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詩楓橋夜泊原文及解釋

時間:2024-08-19 19:12:06 煒玲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詩楓橋夜泊原文及解釋

  張繼的《楓橋夜泊》道出了古代科舉制度的狀況以及濃烈的思鄉情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楓橋夜泊原文及解釋,歡迎參考閱讀!

古詩楓橋夜泊原文及解釋

  古詩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注釋

  1、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2、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

  3、寒山寺:蘇州楓橋附近的寺院。

  譯文

  明月西落秋霜滿天,幾聲烏啼山前;

  江上漁火映紅楓樹,愁緒攪我難眠。

  呵,蘇州城外那聞名海內的寒山寺;

  夜半鐘聲,漫悠悠地飄到我的船邊。

  賞析

  這是記敘夜泊楓橋的景象和感受的。首句寫所見(月落),所聞(烏啼),所感(霜滿天);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寫客船臥聽古剎鐘聲。平凡的橋,平凡的樹,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鐘,經過詩人藝術的再創造,就構成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的夜景圖,成為流傳古今的名作、名勝。此詩自從歐陽修說了“三更不是打鐘時”之后,議論頗多。其實寒山寺夜半鳴鐘卻是事實,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孫覿的《過楓橋寺》詩:“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即可為證。張繼大概也以夜半鳴鐘為異,故有“夜半鐘聲”一句。今人或以為“烏啼”乃寒山寺以西有“烏啼山”,非指“烏鴉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憂愁難眠”。殊不知“烏啼山”與“愁眠山”,卻是因張繼詩而得名。孫覿的“烏啼月落橋邊寺”句中的“烏啼”,即是明顯指“烏啼山”。

  張繼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東渡求學

  早年就讀于保定蓮池書院。1899年東渡日本, 先入東京善鄰書院, 后入早稻田專門學校( 旋改稱大學) , 攻讀政治經濟。他接受西方資產階級學說影響,目睹清政府腐敗,萌發革命要求,1902年參加東京留學生青年會, 后結識孫中山。

  宣傳革命

  1903年回國至上海,與章太炎、鄒容、章士釗結為兄弟, 任《蘇報》參議。《蘇報》被封后, 與章士釗等續辦《國民日日報》。1904年去長沙,任明德學堂教習,參與黃興創立華興會的活動, 后因受萬福華謀刺前廣西巡撫王之春案牽連, 與黃興等被拘。獲釋后再赴日本,被推為留學生會總干事。

  擁孫反袁

  1905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同盟會本部司法部判事及《民報》編輯人兼發行人。1908年赴法國,參加辦《新世紀》雜志。辛亥革命后,回國任同盟會交際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長。1912年8月同盟會改為國民黨,任參議。1913年4月國會成立,當選為參議院議長。“二次革命” 失敗后流亡日本,繼去歐美,從事反對袁世凱的活動。

  1917年隨孫中山至廣州,旋任護法軍政府駐日代表。1921年任國民黨廣州特設辦事處干事長、國民黨宣傳部長、北京支部長。在孫中山聯俄聯共、改組國民黨之始, 他是支持者之一。

  晚年生涯

  晚年主持國民黨黨史和民國史編纂工作,1937年初兼任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1947年1月任國史館館長。同年12月15日病死。

【古詩楓橋夜泊原文及解釋】相關文章:

古詩楓橋夜泊解釋01-04

楓橋夜泊古詩原文04-01

古詩欣賞《楓橋夜泊》09-04

古詩《楓橋夜泊》賞析11-10

楓橋夜泊古詩賞析11-22

楓橋夜泊古詩拼音03-17

古詩楓橋夜泊解析06-08

古詩楓橋夜泊的拼音11-22

古詩誦讀楓橋夜泊08-14

楓橋夜泊的古詩賞析06-1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野狼第一区精品aⅴ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永久视频 | 在线亚洲精品第一 | 日本另类亚洲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