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漁家古詩賞析

時間:2024-10-25 08:47:07 詩琳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漁家古詩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漁家古詩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漁家古詩賞析

  原文:

  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

  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

  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

  【注釋】

  夜到漁家:一作《宿漁家》。

  江口:江水與溪水匯流處。或指長江渡口。

  柴扉:用樹枝或柴草編制的門。

  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沙岸,水中的沙灘叫“沙岸”。草衣,結草為衣,即蓑衣。《世說新語· 政事》注引王隱《晉書》:“(鄭沖)清心寡欲,喜論經史,草衣溫飽,不以為憂。”這兩句是說,遙見有人在尋沙岸泊船,春風吹動著他的草衣(作者在盼望主人歸來,所以注視沙岸來船)。

  相關翻譯

  【夜到漁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近靠僻遠的江口一舍簡陋的漁家茅籬,柴門,虛掩著任潮水漲落漫進漫出。天色已昏晚急于投宿的行客門外徘徊遲疑,屋內,靜寂不見主人該是打魚歸遲。只有綠蔭幽深的竹林掩一條曲折小路向遠處的村莊伸移,月亮升起來朗朗地灑在江面漁船收網了,漸稀。終于,遠遠地看見一人停靠漁船在沿沙岸尋覓,哦,煦煦春風正飄動著他的蓑衣。【注釋】①柴扉:柴門。②竹深:竹林幽深。③尋沙岸:是說有人在尋找沙岸泊船。④動草衣:草衣,即蓑衣。春風吹動著他身上的蓑衣。 夜到漁家譯文及注釋詳細查看

  相關賞析

  夜到漁家賞析

  【賞析】

  這首詩題一本作《宿漁家》,是一首清麗有致,語淺情深的詩作。

  第一、二句,作者首先展示漁家的居住環境和條件。漁家的住處選擇在“江口”,依江面海,一方面是便于出海捕魚,另一方面透露出原始古樸的生活環境,給人以蕭條冷落之感。潮水肆無忌憚地在柴扉中自由出入,更迸一步強調漁家居住條件的簡陋。這里面包含兩層意蘊,一是漁家生活貧困。荊門柴扉,連個像樣的圍墻和大門都沒有。漁家不屑于設防,不是因為人心古樸風氣淳厚,世上沒有鉆穴越墻的盜賊,而是家貧如洗,一無所有,盜賊從來不屑光顧。二是為下面投宿不值作鋪墊。潮水可以在柴扉內自由出入,但作者作為一個投宿者卻不能擅自進入,人非潮水,是受著社會的倫理道德約束的,即使柴扉可以很方便地移而入之,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也不能輕舉妄動。

  第三、四句,從行客的焦灼等待中,表現漁家的孤獨和艱辛。“行客欲投宿”,進一步點明時間已是傍晚,同時也說明江村漁民的稀少,若是一個大村鎮,這家無人,可到另一家再試,作者執意專等這一家的主人歸來,就說明近處再無人家,沒有可供選擇的余地,給讀者以荒涼破敗的感受。就是柴門虛掩的這一家,也是只有漁夫一人,否則,詩人可以得到女主人的允許,先到家中暫歇的,漁夫歸來絕不會有非禮之責。因此,這也是暗寫漁夫的孤獨。光棍的生活沒有家口之累,應該比較灑脫,但漁夫久久不歸,正說明其捕魚生活的艱辛。“竹深村路遠”,是并列關系和因果關系的結合。竹林幽深,要走到另一個漁村,還有很遠的路程,這是第一層。由于竹林幽深,在這傍晚的昏暗中,林中的村路顯得更加漫長遙遠,這是第二層。同理,“月出釣船稀”,也具有這種妙處。月亮出來了,江面上的漁船更加稀少了。漁船稀少,正是因為夜幕四合,能見度不高,銀白色的月光同灰白色的江面,共同織就了一個迷蒙的世界,江面的漁船顯得更加稀少,唯見水天一色,月光融融。

  詩的最后,作者把鏡頭由遠路、江面往近處的岸邊推,“春風動草衣”一句極其傳神,形象逼真,色彩鮮明。“春風”同詩歌開頭的“潮水”相呼應,進一步交代節令時間,正是因為有風,漁民的蓑衣呈飄動之狀,還有細微的磨擦聲,在朦朧的夜里,看不清漁民的面孔,唯見一個笠帽草衣的人出現在水與陸的交-吻處,沿著沙岸,向低矮的茅舍柴扉邁動著蹣跚的腳步,詩人投宿的愿望終于有了著落。夜色使詩人只能看到漁民的輪廓,然而這一輪廓寫得形象飛動,逼真銘心,抓住了漁民的形神特點,在蒼白茫遠的背景襯托下,更顯得突出生動。

  白居易稱張籍的詩“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姚合更稱贊他“古風無敵手,新語是人知”。《夜到漁家》從作者的切身見聞寫漁家的生活,寫得親切真實,令人可信;又采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方式,先寫漁家的居住條件、再寫打魚生活的萬般艱辛,在“行客”焦灼的等待中,最后才推出描寫主體,形成了意強哥到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淺近且平易,卻又淺語有致,一語淡情濃,構成了平中見奇的藝術境界,令人回味無窮,具有淺白輕靈的詩韻。

  夜到漁家閱讀答案

  【閱讀答案】

  1、本詩前兩聯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反映出了漁人怎樣的生活狀況?試加以分析。

  2、本詩后兩聯如何寫“行客”盼漁人歸來的心情?試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1、本詩運用側面描寫,將描寫的目光投注在普通百姓生活上,寫漁家的位置、漁家的柴扉,天已晚而漁人仍未歸,表現了漁家的家境貧寒,勞作辛苦。

  2、頸聯首句寫“行客”因急切地盼漁人歸來而遙望竹林深處的村路,不著一字卻把“行客”的焦急心情表露無遺。末兩句寫天色已晚,釣船漸稀,遠遠看去,沙堤之上,春風吹拂,一個披著蓑衣的身影出現了,“行客”喜出望外。

  【鑒賞】

  春天的一個傍晚,詩人行旅至江邊,映入眼底的景色,蕭索而落寞。詩人一開頭就展示漁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簡陋,靠近僻遠江口,便于出江捕魚。時值潮漲,江潮浸濕了柴門。詩人在柴門外窺望,發現屋里闃無一人。詩人為何在門外徘徊張望呢?原來他要在這戶漁民家里投宿,而屋主人卻還未回家。“行客欲投宿”,暗示時已臨晚,而“主人猶未歸”,則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漁時間之長,其勞動之辛苦不言而喻。此時此刻,詩人只好在屋外躑躅,等待,觀看四周環境:竹叢暗綠而幽深,鄉間小路蜿蜒伸展,前村還在遠處;月亮出來了,詩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漁船愈來愈稀少。用一個“遠”字,隱隱寫出詩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示已到了夜里。“釣船稀”則和“主人猶未歸”句,前后呼應,相互補充。面對這冷落凄清的境界,詩人渴望主人歸來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不停眺望江口,遠遠看見一葉扁舟向岸邊駛來,漁人正尋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風中飄動。好像是期待已久的漁人回來了,詩人喜悅的心情陡然而生。結尾一句,形象生動,調子輕快,神采飛揚,極富神韻,給人特別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詩人對漁民的深情厚意。

  這首詩語言淺切流暢,活潑圓轉。“春風動草衣”句寫得尤為傳神。正如清人田雯評價張籍詩歌特色時所指出的那樣:“名言妙句,側見橫生,淺淡精潔之至。”(《古歡堂集》)

  作者介紹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

【漁家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古詩《漁家傲》賞析12-05

《漁家傲》古詩賞析01-26

漁家傲古詩賞析03-31

漁家傲秋思古詩賞析與譯文11-24

李清照《漁家傲》賞析07-24

漁家傲李清照賞析02-09

漁家傲引宋詞賞析12-07

《漁家傲·秋思》原文及賞析08-08

李清照漁家傲原文及賞析11-23

張元幹《漁家傲題玄真子圖》古詩賞析01-1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 | 午夜国产福利看片 |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精品少妇一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