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小池》賞析

發布時間:2017-03-23  編輯:沈舒文 手機版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

  小池

  作者: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這首詩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一點兒。于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干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且將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注釋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愛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④小荷:指剛剛長出水面的嫩荷葉。

  ⑤尖尖角:還沒有展開的嫩荷葉尖端。

  ⑥頭:上方

  譯文

  小泉無聲像珍惜泉水淌著細流,

  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經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

  說明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詞。

  其中“惜”、“愛”、“尖尖”在讀的時候應拉長一點聲,體現出那種意境來;

  最后“立上頭”應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使聽者回味無窮。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一欧美巨大中文字幕在线 | 中出国产乱子伦中文字幕在线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色天堂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