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江南古詩白居易 推薦度:
- 白居易憶江南古詩 推薦度:
- 古詩憶江南白居易朗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憶江南白居易古詩三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憶江南白居易古詩三首,歡迎大家分享。
憶江南白居易古詩
其一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庭枕上看潮頭。何日復(fù)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fù)相逢?
譯文
江南的風(fēng)景多么美好,風(fēng)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lán)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尋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欣賞錢塘江大潮。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總要再次相逢。
注釋
①憶江南: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卑础稑犯娂罚骸啊稇浗稀芬幻锻稀!薄耙虬资显~,后遂改名《江南好》!敝镣硖、五代成為詞牌之一。
、谏剿戮洌鹤髡摺稏|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
、劭ねぃ阂芍负贾莩菛|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軈菍m: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葜袢~:酒名。
、尥蓿好琅W碥饺兀盒稳菸杓恐。
、咴缤恚邯q言何時。
解析
第一首“能不憶江南”,那么杭州這個白居易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什么給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两裰星锿,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來,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很有興趣去拾它幾顆,也似多次去靈隱寺尋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詩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氣質(zhì),在八月桂花暗飄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連桂叢,時而舉頭望月,時而俯首細(xì)尋,看是否有桂子從月中飛墮于桂花影中。這是何等美麗動人的一副畫面。一個尋字,而情與景合,意與境會,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第二首詩中“山寺月中尋桂子”是引用了一個傳說,傳說中秋節(jié)晚上可以在寧靜的寺院里聽到月亮上桂花飄落的聲音。第三首詩中“吳宮”指蘇州,“吳娃”指蘇州的美女。這詩是說蘇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第三首,寫的是蘇州。吳酒一杯春竹葉,也許有人會說,竹葉青并非是吳酒啊,這是怎么回事呢?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并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甕頭竹葉經(jīng)春熟”的說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時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類。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yīng)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巴蕖闭,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也許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于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lián)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陽,回憶起當(dāng)年飲酒觀舞,不禁嘆道:“早晚復(fù)相逢?”。早晚,是當(dāng)時的口語,意思就是何時。
賞析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太原(在今山西省)人。他是唐代僅次于李白、杜甫的偉大詩人,詩歌成就很高,對詞的發(fā)展也有貢獻(xiàn)。
這首《憶江南》是他晚年在洛陽寫的,詞中充滿了他對江南生活的親切回憶。
江南,指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qū),包括今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憶江南》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首尾是詠嘆江南景物的美好,三四兩句描寫錢塘江的景色,色彩絢麗,令人向往。“風(fēng)景舊曾諳”,“諳[ān]”,熟悉。這句的意思是說,那里的風(fēng)景作者過去就很熟悉。白居易做過杭州、蘇州的地方長官。他關(guān)心當(dāng)?shù)厝嗣竦募部,熟悉那里的山水草木。拿杭州來說,那里繞城的荷花、拂郭(城)的松樹、畫圖似的西湖、奇特的錢塘江大潮、碧線毯一般的稻田..都曾寫入他的詩篇。這一切是那么美好,使他難以忘懷。他記得,在春天的早晨,他徘徊江邊,看著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叭粘鼋t勝火”,江邊的春花沾滿了露水,本來就很可愛,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是紅艷得勝過了火焰。江花,即江邊的花朵。“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藍(lán)”是一種蓼[liǎo]科植物,葉子含藍(lán)汁,可以制深藍(lán)色的染料藍(lán)靛[diàn]。春天的水色綠得象藍(lán)靛,這是一個很貼切很生動的比喻。它寫出了春水的色澤和深度,這些比喻都好在真切地寫出了自然景物的美!澳懿粦浗稀笔怯迷O(shè)問的語氣來作肯定的結(jié)論。讀到這里,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人們,仿佛聽到了作者贊美的聲音,感覺到了他的激動,很自然地也會產(chǎn)生一種共鳴。
賞析二
《憶江南三首》分寫江南春色、杭州秋景和蘇州勝事。三首詞主旨相同而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各首之間,又前后照應(yīng),脈絡(luò)貫通,構(gòu)成有機的整體,顯示出作者謀篇布局的高超藝術(shù)技巧。
第一首泛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全詞五句。一開口即贊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帮L(fēng)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fēng)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dāng)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fēng)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于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lán)”。
杜甫寫景,善于著色。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絕句二首》)、“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四首》)諸句,都明麗如畫。而異色相映襯的手法,顯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學(xué)習(xí),如“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lán)”(《秋思》)、“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題岳陽樓》)、“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正月三日閑行》)諸聯(lián),都因映襯手法的運用而獲得了色彩鮮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來”兩句,更在師承前人的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新:在明媚的春光里,從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藍(lán)葉那里吸取顏料,兼用烘染、映襯手法而交替綜錯,又濟(jì)之以貼切的比喻,從而構(gòu)成了闊大的圖景。不僅色彩絢麗,耀人眼目;而且層次豐富,耐人聯(lián)想。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于洛陽的《魏王堤》七絕云:“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痹诮稀叭粘鼋t勝火”的季節(jié),洛陽卻“花寒懶發(fā)”,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
花發(fā)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區(qū)別。洛陽有洛水、伊水,離黃河也不遠(yuǎn)。但即使春天已經(jīng)來臨,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樣碧綠。因此作者竭力追憶江南春景,從內(nèi)心深處贊嘆“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yuǎn)而又深長的韻味。詞雖收束,而余情搖漾,凌空遠(yuǎn)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詞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領(lǐng)起,前三字“江南憶”和第一首詞的最后三字“憶江南”勾連,形成詞意的連續(xù)性。后五字“最憶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愛的一個江南城市。如果說第一首詞像畫家從鳥瞰的角度大筆揮灑而成的江南春意圖,那么,第二首詞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畫作了。
作者很愛西湖的春天,他在詞里偏偏不寫杭州之春,這可能是為了避免和第一首詞所寫的春景重復(fù)。他寫杭州之秋,一寫山寺賞月賞桂,一寫高亭之上觀錢塘江潮。兩句詞就寫出兩種境界。“山寺月中尋桂子”,山寺有許多傳說,有的還蒙上一層神話色彩:傳說寺中的桂花樹是從月宮中掉下來的。作者曾在寺中賞月,中秋節(jié)桂花飄香,那境界使他終身難忘。山、寺、月影下,尋桂子,寫出了幽美的環(huán)境,也寫了置身其間的詞人的活動。然而,詞人回憶杭州還有另一種境界使人難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頭”,錢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觀,潮頭可高達(dá)數(shù)丈,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見那卷云擁雪的潮頭了,顯得趣意盎然!翱ねふ砩峡闯鳖^”,以幽閑的筆墨帶出驚濤駭浪的景色,與上句“山寺月中尋桂子”的靜謐而朦朧的美的境界形成鮮明的對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熱愛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產(chǎn)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詞在思想藝術(shù)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寫到歌舞生活,因而許多選本都不介紹它。其實它在寫法上也并不是全無可取之處的。前兩首詞雖然也寫到人,但主要還是寫景。第三首點到吳宮,但主要卻是寫人,寫蘇州的歌舞伎和詞人自己。從整體上看,意境的變化使連章體詞顯得變化多姿,豐富多彩。
“吳酒一杯春竹葉”一句值得品味。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并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甕頭竹葉經(jīng)春熟”的說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yīng)該也不例外。他喝著吳酒,觀賞“吳娃雙舞醉芙蓉”的舞姿!巴蕖奔词敲琅魇┚捅环Q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于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lián)想。作者不是縱情聲色的人,他欣賞的是吳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陽后說:“早晚復(fù)相逢。”
這三首詞,從今時憶往日,從洛陽憶蘇杭。今、昔、南、北、時間、空間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頭兩句,都撫今追昔,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每一首的中間兩句,都以無限深情,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結(jié)句則又回到眼前,希冀那些美好的記憶有一天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現(xiàn)實。因此,整組詞不過寥寥數(shù)十字,卻從許多層次上吸引讀者進(jìn)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經(jīng)歷的各種情境,體驗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現(xiàn)的各種精神活動,從而獲得尋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創(chuàng)作背景
白居易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對江南有著相當(dāng)?shù)牧私猓窒群髶?dān)任過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他后來定居洛陽,猶憶江南舊游,于是創(chuàng)作了《憶江南三首》。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jìn)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yán)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xué)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憶江南白居易古詩】相關(guān)文章:
古詩憶江南白居易03-31
憶江南古詩白居易11-14
白居易憶江南古詩04-01
憶江南白居易古詩03-31
《憶江南》白居易古詩賞析08-02
憶江南白居易古詩原文04-15
古詩憶江南白居易朗讀03-31
白居易憶江南古詩分享03-31
憶江南白居易古詩解釋03-31
白居易《憶江南》古詩賞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