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古詩賞析
青玉案古詩賞析1
青玉案 歐陽修 北宋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綠暗紅嫣渾可事,綠楊庭院,暖風簾幕,有個人憔悴。
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擬家山見桃李?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注釋】:
①都來:算來。
②幾:若干、多少。
③三之二:三分之二。
④紅嫣:紅艷、濃麗的花朵。
⑤渾:全。
⑥可事:可心的樂事。
⑦長安:指開封汴梁。[爭似]怎像。
⑧家山:家鄉的山,指故鄉。
⑨不枉:不要冤枉、不怪。
⑩是:正確。
【譯文】:
細細算來,一年春光已過了三分之二。綠蔭濃濃,紅花重重,依然是往年的情景。庭院中,楊柳依依,簾幕里吹拂著暖風。有個人正在憂心忡忡,滿面憔悴。就算在長安市里買花載酒,富貴滿足,又怎比得上在故鄉家中,看見桃李花開,綠葉粉紅一團團的喜悅心情?不怨春風吹得異鄉人落淚,都因想家的情太深。相思難以表達,夢也無痕跡,只有歸來那天才會真的如愿。
【賞析】:
這是一首以傷春、懷人、思歸為內容的詞作。蘊含著無限傷感,當與作者仕途逆蹇有關。前半片問傷春日之遲暮,春光不能留駐,詞中以“綠暗紅嫣”暗示春已到頭,轉眼就將是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流露出了幾分傷感。上片側重寫春愁,下片側重寫鄉思。思鄉不已,夢鄉不遇,最后決定唯有歸去才是。反映了作者厭倦宦游,欲歸鄉的心情,全詞語言渾成,感情真摯,動人心魄。“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揭明傷春落淚乃在我內心相思情切,連魂靈都日思夜夢“家山桃李,”雖說是空幻無據。春風吹淚,不過是郁于心而形于面而已!抒情真切而富人情味。了后以“惟有歸來是”結尾。表示了作者唯有歸返家鄉最好,趁桃李芳華,享受團圓美滿,以慰藉孤獨、寂寞、,流露出對仕途遷延的厭倦。換頭兩句是比興手法,指結交名妓,“家山桃李”指家中嬌妻。后半片主要是抒懷人、思歸之情,婉轉纏綿,與前半片入目景相融匯。全詞觸景生情,還必須思自近及遠,以花為結構與情蘊之脈絡,構思新巧,心理刻劃深曲婉轉。
青玉案古詩賞析2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賞析
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閑愁”。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閑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無限想象,為當時傳誦的名篇。
賀鑄的美稱“賀梅子”就是由這首詞的末句引來的。據周紫芝《竹坡詩話》載:“賀方回嘗作《青玉案》詞,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可見這首詞影響之大。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橫塘,在蘇州城外。龔明之《中吳紀聞》載:“鑄有小筑在姑蘇盤門外十余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于其間。”是作者隱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這里是說美人的腳步在橫塘前匆匆走過,作者只有遙遙地目送她的倩影漸行漸遠。基于這種可望而不可即的遺憾,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推測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樣生活的。“錦瑟年華誰與度?”用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意。下句自問自答,用無限婉惜的筆調寫出陪伴美人度過如錦韶華的,除了沒有知覺的華麗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這種跨越時空的想像,既屬虛構,又合實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見發端,下片則承上片詞意,遙想美人獨處幽閨的悵惘情懷。“碧云”一句,是說美人佇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籠罩了周圍的景物,才驀然醒覺。不由悲從中來,提筆寫下柔腸寸斷的詩句。蘅皋,生長著香草的水邊高地,這里代指美人的住處。“彩筆”,據《南史·江淹傳》:“……(淹)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這里用彩筆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題寫“斷腸句”?于是有下一句“試問閑愁都幾許?”劉熙載云:“賀方回《青玉案》詞收四句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其未句好處全在‘試問’句呼起,及與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筆者認為,“試問”一句的好處還在一個“閑”字。“閑愁”,即不是離愁,不是窮愁。也正因為“閑”,所以才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種若有若無,似真還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差堪比擬。作者妙筆一點,用博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變有形,將抽象變形象,變無可捉摸為有形有質,顯示了超人的藝術才華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宋·羅大經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清·王闿運說:“一句一月,非一時也。”都是贊嘆末句之妙。
賀鑄一生沉抑下僚,懷才不遇,只做過些右班殿臣、監軍器庫門、臨城酒稅之類的小官,最后以承儀郎致仕。將政治上的不得志隱曲地表達在詩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慣用手法。因此,結合賀鑄的生平來看,這首詩也可能有所寄托。賀鑄為人耿直,不媚權貴,“美人”、“香草”歷來又是高潔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澤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懷才不遇的形象寫照嗎?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首詞之所以受到歷代文人的盛贊,“同病相憐”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吧!當然,徑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詞,抒寫的是對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悵惘,亦無不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理解,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對于封建時代的人們來說,都是“與我心有戚戚焉”。這一點正是這首詞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青玉案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青玉案的古詩賞析05-25
《青玉案元夕》古詩賞析08-05
青玉案元夕古詩原文及賞析03-23
《青玉案》的古詩原文及鑒賞01-19
辛棄疾《青玉案》全文及賞析07-03
辛棄疾《青玉案》全文賞析08-31
《青玉案·元夕》賞析03-07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賞析09-04
宋詞賞析張榘青玉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