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古詩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望天門山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天門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偬扉T山:在今安徽當涂西南長江兩岸,東名博望山,西名梁山。兩山夾江而立,形似天門,故得名。
、诔毫鹘浐币瞬h至安徽蕪湖一帶的長江。因該地古時屬于楚國,所以詩人把流經這里的長江叫做楚江。
、刍兀恨D變方向。
④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⑤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賞析1
該詩為725年(開元十三年)作者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作。李白無比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該詩描寫李白舟行江中溯流而上,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天門山為今安徽省蕪湖市的東梁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總稱。
《江南通志》記云:“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前兩句用鋪敘的辦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李白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氨獭弊置鲗懡祵懡;“回”字描述江水奔騰回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出來。
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岳云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辈贿^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假如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薄氨P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边@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李白的淋漓興會。李白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李白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假如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俺觥弊植坏普娴乇憩F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肮路黄者厑怼,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李白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賞析2
《望天門山》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
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把渾闊茫遠的水勢,寫足了,寫活了。
李白名字的由來:傳說李白生下來以后,父母宴請親朋好友表示祝賀。席間,父母請大人給孩子取名字,可是取了許多都不滿意。光陰似箭,他已經7歲,他父親覺得不能再拖延了。有一天,父親想試試兒子的文采,對妻子和兒子說:“我想作一首絕句,但只寫上兩句:‘春日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旅鎯删湎氩怀鰜砹耍埬銈兡缸佣烁骼m一句吧!崩畎椎哪赣H說:“火燒杏林紅霞落!眱鹤诱f:“李花怒放一樹白!备赣H聽后,突然心里一動:這句詩開頭正是李家的姓,最后一個“白”字很有凌云之氣,何不將“白”字作為兒子的名字呢?李白從此得名。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后,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遷,寄籍劍南道綿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縣)。
李白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于盛唐,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望天門山古詩】相關文章:
望天門山的古詩11-18
古詩望天門山的詩意?07-22
古詩望天門山的詩意07-21
望天門山古詩賞析06-15
《望天門山》古詩的意思07-18
古詩望天門山意思08-05
望天門山古詩的名句01-04
李白《望天門山》古詩04-01
望天門山古詩拼音07-18
望天門山的古詩賞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