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鳥鳴澗》原文及鑒賞
鳥鳴澗》是王維游歷江南時所作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這首詩描繪了山間春夜幽靜的景色,大約寫于開元年間。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鳥鳴澗》全詩翻譯及賞析。
《鳥鳴澗》原文及鑒賞 篇1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詩鑒賞
《鳥鳴澗》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詩人以嫻熟精煉的筆法,重點描繪了皇甫岳別墅中的景色,展現了一幅幽靜恬人的春山月夜的圖畫。
這首詩極其善于運用動與靜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巧妙地賦靜態的場景以動態,以動顯靜,使詩的藝術畫面達到“意境兩渾”的極致。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表現的是別墅的環境寂無人聲,桂花的開放與凋謝也無聲無息。四周的“人閑”、“夜靜”,造成了“山空”的.錯覺,為了取得靜中有動、以動寫靜的藝術效果,詩人還精心捕捉了“花落”這一動態,用以反襯春山寂然若虛的空曠,映襯出春山之幽靜。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化靜為動,寫一輪明月破云而出,將皎潔的月光灑進山間,使已疲勞入夢的山鳥陡然驚醒,在惺忪朦朧中誤以為天色將曉,于是便疑惑地不時向友鄰發出陣陣問訊的鳴叫。這里,詩人抓住春山“月出”和空谷“鳥鳴”兩個富有特征的動態進行描寫,寓動于靜,寓聲于靜,以動態、音響顯靜,在動與靜的對立統一中,讓讀者從空谷鳥鳴中聆聽到了靜的“聲音”,從疏淡的筆墨中體味出“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從而將有些抑郁的寂寥感轉化為一種富有情趣的幽雅靜謐的美感。
王維是我國“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水詩之所以能彪炳千古,除其具有“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之外,還在于他所精心創造的“詩中畫”獨具鮮明強烈的動態性和悅耳爽心的音樂美,且能把音響與形象渾然天成地融為一體,達到“詩中畫”所要求的最高境界。
《鳥鳴澗》原文及鑒賞 篇2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載。佛經《維摩詰經》,是智者維摩詰居士與弟子講學之書。王維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維后半生之避世與佛教有關。《新唐書》本傳說王維早慧,“九歲知屬辭,與弟縉齊名,資孝友”。年十六、七,即往長安、洛陽游歷,謀取仕進。此期間寫了一些游俠詩。開元七年(719)七月,他赴京兆府試,中解頭。他是一位文藝全才,詩、文、書、畫都很著名,又精通音樂,善彈琴、琵琶。開元九年(721)中進士,任太樂丞等官,后棄官隱居。開元十七年(729),在長安從大薦福寺道光禪師學頓教。開元十九年,王維的妻子病故。他從此不再續娶,一直孤居三十年。
王維一生詩作頗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的詩常在清靈之中透出幾分禪意。在他的畫中更是著筆清新,筆墨淡出,讀他的畫,便能自然而然的體悟到雅淡之中透出的獨特藝術底蘊。蘇軾就曾這樣說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中國畫中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出屬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空間里,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
山水畫中最注重對意境的表現,他把相應的詩歌以文字為媒介,狀物表意,詩情與畫意有機結合,從而為世人創造出了更為廣闊幽遠的藝術空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里橫黛色,數峰出云間”、“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的山水詩給我們渲染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讓人從不同角度感受山水情韻。
在山水畫中,王維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山水畫家。他作青綠山水似李思訓,作水墨山水近吳道子。同時他首創了破墨山水,盡去了以往山水畫的浮華之氣,僅用水墨渲淡而成,把原先以勾線為主的山水畫,向水墨發展推進了一步。明朝董其昌就曾說王維的山水畫"是一變勾斫之法為水墨渲染",便可獨見他對于山水畫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王維開啟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并對后世文人畫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他一生把所有的感情盡情揮灑于山水之間,寄情造意,詩從胸發,畫由意出,情景交融,詩畫同工,曲意盎然,達到了詩畫相融的最高境界。
[注釋]
鳥鳴澗:地名,在王維朋友的別墅附近。
澗:兩山間的水溝。
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蕩蕩。
月出:月亮出來。
時鳴:時,不時。不時地啼叫。
[譯詩、詩意]
(一)
人的心閑靜下來才能感覺到春天桂花從枝頭飄落,寧靜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潔的月亮從山谷中升起來驚動了山鳥,時而在山澗中發出鳴叫聲。
(二)
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
賞析:
關于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于風景寫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并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于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于它們已習慣于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們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于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并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我們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里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余恕誠)
《鳥鳴澗》原文及鑒賞 篇3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月亮升起,驚醒睡在樹上的山鳥,鳥鳴聲在山澗中回蕩。
[出自]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文解釋】
譯文一:春天的夜晚寂靜無聲,桂花慢慢凋落,四處無人,春夜的寂靜讓山野顯得更加空曠。或許是月光驚動棲息的鳥兒,從山澗處傳來輕輕的鳴叫聲。
譯文二: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地上。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
【詞語解釋】
選自《王右丞集箋注》鳥鳴澗:鳥兒在山中鳴叫。河流名。王右丞集箋注
澗:夾在兩山之間的流水。
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稱。有的春天開花,有的秋天開花。花瓣曬干可以食用。
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
好像空無所有。
月出:月亮出來。
驚:驚動,驚擾。
時:時而,偶爾。
時鳴:不時地啼叫.
空:空寂。
時鳴:不時地啼叫。
賞析:
《鳥鳴澗》該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首。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于風景寫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寫意畫,或許是一處景點。《鳥鳴澗》,側重于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鳥鳴澗》中,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有“詩佛”之譽。他的山水詩清新自然,時時透出“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禪意。
這首《鳥鳴澗》是他眾多山水詩中的經典之作,值得細細玩味。深秋的夜晚,桂花如雨紛紛飄落,詩人悠閑地在這花雨之中散步;春天生機勃勃的山林,此時了無人跡,一派安寧;不知何時,月亮出來了,無聲無息的月光竟把安眠的鳥兒驚醒了,不時發出一兩聲婉轉清脆的叫聲。詩的內容大致就是這樣,仔細品味,問題就出來了:這首詩究竟寫的是什么時候?“桂花落”分明是暮秋,可“春山”“春澗”卻是春天啊?原來,詩人在這里是用了“聯想”“反襯”的手法,實際的時間應該是秋天。“春山”“春澗”只不過是詩人聯想出來用以襯托秋山秋澗的安靜的。春天的.山澗繁花似錦、生意盎然,此時卻只有淡淡的桂花、偶爾的鳥鳴,兩廂對照,當下的靜謐就體現的淋漓盡致了。這種“以動襯靜”的寫法與“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還有,這首詩到底要表達什么情感?要解決這個問題,須從“閑”字和“空”字上去下功夫。人心是不會因為“桂花落”而悠閑的,如果是看到落花“觸景生情”而有了悠閑自在的心境,那他的境界就低了。真正的“閑”是了無機心,散淡從容,有此心境的人,外物皆著悠閑之意。所謂“相由心生”“境從心出”就是這個道理。“空”不是什么都沒有的無物之境,而是人心沒有任何羈絆,自由自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物我兩忘的境界。這正是詩人的追求,也是這首詩透出的情感。
總結一下,《鳥鳴澗》突出一個“靜”字,用“以動襯靜”“以聲寫靜”的手法,描摹了一幅“靜而不死,寂而不枯”的“秋山月夜圖”,表達了一種淡淡的、天人合一的喜悅之情,景因情設,情景交融。
【《鳥鳴澗》原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鳥鳴澗》的古詩原文及賞析06-17
《鳥鳴澗》古詩原文譯文及賞析06-07
王維《鳥鳴澗》古詩原文賞析及注釋08-05
鳥鳴澗作文02-09
鳥鳴澗作文02-08
王維鳥鳴澗古詩06-24
鳥鳴澗王維的古詩08-10
鳥鳴澗閱讀做練習09-18
古詩鳥鳴澗唐王維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