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海棠古詩蘇軾翻譯

時間:2022-07-21 11:56:50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海棠古詩蘇軾翻譯

  海棠,這首絕句寫于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后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下面是海棠古詩蘇軾翻譯,歡迎參考閱讀!

海棠古詩蘇軾翻譯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字詞解釋:

  海棠: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詩戲之。

  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

  泛:搖動;

  崇光:指高貴華美的光澤;

  故:于是;

  紅妝:用美女比海棠;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贊楊貴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作品翻譯:

  裊裊的東風吹動淡淡的云彩,露出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作品賞析:

  本詩第一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作者創造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蒙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略顯幽寂,與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 作者要燒紅燭陪伴、呵護海棠,另一方面創造一種氣氛,讓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兩句極賦浪漫色彩。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認為此詩“造語之工”“盡古今之變”。

  “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

  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蒙”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回廊那邊去,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癡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

  一個“恐”寫出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

  一個“只”字極化愛花人的癡情,現在他滿心里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余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鐘。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

  “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臺;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

  “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我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郁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就向衰敗邁進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出身于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家庭,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進士。蘇軾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擅長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在散文方面,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屬“唐宋八大家”之列;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同為豪放派詞人。有《東坡全集》傳世。

  拓展內容:《海棠花》閱讀理解答案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1)詩歌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答:詩歌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兩點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側面結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種空蒙迷離的境界和氣氛。“裊裊”寫其微風吹拂的動態,崇光是高潔美麗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獨的心理。

  (2)古人對于后兩句詩曾有“造語之奇,構思之巧”的評價,請結合三、四兩句詩來賞析一下。

  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被譽為“造語之奇,構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卻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詩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癡語。同時,也化用了李商隱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照殘酒”(《花下醉》)卻又無斧鑿之跡。故這首絕句流傳千古。

【海棠古詩蘇軾翻譯】相關文章:

海棠蘇軾的古詩08-04

蘇軾海棠古詩02-02

海棠古詩蘇軾推薦02-07

蘇軾寫海棠的古詩賞析02-07

海棠古詩宋代蘇軾拼音01-30

海棠古詩蘇軾拼音效版02-07

蘇軾水調歌頭的古詩帶翻譯02-01

蘇軾的古詩精選07-21

蘇軾古詩精選02-0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 日韩国产欧美视频二区 | 最新国产资源片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无线码 | 日本新一二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