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初中古詩文閱讀教學

時間:2021-03-31 15:21:46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初中古詩文閱讀教學

  文言文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它有著深邃迷人的文化意蘊。學習文言文是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需要,并且可以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下面是關于初中古詩文閱讀教學的內容,歡迎閱讀!

初中古詩文閱讀教學

  一、激發學生興趣,愛上文言文

  初中階段學生才開始接觸文言文,對他們來說,文言文是個陌生的事物。而由于文言文在語言上艱澀深奧的特點,又很容易使學生對這個陌生的事物產生懼怕的心理,從而厭學文言文。因此,如何使學生愛上文言文成為了語文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文言文感興趣,他們就會一直關注文言文,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他們都能迎難而上,開動自己的腦筋,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問題。

  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 創設情境,精心設計導入語。

  導入新課,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一個好的導入,可以一下子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迅速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懼怕情緒。因此,在講授文言文時,教師可以根據文體、內容的不同,巧設情境,精心設計不同的導入語。如可以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引用名人名言、詩詞,播放片段、圖片等等。例如,在講授《岳飛》時,可以先在網站找幾個關于岳飛的小故事,放入多媒體中投影出來,初步讓學生了解岳飛,再讓學生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心目中的岳飛,這樣,不僅自然而然地引出課文。還激發了學生閱讀這篇文章的興趣,為新課的講授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因此,一個好的導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2、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中,往往是老師帶著學生閱讀,然后把文章一句句地翻譯出來給學生聽,學生從頭到尾就奮筆疾書,抄好筆記。實際上,這樣的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的主動性得不到體現,無法展示自己的才能,也就對文言文漸漸失去了樂趣。因此,教師要改變這種滿堂講的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行借助工具書,課文注釋理解課文,然后讓學生提問,適當地引導他們尋找答案。又或者可以采用分組競賽的方式,讓學生當老師講述課文,讓其余學生點評打分。

  例如在講授《論語》六則中,我把學生分為七組,一組講述“文學常識”,其余六組負責翻譯一則。然后讓學生小組討論后,派代表上臺講課。效果很明顯,課堂上每個學生都充滿了激情,紛紛加入討論之中,興致勃勃地想上臺一展風采。而一堂課下來,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比老師講的還多,而且很多學生紛紛向老師表示下節課課文由自己準備。

  總之,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要達到教學的最大效果,首先必須采取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對文章的興趣,努力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誦讀與理解相結合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古語,無不揭示著“讀”對學子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是古時候的大文豪:董仲舒、歐陽修、范仲淹;還是現代名人:魯迅、曹禺、王亞南,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讀”。正如張志公先生所說:“學習文言文,必須背誦,背誦起很大的作用。……背熟了若干篇文章,就純熟地積累起了若干有用的文言的語言材料,形成了某些基本的文言文的語言習慣,這樣才能初步掌握文言。……所以要多背,背得越多越有效。”因此,讀是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最有效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讀,反復的誦讀,有助于學生盡快融入課文,理解課文,加強語感,甚至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獲取知識經驗,培養和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階段里學生所學的文言文都是按照學生的成長、學習規律,精挑細選出來的。它們由淺入深,飽含古人的智慧和倫理道德,旨在通過優美的語言、動人的事跡、富有哲理的話語和寓言等,達到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目的。然而,由于文言文是用古漢語寫的,它不同于用現代漢語寫的現代文。現代文因為是用白話文寫的,它偏向口語化,語言相對淺顯易懂,因此學生只要多讀幾遍文章,就能明白其中所要闡述的意思道理,更甚者體會到作者的感情。而用古漢語寫的文言文,文字簡潔深奧,有的字句學生能讀出來,卻無法理解它們的意思。如在講授《河中石獸》中的:“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很多學生都會讀,但是大多都不理解它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縱使反復的讀,甚至能死記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對他們未來的學習也毫無幫助。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水平相當的兩個班中,選用一篇中等程度的文言文《陋室銘》,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三)班,直接帶他們讀,然后給出翻譯,讓他們自由的背誦課文和翻譯。在(二)班,先讓他們借助工具書自行學習,找出一些難解的字詞,教師稍作點撥、評講,然后學生試譯,再給出翻譯讓他們對比,最后再要求背誦課文和翻譯。三天之后,檢查發現,(三)班的學生雖大都能把文章和翻譯完整的背誦出來,但用的時間大多都比二班的多,涉及到個別句子的翻譯就會張冠李戴,一些字詞的解釋更是錯漏百出,甚至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毫無頭緒。而(二)班卻沒有這個問題,甚至能夠舉一反三,較順暢的理解另一篇相類似的文言文。

  由此可見,誦讀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誦讀,不理解課文就去死記硬背,而是要在理解課文,尤其是明白一些艱澀詞語的意思的情況下去誦讀,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達到學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變更教學的順序:自讀--試譯講評--練習

  以前,教師為了趕進度,為了把所有的考點完全的塞給學生,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是:閱讀--串講--翻譯。其實,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文章的要點,但是并不利于學生未來獨立學習文言文,它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尤其是在中考改革后,文言文增加了課外文言文閱讀,這種方法變得更加不合適。那么,用什么方法好呢?在新課程的背景下,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改變教師教學的順序,把課堂還給學生,即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自讀--試譯講評--練習。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的認識和將外在的知識觀念轉化為其內部的精神財富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培養學生的自讀自學的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一種共識。因此,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學中,老師每教一篇文言文,都可以用十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先認真自讀:讀注釋,讀課文,并且明確要求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自讀后,老師通過提問、筆答的方式讓學生試譯課文。這不僅可以檢查、評價學生自讀的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在試譯中,展現自己的才華以及發現疑難問題。而有了問題,學生都會急于去解決,他們積極的請教老師,專心致志的聽老師的講解。這樣,學生不僅記得更牢,還有利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

  另外,采用新方法廢止了滔滔不絕地講,便能節省下時間進行必要的`雙基訓練。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大約15分鐘的時間做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力求當堂鞏固課上所學知識。這樣,升入初中以后,由于科目的增加,課業變得繁重,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時間很少,常常無暇顧及語文作業,更難抽出時間去復習文言文,致使文言文的成績難以提高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種方法不僅培養了他們主動求知的能力,還確保了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步養成這種的習慣。每學習一篇文言文,他們必先對照注釋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偶遇不解的問題,便做上記號,聽講解時也就更加專注,老師稍加點撥,頓有“柳暗花明”之感。他們由此獲得了學習文言文的樂趣,提高了主動求知的信心,從怕學文言文轉而愛學文言文,進而到會學文言文。如此成效是滿堂灌的陳舊教法不可比擬的。由此,不難看出:自讀-試譯講評-練習的教學思路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教學思想,符合認知規律。

  四、注意積累,加強課外文言文的閱讀

  現今中考中文言文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注重學生能力的遷移。多年來,中考中文言文逐漸由課內轉向課外。尤其是今年,把文言文閱讀改為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比較閱讀,這無形中就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如何減輕這個難度?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兩點:

  1、 平時注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

  初中階段每一冊書就有8篇文言文,這些文言文不多,但都是經典。其中包含著許多需要學生理解的重點字詞、用法、句式等。如:之、而、以為等,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有著不同的用法,學生只要掌握好,那么無論遇到什么文章都不用為難。因此,在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文言文詞語的積累情況。每講完一篇文言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篇文言文進行自行歸納。歸納古今異義詞、通假字,歸納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現象;歸納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裝句等,然后通過練習的方式鞏固。這樣,當學生通過課文積累詞匯到一定程度,自己動手、動腦歸納的時候,就會總結出同類語言現象的某些規律,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知識遷移的作用。

  2、 增大課外文言文的閱讀量。

  以前,為了考試需要,教師總是反復抓課內文言文,從而忽視了課外文言文的積累。這樣,每個學期8篇的文言文閱讀量根本不足以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遇到課外文言文時也只能束手無策。因此,從現在開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課外文言文的閱讀。

  在平時的講授和練習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在鞏固課內知識的同時,練習幾篇相類似的課外文言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自己去閱讀一些與課文深淺相當的,有解釋的文言作品,并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樣,可以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還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五、結語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之一,是有永久的藝術魅力的。它是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做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應該教無定法,采用各種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學好文言文,愛上文言文,帶領學生繼承中華文化。我相信,只要我們與時俱進,勇于改變,就一定能實現。

【初中古詩文閱讀教學】相關文章:

古詩文閱讀教學的目的02-22

關于初中古詩文閱讀教學的幾點體會02-22

初中課外古詩文訓練02-08

初中古詩文必背02-01

初中課內必背古詩文03-31

初中古詩文重點句子04-08

淺談初中散文閱讀教學01-31

初中語文古詩文學常識02-20

初中古詩文分類集錦大全04-0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性开放网站在线网站在线 | 婷婷免费在线视频 |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永久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九九国产精品视频 | 婷婷色五月中文在线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