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第一冊古詩詞名句賞析
1《歸園田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為一體了。能達到這種境界,正是心靈自由而平靜的美好結局。
2“但使愿無違”的“愿”如何理解?
從字面上看是“我的意愿”有個好收成,其實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 《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同時也采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綠樹”對“青山”,“村邊”對“郭外”,詞性相同,互相對應,十分工整。
4、《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
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用亂花淺草來寫西湖早春的美景。“漸欲”,漸漸就要;“才能”,剛剛能夠,都表現出事物在發展變化之中。
5、《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暗含著克服重重困難最后終于實現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
6、《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大膽的夸張,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宏大的意境。
7、《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在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中蘊含哲理。“生”說明舊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說新春提前闖入舊的一年,景中出情,思鄉而不低沉。
8、《望岳》:“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發詩人登臨高峰的愿望,他要臨絕頂,將天下群山盡快收入眼底。聯系到詩人當時實情,這句詩更可理解為:他不計落第得失,堅信自己出眾的才情,堅信自己一定能脫穎而出。至此,泰山的雋秀磅礴之氣與詩人凌云壯志之豪情自然地溶為一體,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9、《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及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枝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正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感到特別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