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你如何賞析古詩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你如何賞析古詩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煉字角度賞析詩句
1、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分析詩句中的破、掛字妙在何處?
富有動感,充滿氣勢,充分表達了作者樂觀、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悠然一詞:形象寫出詩人的遠離世俗后的閑適、自得。
見字寫出詩人看到南山后的隨意與自然,體現作者的自由與愜意。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凄然。隨時寫景,但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停、投、拔、顧四個動作現詩人內心苦悶抑郁和感情激蕩變化。
5、小園香徑獨徘徊。
獨字寫出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的傷感。
6、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直、圓兩字用的十分傳神,直字表現了大漠孤煙的勁拔、堅毅之美;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塞外雄奇壯觀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的融入了詩人的孤寂情緒。
7、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一個聚字寫出了山形氣勢;一個怒字表現了黃河的水勢和聲勢
8、觀滄海
題目的觀字統領全篇。
9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闊字用得好,表現潮平后舟中人視野開闊的景象。正字用得妙,表明當時及時順風又是和風,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一帆高懸的情形展現的淋漓盡致。
10、沙場秋點兵
秋字 既點明時令,有渲染了肅殺、悲壯的氛圍。
11、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守將處境艱難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1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鐘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傳達出詩人對泰山的鐘愛贊美之情;
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曉使泰山割開來的,寫出了泰山的雄偉高峻的氣勢。
古詩中的字詞句賞析
賞析流程
在賞析中,要注意三個關鍵詞: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其中賞析的關鍵在于準確地把握詩的意境,而意境的基礎又是意象。意象是實有的存在,意境是虛化了的韻致和意味。意象構成意境,意境表達思想感情。如果意象是花朵,那么意境就是春天,思想感情就是對春天的喜愛。所以詩歌賞析要遵循這樣的思維流程:
意象(詩的基礎)→意境(詩歌畫面的氛圍)→思想感情(詩的內涵)
連云港市卷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聯寫景中蘊含哲理,耐人咀嚼,請簡要分析: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試題的兩問均涉及到了詩的內涵,遵循上述思維流程,這兩問很容易回答。第一問要求考生分析詩句的哲理,即思想內涵。首先應明確詩句中涉及的意象,一是重疊縈繞的山水,一是柳暗花明的村莊;然后對意象進行分析,重疊縈繞的山水表現的是迷茫的境界,柳暗花明的村莊表現的是明朗的境界,兩者放在一起,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那“絕處逢生”的驚喜之情;最后也就不難領悟到蘊含其中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第二問要求考生體會詩句抒發的情感。詩句中的意象是:月色,拄杖的詩人(是悠閑的),農家的門,叩門的動作(甚至有聲音)。這些意象是在詩人的愿望(從“若許”一詞可見)中組合在一起的,傳達出閑適美好的氣氛,可見詩人對農家生活(田園生活)非常喜愛(向往)。
一、品味煉字類 名句賞析類
[題目形式](1)詩歌中的“某”字或詞有什么表達效果?(2)“某”個字或詞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為“某”字?(4)你最欣賞哪個字或詞?請賞析。
[應對策略]這類題主要考查我們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⑴品味語言類題目的答題流程
這類題目有兩種考查方式,一是品味詞語(以字為常見),一是賞析詩句。 先看品味詞語的考題。古人作詩常追求一字傳神,這種題型要求品味出詩人煉字的妙處。回答時不能就字論字,應放回句中,結合全詩主旨、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分析。答題時一般要體現下面幾個流程(根據具體情況,可作適當調整)
⑴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并說出自己的觀點
⑵解釋該字的一般含義和在句中的意思;
⑶展開想象和聯想,把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到句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⑷說出該字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題型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比如,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第四句詩中的“閑”字能否改為“忙”字?為什么?根據上面的流程,最佳答案是:
⑴不能換;
⑵“閑”是空閑的意思,在句中則是“閑得慌”的意思;
⑶詩人約客久候不至,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只是一陣陣的雨
聲和蛙聲,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
⑷可見,“閑”字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焦急等待客人到來而客人卻遲遲不到的無聊和無奈的心情。“忙”字則與詩的意境和詩人的心情不協調。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問題:首句中的“斷”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解析:
(1)“斷”字面上是“斷絕、隔絕”的意思,結合“音書”一詞,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含義;
(2)再聯系詩歌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蠻荒之地的孤寂、苦悶及對家里人的思念之情,
(3)故答案應為: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境況,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雨過山村[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問題:古典詩詞講究煉字,末句中的“閑”字用得好嗎?,請你說說好在哪里? 解析:
(1)用得好
(2)閑”字面應為“清閑、閑適”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這個詞的作用。
(3)通過第三句可以看出,這首詩描繪的是婦姑浴蠶的勞動生活情景,事實上沒有一個人閑著,是梔子花“閑著”,用了反襯、擬人的手法,因而答案為: 妙在它不從正面著墨,而從側面落筆,以“梔子花”的“閑”來反襯人們的“忙”,巧作對照,情趣盎然(或: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蠶婦們去后庭中梔子花的閑適自在。)
[題目形式](1)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該如何理解?(2)詩歌的某聯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3)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后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這類題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統一,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采用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并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2.答題流程
再看賞析詩句的題目。名句是整首詩詞精華所在,它們往往在景、情、理、藝(表達技巧)方面有被人們稱道的地方,所以經常被用來設置成考題。根據具體的句子,可四者皆說,也可有所側重。答題時一般要體現下面幾個流程(根
據具體情況,可作適當調整):
⑴結合詩句或具體詞語作分析,準確指出抒情方式或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或妙詞效果
⑵明確詩中具體形象,概括形象的特點;
⑶說出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
比如,南通卷韓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詩的三、四兩句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生動傳神。試從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根據上面的流程,最佳答案是:
⑴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同時把白雪比喻成飛花;
⑵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
⑶表現了詩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動而傳神。
[題型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 解析:這兩句詩之所以被后人傳誦,是因為它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向人們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應明確景物的特點,可理解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的樹木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然后說出這句詩所蘊含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詩句賞析
出自中唐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賞析
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作者初進京城,攜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借“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贊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后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于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贊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征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后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擁有值得人贊美的生命意義。尾聯扣送別之意,“又”字暗示離別乃古今人事之所難免;別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之嘆,后人亦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之悲
名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自宋代詩人志南的《絕句》
絕句
作者:僧志南 年代:宋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游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游,是將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游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 使這位老和尚 游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 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游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 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 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后兩句尤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 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 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 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系起來。 "沾衣欲濕",用衣裳似濕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 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賞下去, 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 詩的首句說:"古木陰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嗎?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賞析古詩的技巧
第一把鑰匙:注意詩題、背景、注釋。
詩題對詩的內容和感情基調有很明顯的提示總領功效,有的詩題暗含感情基調,常用諸如怨、哀、懼、喜、送、別、憶、憎、吟、懷等字眼,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陸游的《書憤》,從詩題就可以品味出詩人抒發的是感慨與憂憤之情;有的詩題就是詩歌的中心,如《邯鄲冬至夜思家》。讀詩先讀題,賞析古詩一定要注意題文關系,從而體味詩歌的基本思想。詩言志,詩抒情。詩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世處境與個人榮辱融進自己的詩文中。因此,賞析詩詞一定要做到知人論世,重視背景資料。這里所說的背景資料,包括詩人所處的社會時代、生平思想、藝術風格以及作品的寫作時間等等。比如評價陸游、辛棄疾的詩詞,就要聯系他們一生主張抗金而壯志未酬的遭遇。評價李杜之詩,就不能脫離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另外,像蘇軾的豪放與柳永的婉約,唐詩的形象與宋詞的理趣等等都是鑒賞的注意點。只有這樣,才能品出詩歌的特色。
第二把鑰匙:要注意情與景的關系,體味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通過意象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繪的圖景融合而成的藝術境界。情景交融是古詩最突出的特點,景與情的關系大體有兩種:一是景與情和諧一致,即用美景襯樂情或用悲景寫哀情,是為正襯。柳永的《雨霖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詩人用冷落凄清、暗淡模糊之景襯托黯然銷魂的離情別緒。二是利用景與情的矛盾、不和諧,渲染、烘托內心的不快。具體而言,就是用美景寫哀情,是為反襯。請看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就是用美好的春色,反襯了思婦內心的孤寂憂愁。辨別情與景是和諧還是矛盾,首先要從整體把握詩歌內容,把握各意象之間的關系,反復揣摩、體味,從而順利進入詩歌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充分利用詩歌之外的提示性材料,諸如題目、作者、朝代等,加強對詩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把鑰匙:抓關鍵詞。
一要找準詩眼。詩眼就是集中體現該詩情感和特色的字、詞、句,找準了詩眼,也就找到了理解該詩的一把鑰匙。如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得意二字,即為該詩的詩眼,詩人抒發了科舉考中之后的無比喜悅。二要找感情詞。閱讀古詩,只要抓住了詩中感情色彩很濃的字詞,就能準確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如杜甫的《登高》,只要抓住猿嘯哀蕭蕭悲秋多病艱難苦恨潦倒等詞,就很容易品讀出詩人所抒發的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情感。
第四把鑰匙:了解詩歌的一般結構。
古典詩歌的一般結構是先寫景敘事,后議論抒情。而作為唐詩之巔的律詩,很多詩作都暗合起承轉合的結構。如許渾的《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前兩句寫友人乘舟離去,江上兩岸青山、滿目紅葉映襯著一江碧水的秋景;后面兩句則抒發了作者送別之后悵惘空寂的離愁。可見了解詩歌的一般結構對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有很大幫助。
賞析古詩文的術語
詩歌內容情感類別術語
煩惱、煩悶、苦悶、郁悶、愁苦、惆悵、憂郁、憂愁、孤獨、寂寞
感情基調
閑適、恬淡、迷戀、喜愛、仰慕、欣賞、喜悅、歡快、歡樂悲傷、傷感、離恨、悲憤、悲壯、焦急、憎惡、忠貞、哀怨、同情、慷慨激昂憂國憂民、山河淪喪之悲、壯志難(未)酬、報國無門、懷才不遇、仕途失意孤芳自賞、孤傲高潔、堅貞不屈、堅守節操、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
思想內容
懷古傷今(己)、追古傷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時、悲秋憫己、哀怨憂愁寄情山水、歸隱、熱愛自然、淡泊寧靜、超然物外、閑適恬淡、欣喜歡快厭惡、懷親、離愁別恨、增人送友、富含、閑情逸趣憤世嫉俗、激憤憎惡、揭露腐朽、反映離亂、渺視權貴、青春易逝、傷花惜春
詩歌表達技巧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議論、說明修辭手法對偶、比喻、比擬、擬人、夸張、對比、對仗、借代、反問、設問、反復、疊詞、頂真互文、雙關、用典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諷今、用典抒情)
描寫方法表現手法表現方法
對比、襯托、渲染、烘托、照應、用典、懸念、鋪墊、虛實、象征、聯想、想象諷刺、比興、以小見大、點面結合、開門見山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白描、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樂哀互換、今昔對比、多角度描寫(上下、遠近、明暗、形狀、聲音、顏色、感官)、通感抒情方式結構技巧卒章顯志、過渡、以景結情、照應、詳略、欲揚先抑
詩歌語言特色語言
婉約細膩、雄壯豪邁、沉郁頓挫、含蓄委婉、清新明麗、(風趣)幽默諷刺平實(明白曉暢、多用口語、樸實無華、簡練生動)、典雅粗俗、華美絢麗幽靜、寧謐、蒼莽、深遠、高昂、空靈、悠遠、遼闊、蒼涼、幽美、朦朧、荒蕪、肅殺意境恬淡閑適、華美壯麗、清新自然、安謐嫻靜、雄偉壯闊、明快高曠、恬靜優美孤寂冷清、慷慨悲壯、纏綿婉轉、蕭瑟凄涼、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虛幻縹緲、繁華熱鬧
語文詩歌鑒賞答題套路常用術語
評價主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言簡意豐、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蘊藉、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3語言風格:行云流水(語言流暢)、形神兼備、簡潔、洗練、淺顯、質樸無華、淡雅、辭藻華麗、沉郁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清新明快、清新自然、華美絢麗、樸實無華、通俗易懂、含蓄委婉、雄沉豪放、清新雅致、平實質樸、絢麗飄逸、2語言特點:勾勒、濃墨重彩、惟妙惟肖、詩情意、窮形盡態(刻畫細致生動)
1.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形象。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
7.獻身、反對征伐的形象。
8.愛恨情長、迷惘惆悵的形象。
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矢志報國、慷慨憤世、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獻身邊塞、反對征伐、愛恨情長、建功立業、憐農熱愛山川、哀嘆昔盛今衰
【教你如何賞析古詩文】相關文章:
《絕句》古詩文賞析05-17
《牧童》古詩文賞析09-01
孤雁古詩文賞析06-08
教你如何學好英語10-23
教你如何讀大學09-01
歌頌荷花的古詩文及賞析04-20
《傷仲永》古詩文賞析01-13
回鄉偶書古詩文賞析05-27
教你如何變身職場人脈達人07-03
好獵頭教你如何防被裁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