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古詩的賞析
賞析是拼音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rèn)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yàn)、藝術(shù)觀點(diǎn)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bǔ)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滕王閣》古詩的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滕王閣》古詩賞析 1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巍峨高聳的滕王閣俯臨著江心的沙洲,佩玉、鸞鈴鳴響的華麗歌舞早已停止。
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江:指贛江。渚:江中小洲。佩玉鳴鸞:身上佩戴的玉飾、響鈴。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早晨,畫棟飛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
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西山:南昌名勝,一名南昌山、厭原山、洪崖山。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悠閑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著,時(shí)光易逝,人事變遷,不知已經(jīng)度過幾個(gè)春秋。
日悠悠:每日無拘無束地游蕩。物換星移:形容時(shí)代的變遷、萬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昔日游賞于高閣中的滕王如今無處可覓,只有那欄桿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遠(yuǎn)方奔流。
帝子:指滕王李元嬰。檻:欄桿。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巍峨高聳的滕王閣俯臨著江心的沙洲,佩玉、鸞鈴鳴響的華麗歌舞早已停止。
《滕王閣》古詩賞析 2
【原文】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弟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閱讀鑒賞】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27歲的王勃去探望父親,路過洪州,參加都督閻公舉行的一次宴會,他即興作賦,寫成著名的《滕王閣序》,而這首詩就附在序文的后面。
詩的前兩句,氣勢恢宏,一下子把讀者引入勝境。“滕王高閣臨江渚”寫出滕王閣的氣魄,一個(gè)“高”字代表登臨滕王閣的感受,詩人善用高度概括的方法,即詩歌中用到的鋪墊方法;首先用精練的語句把感受拋出來,但又不能說透,否則就沒有余味,王勃先形容滕王閣“高”,為下文的南浦、西山、閑云、潭影和尾句的“檻外長江空自流”的展開,做了很好的鋪墊。
為什么滕王閣非要用“高”字?接下來的詩句,“佩玉鳴鸞罷歌舞”的韻味急轉(zhuǎn),由高亢轉(zhuǎn)入低沉,再一次把讀者的胃口吊起來。滕王閣面臨長江,輝煌氣派,擁有得天獨(dú)厚的地理環(huán)境,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當(dāng)年建造這座宏大壯觀高閣的滕王已經(jīng)死了,歌舞盛宴也已經(jīng)消停,那種悵思難盡,興衰無常的心情,被勾勒出來,給人意味深長的感覺。
三、四句緊接第二句作進(jìn)一步發(fā)揮,閣樓無人住了,閣樓內(nèi)的畫棟珠簾,顯得冷落凋零,那么,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做陪伴,滕王閣是居高,珠簾卷入西山的雨,是臨近的語境,遠(yuǎn)近相,情景交融,寄深遠(yuǎn)于感慨之中。
五、六句寫閣外,意境更加開闊,日悠悠的閑云潭,與匆匆而過的物換星移做對比,再通過天光云影的襯托,把易逝的年華和無情的歲月逼真地顯現(xiàn)出來,使得詩歌極富現(xiàn)實(shí)意義。
詩的最后兩句,閣中弟子今何在?帝子:本來指帝王之子,在本詩中指滕王。滕王的短暫人生對應(yīng)“檻外長江空自流”的悠長歷史,這其中充滿著無奈,但沒有悲痛,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一個(gè)空字概括了全詩的主題。詩人借登高望遠(yuǎn),去國懷鄉(xiāng),表達(dá)蒼涼的情緒,寄寓對人生易老,功業(yè)難就的深切感慨。】
【《滕王閣》古詩的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滕王閣詩》古詩賞析03-31
滕王閣詩古詩原文及賞析04-30
《滕王閣詩》古詩原文及賞析04-30
《滕王閣序》賞析10-10
《滕王閣詩》古詩詞原文及賞析01-17
《滕王閣序》全文賞析11-17
《滕王閣序》古文賞析02-21
滕王閣序全文賞析03-17
《滕王閣序》作品賞析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