊梁文壇領袖人物之一,詩文俱工。鐘嶸《詩品》將其與丘遲并列,稱“范詩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原有集30卷,唐初即有散佚。今存詩40余首,記載于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文僅3篇,記載于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建康實錄》記其有《策略》30卷,而在《隋書·經籍志》中未見著錄,當已久佚。

【范云送沈記室夜別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別云間》古詩原文及賞析06-03

《別賦》原文及賞析10-25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的原文及賞析08-13

江淹《別賦》原文及賞析07-15

云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7-25

《閣夜》古詩原文及賞析06-12

舟夜書所見原文及賞析06-09

鄭愁予現代詩《賦別》原文及賞析07-18

《虎丘記》原文與賞析05-18

《送魏大從軍》原文翻譯賞析10-2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欧美日韩 |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 中出仑乱中文字幕在线 |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