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池上古詩
《池上》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創作基調為閑情偶寄,該作品文字洗練,內容通俗淡雅,是經典佳作之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居易池上古詩,希望大家喜歡。
《池上》原文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池上》翻譯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池上》注釋
①撐(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進。
②蓮:詩中指白荷花結的蓮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蹤跡:行動所留下的痕跡。
⑤浮萍: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池上》賞析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孩子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孩子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這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白居易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但極富韻味,令人讀后忍俊不禁、啞然失笑。白居易在詩中敘述一個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準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一幅采蓮圖。
夏天到了,村邊的池塘里景色迷人。碧綠的荷葉,一片連一片,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傘,撐在水中。雪白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經開放,還有的花已經謝了,露出了一個個綠色的小蓮蓬。
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頭上扎兩個髻,穿一身紅衣褲,蹦蹦跳跳地從家中出來,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高興地跳上一條小船,解開船繩,拿起船槳,劃向池塘的深處。小男孩一邊欣賞美麗的荷花,一邊摘了幾個蓮蓬,劃船回來。可是他不知道隱藏自己的行蹤,小船沖開浮萍留下了一道長長的痕跡。
這情景被白居易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詩人,號稱“詩王”,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漢族,公元772年2月28日生,河南新鄭人,進士學歷,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后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再后又升遷杭州、蘇州刺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書等職。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分為諷喻、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主要作品有敘事詩《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詩歌《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等近三千首詩。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
一、社會關系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河南鞏縣縣長,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曾任江蘇徐州別駕。據《新唐書·白居易傳》記載,白居易剛出生七個月就能翻書,他用姆指劃拉的“之”、“無”兩字,重試數百遍都象形不差。白居易五歲能吟詩,九歲識聲律,讀書十分刻苦。
白居易十六歲時,拿著自己的詩作去京城長安應考。考前,白居易將自己寫好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詩,呈遞給當時的詩壇領袖人物顧況看。顧況沒看詩作,先看署名后,譏諷笑道:“長安百物貴,白居大不易!”然而當他讀到詩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轉而又驚又喜地說:“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在顧況的大力推薦下,白居易考中進士,從此名揚天下,此樁軼事亦傳為美談。白居易還與元稹共同發起了詩歌文學的“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白居易在洛陽時,還以詩、酒、禪、琴及山水自娛,常與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
二、政治生涯:為官
白居易的政治生涯以44歲被貶江州司馬為界,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后期是獨善其身時期。公元800年,29歲的白居易考中進士后任翰林學士,成為很有發展前途的唐朝后備干部。這期間,白居易雖然官職不高,但很有政治熱情。但是在815年6月,白居易44歲時,唐朝官場發生了一件大事:宰相武元衡和督察百官的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受了重傷。事情發生后,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于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書力主嚴查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文職官員,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越權行為;于是他被外放貶為地方官,來到江西九江任江州司馬。
由中央到地方,官職沒升反降,而且自己沒有犯任何錯誤,白居易的政治生涯受此挫折,他心灰意冷,在詩作中流露出“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的避世求佛思想。三年后,白居易在好友崔群的幫助下,升任重慶忠州刺史。820年,唐憲宗暴死在長安,唐穆宗繼位,穆宗愛他的才華,把白居易又召回了首都西安,任中書舍人等官職。但當時朝中很亂,大臣間爭權奪利,明爭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聽勸諫。于是白居易極力請求外放,822年出任杭州刺史。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使當地百姓免除了困擾己久的旱災之苦,這就是西湖勝景之一的“白堤”。之后,白居易還擔任過蘇州刺史,七十歲時在朝中任太子少傅、刑部尚書等職。此時的白居易,雖然官越做越大,但是比起富有政治抱負的青年時期,他消極多了。但同時,白居易畢竟是一個曾經有所作為的、積極為民請命的正直官員,他仍然懷抱憂國憂民之心。勤于政事,作了不少有利于民的好事。
三、個人愛好:嗜酒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樣,也嗜酒成性。但李白、杜甫雖然愛好喝酒,但由于他們經濟條件所限,與他們喝酒的人也大多是落魄文人,市井百姓等。而白居易喝的酒是自己家專門釀制的品味極高的美酒。他每次喝酒時也很排場,必有絲竹伴奏,僮妓侍奉。與他喝酒的也都是社會上的名流,如大將軍裴度、大官僚劉禹錫等。
又據《窮幽記》記載,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大得可以泛舟游弋。他宴請賓客,有時就在游船上。他命仆人在船旁懸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裝有美酒佳肴,隨船而行,要吃喝時,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為止。如此看來,與李白、杜甫的苦況相比,白居易才算是真正的“酒中之仙”呢。
四、歷史成就:詩歌
敘事詩《長恨歌》與《琵琶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長恨歌》作于806年,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由于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復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引起強烈的共鳴,其中“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等名句流傳千古。
《琵琶行》創作于816年。當時,宰相武元衡被人刺殺。白居易情急之中上書請捕刺客,觸犯了權貴的利益,被指責越權奏事,又羅加了其它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江州當時被看成是“蠻瘴之地”,州司馬實際上是一種閑散職務,這對白居易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貶其實是一樁冤案,他遭此打擊,心境凄涼,滿懷郁憤。次年送客至九江的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作出這首傳世名篇。其中“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等名句字字珠璣。白居易還有不少贈酬親朋好友的詩歌,情真意切,摯樸動人。但這類詩中較多嘆老嗟病,傷往悼亡的傷感色彩以及度脫塵囂的佛家思想。另外,白居易詩歌中最多的是雜律詩。以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山水小詩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幾筆,生意盎然。還有一些鋪陳故實、排比聲律的長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艷情風月的小詩,也頗為時人效仿。
公元846年9月8日,白居易在洛陽去世,葬于洛陽香山,享年75歲。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白居易池上古詩】相關文章:
白居易《池上》古詩04-12
白居易池上古詩譯文11-25
白居易池上古詩意思11-18
白居易《池上》原文及翻譯10-24
《草》白居易古詩07-19
草白居易的古詩09-26
夜雨白居易古詩07-27
白居易《鳥》的古詩11-04
白居易夏天的古詩06-20
白居易古詩譯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