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欣賞《鄉村四月》
中國作為一個具有詩教傳統的國度。從孔夫子到今天,用詩歌作為人倫教化和情感陶冶的載體,早已深入人心。以下是小編搜集的古詩欣賞《鄉村四月》,歡迎閱讀。
鄉村四月
宋代: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釋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平地。
子規:鳥名,杜鵑鳥。
才了:剛剛結束。蠶桑:種桑養蠶。插田:插秧
賞析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今樂清市淡溪鎮)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與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不時有幾聲布谷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里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焙髢删涓柙伣铣跸牡姆泵r事。采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系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蠶桑,有人則只忙于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于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作者簡介
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樂清(今屬浙江)人。工詩,為“永喜四靈”之一。曾領鄉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薦”,《樂清縣志》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后者過盡,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游士大夫間。有《四巖集》,《葦碧軒集》。清光緒《樂清縣志》卷八有傳。
翁卷的其他作品
《山雨》
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舍外早梅》
行遍江村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開。
黃蜂何處知消息,便解尋香隔舍來。
《泊舟龍游》
未得橋開鎖,去船難自由。
渚禽飛入竹,山葉下隨流。
忽見秋風喜,還成早歲愁。
臥聞舟子說,明日到衢州。
《還家夜同趙端行分韻賦》
莫怪每霜滿鬢侵,半年長路幾關心。
還家點檢家中物,依舊清風在竹林。
《呈余伯皋》
木犀香殘菊花拆,多少秋風吹隴陌。
我行欲遍江西州,最后方作筠陽客。
筠陽之州水中隔,古來稱是神仙宅。
今君住此將二年,應識神仙李八伯。
《鮑使君閑居》
吟樓影在湖波上,吟景長從望處生。
疊石擬成幽嶂色,種松移得遠灘聲。
多諳經品曾因病,卻著荷衣欲避名。
聞說近來心更靜,案頭惟有一琴橫。
《贈陳管轄》
一拂清風一袖云,紫陽容貌鶴精神。
詩因道進言辭別,丹得師傳火候真。
廬岳峰前吟瀑布,渾儀圖上禮星辰。
我來暫作閑人歇,多謝仙翁相訪頻。
《處州蒼嶺》
步步躡飛云,初疑夢里身。
村雞數聲遠,山舍幾家鄰。
不雨溪長急,非春樹亦新。
自從開此嶺,便有客行人。
【古詩欣賞《鄉村四月》】相關文章:
鄉村四月古詩03-26
鄉村四月古詩教學設計08-23
《鄉村四月》的古詩賞析與譯文04-21
鄉村四月06-29
四月的鄉村04-30
鄉村四月05-05
李白的擬古詩欣賞08-15
《所見》古詩原文欣賞12-21
古詩詞欣賞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