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盡》韓偓古詩鑒賞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盡》韓偓古詩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盡》
韓偓
惜春連日醉昏昏,
醒后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
斷云含雨入孤村。
人閑易有芳時恨,
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
清晨猶為到西園。
韓偓詩鑒賞
這是韓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與《安貧》表現同一索寞情懷,而寫法上大不相同!栋藏殹分笔阈匾埽锌f端;本篇則融情入景,興寄微妙。
春盡,顧名思義是抒寫春天消逝的感慨。韓偓的一生經歷了巨大的政治變故,晚年身寄異鄉,親朋跡息。家國淪亡之痛,年華遲暮之悲,孤身獨處之苦,有志難騁之憤,不時涌上心頭,又面臨著大好春光的逝去,內心的抑郁煩悶自不待言。郁悶無從排遣,唯有借酒澆愁而已。詩篇一上來,就抓住醉酒這個行為來突出“惜春”之情。不光是醉,而且是連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且醉后還要繼續喝酒,以致衣服上濺滿了斑斑酒痕。這樣重復渲染一個“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來了。
頷聯轉入寫景。涓細的水流載著落花漂浮而去,片斷的云彩隨風吹灑一陣雨點。這正是南方暮春時節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細致地描繪出來,逼真地傳達了正在逝去的春天氣氛。不僅如此,在這一幅景物畫面中,詩人還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游于水面的落花,那隨風帶雨的片云,漂泊無定,無所歸依,不正是詩人自身淪落無告的象征嗎?擴大開來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間,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斷送,不也可以看作詩人全心眷念的唐王朝終于被埋葬的現實?詩句中接連使用“細”、“浮”、“別”、“斷”、“孤”這類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楚色彩,烘托了詩人的悲涼情緒。這種把物境、心境與身境三者結合起來抒寫,達到融和一體、情味雋永的效果,正是韓偓詩歌寫景抒情的顯著特色。
頸聯再由寫景轉入抒情。芳時,指春天。芳時恨,就是春歸引起的悵恨。但為什么要說“人閑易有芳時恨”呢?大凡人在忙碌時,并不注意時令變化;愈是閑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節的轉換,鳥啼花落,處處都能觸動愁懷。所以這里著力點出一個“閑”字,刻畫心理十分精致。再深一層看,這個“閑”字上還寄托了作者極深的感慨。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閑散之中白白流過,令人望著它逝去而無力挽回。這不正是詩人自己面臨家國之變而不能有所作為的沉痛告白嗎?下聯“地迥難招自古魂”,則把自己的愁思再進一層。迥,偏遠的意思。招魂,語出《楚辭·招魂》,原指祈禱死者復生的一種宗教儀式,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詩人為惜春而寄恨無窮,因想到如有親交故舊,往來相過,互訴哀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處閩南,不但見不到熟悉的今人,連古人的精靈也招請不來,豈不更叫人寂寞難忍?當然,這種寂寥之感雖托之于“地迥”,根本上還在于缺乏知音。“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韓偓此時的悲憤心情,同當年的陳子昂確有某種相通之處。
結尾處故意宕開一筆,借流鶯的殷勤相顧,略解自己的春愁,表面上沖淡了全詩的悲劇色彩,實際上將那種世無知音的落寞感表現得更為深沉,更耐人尋味。
通篇扣住“春盡”抒述情懷,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國之悲,層層加以抒發,而又自始至終不離開春盡時的環境景物,即景即情,渾然無跡,這就是詩篇真摯動人的力量所在。
詞句注釋
、畔Т海簮蹜z春色。
⑵酒痕:酒污的痕跡。
、歉。阂蛔鳌把。別澗:另外一條河流。澗,一作“浦”。
、葦嘣疲浩贫。
、扇碎e:作者在朱全忠當權時,被貶到濮州,后來依附他人,終日無所事事。有:一作“得”。芳時恨:就是春歸引起的悵恨。終日閑呆,不能有所作為,辜負了大好時光,故有“芳時恨”之感。芳時,指春天。
、实劐模旱鼐悠h。迥:一作“勝”。古魂:故人的精魂,指老友已故化為精魂。
、肆鼹L:叫聲悅耳的鶯。流,謂其鳴聲婉轉悅耳。厚意:深情厚意。
白話譯文
惜別傷春連日來酒醉昏昏,醒來之后衣裳上全是酒痕。
細水上漂著落花流入另澗,陰云帶雨飄入那遠處孤村。
閑居無聊恨芳時白白流去,異地千里難招來古人精魂。
最感激流鶯掀轉深情厚意,每當清晨還特意飛到西園。
歷代評價
《四溟詩話》:武元衡曰“殘云帶雨過春城”,韓致光曰“斷云含雨入孤村”,二句巧思,不及子美“淡云疏雨過高城”自然。
《詩源辨體》:(韓偓)七言律如“無奈離腸”、“長日居閑”、“借春連日”三篇,氣韻亦勝!靶嵌肥杳鳌币黄,聲亦宣朗。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惜春”是春未盡前,“醒后”是春已盡后,“見酒痕”不復見花事矣,可為浩嘆也。水“歸別澗”下,再加“雨下孤村”,寫春盡真如掃除滅跡。庸手亦解用雨,卻用在花句前,妙手偏用在花句后,此其相去無算,不可不知也(首四句下)。春盡又何足惜?兩行淚實為“人閑”、“地迥”墮耳!傲鼹L”上用“相厚”字、“慚愧”字,“獨為”字,“清晨”字,妙!怨甚而又不怒,其斯為詩人之言也。金雍補注:相厚在清晨,慚愧在獨為。
《唐詩繹》:此亦應是避地之作。
《唐律偶評》:以春盡比國亡,王室鼎遷,天涯逃死,畢生所望,于此日已矣。
《東巖草堂評訂唐詩鼓吹》:朱東巖曰:“連日醉昏昏”,極是人生樂境,及看上加“惜春”二字,下接"醒后”二字、乃知一片皆是苦境也!八畾w別澗”、“雨入孤村”,自是“春盡”神理,但庸手為之,必定將雨寫花前;此獨于“水歸別澗”下,以“雨入孤村”作對,手法特妙。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惜春”二字,雖為主腦,然其中實有不止于借春者……怨而不怒,其斯為風人之遺乎?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后半極沉著,不類致堯他作之佻。又云:四句勝出句。六句言非惟今人無可語,并古人亦不可招,甚言其寥落耳。
《唐賢小三昧集續集》:“含”字、“入”字是詩眼。
【《春盡》韓偓古詩鑒賞】相關文章:
《偶見》韓偓的唐詩鑒賞06-08
《春思》古詩原文及鑒賞02-18
《春望》古詩詞鑒賞09-28
已涼原文-已涼韓偓-翻譯-賞析04-29
(精選)已涼原文-已涼韓偓-翻譯-賞析04-29
《萬年歡·春思》古詩原文及鑒賞03-13
《題紅葉》韓氏唐詩鑒賞08-03
古詩韓碑拼音及賞析08-12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
春盡夏至唯美詩句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