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感興六首·其三》賞析
《感興六首·其三》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3卷。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李白《感興六首·其三》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感興六首·其三
作者:唐·李白
裂素持作書,將寄萬里懷。
眷眷待遠信,竟歲無人來。
征鴻務隨陽,又不為我棲。
委之在深篋,蠹魚壞其題。
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開。
不惜他人開,但恐生是非。
【注釋】
①裂素:《后漢書·范式傳》:“裂素為書以遺巨卿。”素,白絹。
②眷眷:心向往貌。
③信:古稱信使為信。
④題:王琦注:“古人謂書簽為題,傳所云隋唐藏書皆金題玉躞是也。此所云題者,乃書札面上手筆封題之處。”
⑤投水中:《世說新語·任誕》:“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183——4【感興六首】李白
裂素持作書,將寄萬裏懷。
眷眷待遠信,竟歲無人來。
征鴻務隨陽,又不為我棲。
委之在深篋,蠹魚壞其題。
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開。
不惜他人開,但恐生是非。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并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游,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后,他懷著平亂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于當涂(今屬安徽)。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作者千古名句
國侈則用費,用費則民貧
出自《管子·八觀》[唐代] 李白
莫道藍橋路遠,行云中隔幽坊。
出自《風入松·為友人放琴客賦》[唐代] 李白
一人拼命,萬夫莫當。
出自《紅樓夢·第一百三回》[唐代] 李白
過而不悛,亡之本也。
出自《左傳·襄公·襄公七年》[唐代] 李白
若順吾皇意,即無臣子心。
出自《送遷客》[唐代] 李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出自《草蟲的》[唐代] 李白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出自《闕題》[唐代] 李白
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出自《了凡四訓·積善之方》[唐代] 李白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綺羅之輩,非養蠶之人。
出自《幼學瓊林·卷二·衣服》[唐代] 李白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節》[唐代] 李白
【李白《感興·其三》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古詩賞析《感興六首·其四》03-22
李白《金陵其三》古詩原文解析03-30
李白古詩賞析04-01
古詩十九首其三賞析11-28
《古風其三十九》古詩賞析03-31
《寄遠其三》古詩賞析03-30
李白靜夜思賞析01-15
李白靜夜思的賞析04-01
李白《將進酒》賞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