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閱讀題及賞析
【原文】
牧童詩
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牧童 / 令牧童答鐘弱翁
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注] 鐘弱為平涼太守,熱衷于功名。
(1)這兩首詩中都描寫了牧童的笛聲,請簡要分析其對刻畫牧童形象的作用。(4分)
(2)這兩首詩表達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兩首詩都借笛聲來刻畫牧童的形象。前一首詩寫騎在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嘹亮的笛聲,隔著田隴都能聽見,與那些在官場爭奪名利的人比起來,牧童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后一首詩寫牧童“歸來飽飯黃昏后”,面對晚風中的六七里野草,悠閑地吹起笛子,表現了牧童閑適的心情。
(2)前一首詩直接將牧童生活與“長安名利客”進行對比,表達了對官場仕途的厭惡和對牧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熱愛。后一首詩通過描寫牧童悠閑恬靜的生活圖景,間接地表達了對鐘弱熱衷于功名的勸告。
【對比賞析】
黃詩作者贊頌牧童清閑恬適,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認為人應活得悠閑自在,不應受名利所驅。
呂詩《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后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的。
“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
“弄”字,更寫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時時斷斷續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古詩閱讀題及賞析】相關文章:
軍行古詩閱讀題及賞析03-03
《題禪院》古詩賞析02-27
《闕題》古詩賞析04-04
《偶題》古詩賞析01-28
《春曉》古詩閱讀及賞析05-01
題西林壁古詩賞析01-15
宮中題古詩翻譯賞析12-05
《題漢祖廟》古詩賞析02-27
《漢江臨眺》古詩閱讀及賞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