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垓下歌》原文賞析

發布時間:2017-03-10  編輯:沈舒文 手機版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詩,是足以驚神泣鬼的一首壯歌。抒發了項羽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那種充士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

  垓下歌

  朝代:兩漢

  作者:項羽

  原文: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賞析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斗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垓下歌》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復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跡。

  “力拔山兮氣蓋世”一句,項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風云的業績。項羽是將門之子,少年氣盛,力能扛鼎,才氣超群。他胸懷大志,面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項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23歲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率領江東八千子弟投入起義的大潮,成了諸路起義首領中妁佼佼者。巨鹿一戰,項羽破釜沉舟,與幾倍于己的秦軍進行浴血奮戰,奇跡般地滅了秦軍主力,被各路諸侯推舉為“上將軍”。此后,項所向披靡,直至進軍咸陽,自封為西楚霸王。但從這一句詩中也可以看出,項羽夸大了個人的力量,這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時不利兮稚不逝”,天時不利,連烏騅馬也不肯前進了。項羽不是新時代的驕子,而是舊制度的犧牲品。在四年的楚漢戰爭之中,他雖然與漢軍大戰七十,小戰半百,打了不少勝仗,但仍是匹夫之男,既不善于用人,更不會審時度勢,他的失敗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全是咎由自取。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面臨絕境時的悲嘆。項羽被漢軍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漢軍重圍,以致眾叛親離,帳內只剩下他心愛的虞美人。他夜不能寐,與虞姬悄然相對,借酒澆愁。突然,四面傳來陣陣楚歜,項羽愕然失色,驚呼 “漢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項羽明白自己到了窮途末日,絕望的痛苦襲擊著他。王位、天下,得而復失,連自己心愛的女人和戰馬都保不住了。項羽關心他們的命運,不忍棄之而去。虞姬也很悲傷,眼含熱淚,起而舞劍,邊舞邊歌,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歌罷,自刎身亡,好不悲壯!

  讀完《垓下歌》,掩卷回味,使人悟出無論是誰,無論他曾經怎樣的不可一世,煊赫一時,如果他辦事違背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使事態發展到不可收抬的地步,到那時,即便有移山倒海之力,也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失敗的道路。

  創作背景

  項羽是在秦末與叔父項梁一起舉兵反秦的。由于其輝煌的戰功、無雙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實際上成為反秦群雄的領袖,在推翻暴秦的統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秦亡以后,長達五年的時間內項羽與劉邦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戰爭。但由于坑殺20萬秦國降卒,迸咸陽后又再燒殺搶掠,項羽早已失去民心,就只他分封諸侯的作法,就完全背離了黎民百姓渴望安定統一的愿望。項羽終于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南沱河北岸)陷入劉邦的重重包圍之中,損兵折將,糧草吃盡,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在一個黑沉沉的夜里,項羽忽然聽到從四面劉邦的軍營中傳來一陣陣楚國的歌聲,項羽大吃一驚,誤認為漢軍已經把楚國的全占領了,他慌張地從床上爬起來,飲酒消愁。項羽身邊有一個美人,名叫虞姬,十分寵愛,多年來一直跟隨左右,與他形影不離;還有一匹毛色青白相間的駿馬,項羽經常騎著它行軍打仗。項羽看著即將永別的美人,看著心愛的駿馬,忍不住唱出了這首慷慨悲涼的《垓下歌》。

  作詩之后,項羽率部突圍,雖曾殺傷敵軍多人,終因兵力單薄,自刎于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

  翻譯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能比。但時局對我不利啊,烏騅馬跑不起來了。

  烏騅馬不前進啊,我該怎么辦?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該把你怎么辦?

  注釋

  1.兮:文言助詞,相當于現代的“啊”或“呀”

  2.奈何:怎么辦

  3.奈何:怎樣;怎么辦

  4.若:你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 亚洲专区首页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熟女 | 亚洲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