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古詩賞析
《古朗月行》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詩。作者用浪漫主義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傳說,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在教學中,羅老師把握了古詩的特點“童趣”,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用編故事,走入情境感悟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趣盎然中品詩的趣味。
一、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情境的再創中覓得詩趣
在本教學設計的實施中,我通過多媒體再現古詩情境,引起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從直觀上感知古詩描繪的情境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美麗的月光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學生對月亮的喜愛,同時讓學生感悟了古詩的情境美。“( )的月亮像( )。”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順理成章引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樣的,使學生與古詩產生了共鳴。
二、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讀出趣
古詩教學應以美的韻律來優化和規范語言實踐行為,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在處理閱讀與感悟上,從易到難:先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古詩,再讀出古詩的節奏和韻律美,最后以圖文結合,加予想象讀。讓學生參與讀書,自主讀書,從讀書中感悟古詩。 在想象讀的這個環節,羅老師注重了情境的創設,化學生為小李白,問題“小李白,你喜歡怎樣看月亮呀”“你把那又園又亮的東西叫什么呀?”的設置,幫助學生理解了詩的意思,也再創了古詩的情境,學生體會到了李白兒童時代的天真可愛。在品讀時,趣味就出來了。 老師戴上月亮的頭飾表演月亮,“我是月亮我來了,你們怎樣贊美我?”學生在經歷語言訓練的同時,也經歷了情感的熏陶,月亮真美,我要美美地讀。問題“我帶來了許多月亮上的秘密,誰想了解就抓住機會吧。”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一個個充滿童稚的問題:“嫦娥長得怎么樣?”“月亮上真的有桂花樹嗎,它真的砍不斷嗎?”由孩子們發出來時,我想:孩子們不也是一個個小李白嗎?就讓他們帶上這份好奇,這份童稚,帶上他們天真的想象吧,不用點破他們的天真,長大他們就會明白。就在這樣的情境中讓他們去品讀古詩。 這節課也存在許多要改進的地方:
一、在處理學生朗讀上,我注重情境的創設
注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古詩。但怎樣才能讀出學生的個性?怎樣才能讓學生把對古詩的感悟,通過聲音和表情呈現出來?我缺少這方面的技巧指導。建議羅老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逐步樹立一個我為什么這樣讀的思想。這樣學生的讀書才能真正地體現個性。
二、課可以更簡約一些,更緊湊些。
作為公開課,是受時間限制的,我們怎樣使一節課更充實,更有看點,是需要慎重權衡的。本節課的教學環節沒有如期完成,開課的導入更重要還是后面的拓展更重要。我認為兼而有之,開課時可以再簡約些,“你們平時看到的月亮怎么樣?”兩個環節可以省略。補充拓展學生收集的有關月亮的兒歌,古詩,謎語。這樣的課應該會更充實些。“瑤臺鏡的傳說”故事詳細當然更感人,但只要能為“瑤臺鏡”蒙上神秘面紗就可以了,不要耗時間太多。另外,對學生的回答,要把握住精彩點,并注重在引導中讓精彩閃光,而這一點羅老師還做得有些欠缺。
【《古朗月行》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古詩《古朗月行》賞析03-06
李白的古詩《古朗月行》賞析02-07
李白古朗月行古詩原文及賞析03-04
古詩古朗月行賞析03-03
大班語言古詩:古朗月行12-15
《古朗月行(節選)》原文及賞析11-19
古朗月行古詩課堂實錄02-23
古朗月行李白古詩翻譯賞析08-04
《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譯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