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琴詩的解釋及欣賞

時間:2022-09-04 06:08:29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琴詩的解釋及欣賞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解釋

  若:如果的意思

  如果說琴聲發自琴,那把它放進盒子里為什么不響呢?

  2.何:為何的意思

  如果說琴聲發自手,為何你的手上聽不到聲音?

  3.思考的問題是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幾個因素相輔相成的,沒有琴不行,沒有手也聽不到琴聲.

  道理

  這首詩講了一個彈琴的道理:一支樂曲的產生單靠琴不行,單靠指頭也不行,還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術的熟練。琴不難掌握,指頭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彈琴技術的差異很大,演奏出來的樂曲是否悅耳可就大不一樣了。詩里用了兩個提問,讓讀者去思考。其實這是一個復雜的美學問題:產生藝術美的主客觀關系

  賞析

  唐朝的韋應物寫了一首《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鑿巖泄奔湍,稱古神禹跡。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貽之道門舊,了此物我情。”這位作家對水石之間關系的疑惑與領悟,亦同于蘇軾之于琴指。這其實是個高深的哲學問題,因為在佛教看來,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事物與事物之間只是由于發生了聯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謂“四大”,《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五說:“譬如機關由業轉,地火水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一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具一篋。”《圓覺經》說:“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嚴經》曾對什么是“濁”有一段闡發:“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于凈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也就是說,“濁”是塵土和清水發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論述說得更為明確:“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蘇軾的詩簡直就是這段話的形象化。

【琴詩的解釋及欣賞】相關文章:

《琴詩》原文及譯文01-12

素琴素心散文欣賞09-10

欣賞的解釋和造句09-05

魚玄機的詩欣賞12-09

很經典的宮體詩欣賞05-07

詩的永恒-散文欣賞09-10

詩雨散文欣賞09-10

精選經典現代詩欣賞09-09

散文詩欣賞09-09

經典現代詩欣賞09-1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激情小视频第一页 | 午夜au在线网站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射 | 免费玖玖精品视频 | 欧美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蜜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