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雪賦》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5-01-22 15:20:31 敏冰 辭賦精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雪賦》原文及賞析

  《雪賦》是南朝宋文學家謝惠連所作的一篇賦。全篇文采飛揚,用典繁雅,創造出一個晶瑩剔透的世界。在藝術方面,全篇氣勢磅礴,語言清麗,境界開闊,充分展示了駢賦華麗鋪排的藝術技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雪賦》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雪賦

  作者:謝惠連

  歲將暮,時既昬。寒風積,愁云繁。梁王不悅,游于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于衛詩,詠南山于周雅。授簡于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俟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聞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恫茱L》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于豐年,袤丈則沴于陰德。雪之時義遠矣哉!請言其始。

  若乃玄律窮,嚴氣升。焦溪涸,湯谷凝;鹁疁,溫泉冰。沸潭無涌,炎風不興。北戶墐扉,裸壤垂繒。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飛沙。連氛累靄,揜日韜霞。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弈弈。聯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廡,末縈盈于惟席。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于是臺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白鷼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姱。

  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耀照昆山。爾其流滴垂冰,緣溜承隅,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皔曒潔之儀。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風觸楹而轉響,月承幌而通暉。酌湘吳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對庭鹍之雙舞,瞻云雁之孤飛。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馳遙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歸。

  鄒陽聞之,懣然心服。有懷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

  歌曰: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褥。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又續寫而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紳。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之無因。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于陽春。歌卒。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顧謂枚叔,起而為亂。

  亂曰: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耀不固其節。節豈我名,潔豈我貞。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賞析

  東漢以后,大賦開始衰微,抒情詠物的小賦逐漸興起。這篇賦沿用了漢賦中假設主客的形式,從醞釀降雪寫到雪霽天晴,展現了素凈而奇麗的畫面。他的《祭古冢文》,寫得也很有感情,前半關于古冢形制的描寫,可看作是中國最早的考古發掘簡報。

  譯文

  時值年底,天色已晚,寒風郁積,愁云不散。梁王心中不快,出游兔園。準備下盛宴美酒,聚集起好友賓朋,召來鄒陽,請來枚乘;司馬相如最后趕到,在賓客之右坐定。片刻功夫,微霰飄零,密雪降下,梁王高歌《北風》之曲,吟詠《南山》之篇。又把簡札送給司馬相如,說:“運用您高妙的文思,發揮您華麗的辭采,將眼前景色,為我如實描繪!

  相如聽罷,離席而起,恭恭敬敬,上前施禮,說:“我聽說雪宮建立在東方的齊國,雪山峙立在遙遠的西域,姬昌曾吟詠‘今我來矣,雨雪霏霏’的詩句,姬滿也曾高唱《黃竹》之歌。《曹風·蜉蝣》曾將麻衣與雪比色,楚辭中宋玉也曾彈奏《幽蘭》、《白雪》之曲。雪厚滿尺是豐年之兆,若深達一丈則弊大于利。由此看來,雪之時義可謂遠矣。請允許我先從其開始談起。

  至于嚴冬降臨,寒氣上升,焦溪干涸,湯谷結冰,火井已滅,溫泉冷凍,沸潭不涌,熱風難興,北門涂隙,裸人著衣。于是河海產生烏云,大漠揚起飛沙,云氣連綿,重疊密布,掩蓋了太陽,遮蔽了霞光。冰粒淅瀝,從天而降。白雪紛糅,多而且廣。

  大略可言當時情狀:漫天飛揚,交錯不斷,時而聚集。時而分散;朦朦朧朧,飄飄蕩蕩,漫無邊際,紛紛揚揚;連續飛舞,灑落人間,徘徊不定,委積眼前,開始時,沿著屋脊而覆蓋了棟宇,到最后,透過簾幕進入房室,起初輕盈回旋于階下,后來飄舞縈繞于帷席,既可以隨方物成為玉圭,又能夠隨圓物成為玉璧。俯看原野則萬頃如同縞素,仰瞻山嶺則千峰一片潔白。在這時,樓臺如厚厚的玉璧,大路如串起美玉。庭前的臺階似用瑤制成,林中挺立著玉樹瓊枝。潔白的仙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鮮艷的白鷴也消逝了從前的素質,美女慚愧于自己的妖冶,玉顏也顯不出平常的容姿。

  至于積雪未化,陽光鮮艷,就如同燭龍銜耀照昆山一般輝煌;等到(雪稍融化)冰柱懸掛,依檐承隅,就如同河伯開蚌列珍珠那樣燦爛。至于那繽紛飛舞的樣子,明亮皎潔的儀態,回旋疏散、縈繞聚積的氣勢,風吹之下,忽散忽聚,晶瑩閃爍的奇景,本自展轉不定,變化無窮,令人嗟嘆,難以盡知。

  至于反復娛人,欣賞不止,夜深幽靜之時,令人多所懷想,風吹楹柱,呼嘯作聲,月上帷帳,內外通明。斟出湘吳美酒,披上狐貉皮衣,欣賞庭中鹍雞的雙雙起舞,仰瞻云中大雁的孤單獨飛, 踏著交積的霜雪,憐惜離枝的落葉。想的是千里之外的知己,希望能與其攜手同歸!

  鄒陽聞聽之后,自愧弗如,內心嘆服,對相如所賦非常感動,恭恭敬敬,乃欲賦之,于是站起身來,續作積雪之歌,歌辭說:“攜佳人遮御重帷,拿過綺衾安坐芳縟。燒好熏爐點燃明燭,斟上桂酒奏起清曲!庇掷^續寫出白雪之歌,歌辭說:“樂曲已奏美酒已陳,朱顏紅酡希望相親,放下帷帳接近衾枕,解下環佩脫衣就寢。怨恨年歲飛快地流逝,感傷此后相會無因,誰人曾見階上的白雪,陽春三月依舊長存!备璩戤,梁王才反復體會,吟詠玩味,看完之后,激動不已,回過頭來,看了一下枚乘,枚乘會意,續作尾聲。

  尾聲說:“皎潔的羽毛雖然白,質地不堅還又輕;晶瑩的玉石雖然白,不過徒自守堅貞;都不如今日這白雪,隨時節降下又融化,漆黑的夜幕來遮蓋,不能掩藏它的皎潔,明亮的太陽升起后,也不頑強表現自己的氣節。氣節并非我的美名,也從來不是我的堅貞,我隨著烏云來升降,聽從風吹任飄零。隨物展示原情狀,任地顯現自身形。潔白本隨機遇立,玷污亦由浸染成,開闊心胸坦蕩蕩,無慮無求任西東。”

  創作背景

  這篇賦當作于元嘉七年(430年)。《宋書》卷五三《謝方明傳》后附有《謝惠連傳》載,元嘉七年,謝惠連“為司徒彭城王義康法曹參軍。是時,義康治東府城,城塹中得古冢,為之改葬,使惠連為祭文,留信待成,其文甚美。又為《雪賦》,亦以高麗見奇”。從前后文語義看,當于彭城作《雪賦》。

  鑒賞一:

  《雪賦》是一篇清新婉麗的賦作,采用漢人假設主客陳說事物的方式,以梁王為主,司馬相如、鄒陽、枚乘為賓,引出作賦的設辭,描繪雪這一大自然的奇觀。此賦當時就以“高麗見奇”,與謝莊《月賦》同為六朝小賦的名篇。

  開篇先寫了降雪前的天氣,“寒風積,愁云繁”,又寫了雪花逐漸落下,從“微霰零”到“密雪下”的過程。作者假設主客,分別是梁王和他的臣子司馬相如、鄒陽、枚乘等人,這幾位皆是辭賦大家。梁王命令司馬相如以雪作賦,由此開啟下文,多方面地描寫雪這一自然奇觀。

  作者先借司馬相如之口寫雪之“義”。司馬相如引用一系列與雪有關的典故,以說明雪歷來都能得到人們的關注,將古人對雪吟詩作賦的雅事一一道來。多個典故均以“雪”為媒介,或隱喻先賢與民同樂的喜悅,或表達厭戰思鄉的情感,或解釋君臣相處之道,或抒發哀民寒凍之苦,說明在不同情境和心境影響下,人們面對同樣的降雪會生出不同的感觸,就如司馬相如所言:“雪之時義遠矣哉!”下雪可謂一件意義深遠的事,能讓人生出無限感慨,而本文主旨,也是對雪發表各種議論。

  其后,司馬相如又分別描繪雪落前的情況和落雪時的勝狀。天氣已經非常寒冷,“焦溪涸,湯谷凝;鹁疁,溫泉冰”,江河溪流大都已經結冰,天空中陰霾密布,暗淡無光。這陰冷灰暗的情景,預兆著一場大雪的到來。果然,沒過多久,“霰淅瀝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從“其為狀也,散漫交錯”到“剖蚌列明珠”,把下雪時的場景描繪得如同仙境一般。雪花最初“藹藹浮浮”,呈星星點點的零散之態,然后漸漸變大, “聯翩飛灑,徘徊委積”,四處飛揚,后來“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漸漸堆積,最后大雪紛飛,灑落到大地山川的所有角度,頃刻間整個世界銀裝素裹,美到極致,晴雪耀目,凍雪垂冰,更是美輪美奐。

  在這段描寫中,雪之貌美、儀稚、妖嬈、奇特盡數體現于字里行間。雪景如此優美,自然引人入勝。接下來,作者又借司馬相如之口,羅列了多種賞雪的方式,以及由此觸發的不同情感:有人在幽靜的夜里賞雪,有人在颯颯的風中賞雪,有人在皎潔的月光下賞雪,還有人賞雪時飲著美酒,穿著皮衣,也有人在鵑鳥和孤雁的悲鳴聲中賞雪。不同的場景,不免觸發賞雪人的不同心情:“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馳遙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歸”。觸景生情,將濃厚的情感融入美麗的雪景,使文章更顯得血肉豐滿,情深意切。

  文章首段已提到,陪同梁王宴飲賞雪的,除了司馬相如,還“召鄒生,延枚叟”。鄒陽繼司馬相如之后,發表了自己的賞雪之感,創作了《積雪之歌》和《白雪之歌》,描寫了諸多賞心悅目之物,如佳人、重幄、綺衾、明燭等能給人帶來視覺美感,義如芳褥、熏香能帶來嗅覺享受,又如對繞梁樂曲的描寫,則是聽覺的盛宴。但是,對這一番良辰美景的贊美中,還寄托著“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之無因”的感慨!熬龑幰婋A上之白雪,豈鮮耀于陽春”一句道出對生命的感悟和體驗:就像階上的白雪,不管多么晶瑩剔透,在溫暖的陽春時節終會融化。從賞雪引申出生活感悟,并表達出對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令人震撼。

  最后概括全篇的亂語部分,文中的另一人物枚乘登場。枚乘將白雪與白羽、白玉作比較:白羽雖白卻輕薄,白玉雖白卻不融,都不能與“因時興滅”的白雪相媲美。月亮隱藏起來,不能掩蓋白雪的皎潔;日光照耀下,白雪依然不改氣節。枚乘盛贊白雪的品質:不在乎虛無縹緲的聲譽,不追求矯飾浮夸的品格,隨云升降,伴風飄零,遇到什么事物就能依附它化作什么形象,遇到干凈的東西就保持潔白,遇到污穢的事物就變得渾濁。在枚乘的描述下,白雪擁有了生命和靈性,被賦予人格化的特征。

  從司馬相如客觀描摹雪景,到鄒陽賞雪抒情,再到枚乘借雪說理,謝惠連通過歷史人物代言,并賦予每個人不同任務,多方面多層次地展現出了雪的特點。此賦語言接近詩化,在內涵方面又折射出佛玄觀點,可謂文質兼備。在此賦之后,詠物小賦的涉及領域得以擴展,小賦的詩化傾向越來越明顯,對古代文學體裁的發展意義深遠。

  鑒賞二:

  《雪賦》以歷史人物問答鋪陳描寫結構全篇。賦首先敘述了冬日里的一個黃昏(歲將暮,時既昏)”,當時的天氣不大好,寒風凜冽,陰云四起,大雪紛飛(寒風積,愁云繁)!傲和醪粣偂,可以理解為心情不大好,于是率賓朋游于兔園,命人擺上美酒(乃置旨酒,旨酒即美酒)。鄒陽、枚乘、司馬相如先后蒞臨。鄒陽是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山東淄博人,著有《上吳王書》等文作;枚乘也是西漢時的文學家,江蘇淮陰人,代表作《七發》:司馬相如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跟卓文君私奔那哥們,著名辭賦家,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如來得可能稍晚一些(相如末至),居客之右,古代座次以右為尊,右面可是上座,這說明司馬相如在梁王心目中是很有地位的。面對漫天大雪,梁王首先吟詠了《詩經》中有關雪的詩句,根據賦中寫到的《北風》于衛詩和《南山》于周雅,梁王吟的應該是“北風其涼,雨雪其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這兩句。吟畢,授簡于司馬相如!昂啞笔菓饑廖簳x時期寫書的竹片。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意思是說你要以神奇的思想,妍麗的文辭,惟妙惟肖恰到好處的描摹雪景。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古代人都是席地而坐,離開座位稱避席,逡巡而揖(形容恭順的樣子),以示尊敬。寫雪之前,先引出《孟子》、《漢書》、《詩經》、《穆天子傳》等涉及記雪的典籍,用來強調雪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臣聞雪宮(戰國時齊國的行宮)建于東國,雪山(指天山)峙于西域(戰國時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統稱),歧昌發(指周文王)詠于《來思》(指《詩.小雅.采薇》),姬滿(指周穆王)申歌(吟詠)于《黃竹》(詩篇名);《曹風》(詩經.曹風)以麻衣(古代白色的衣服)比色,楚謠(指楚地歌謠)以《幽蘭》(樂曲名)儷曲(名字叫做白雪的曲子);這句說周文王詠的《采薇》詩,也詠了雪;周穆王游黃臺在北風雨雪中吟詩三篇:《曹風》詩中以雪的潔形容衣服:楚地的歌謠并奏《幽蘭》和《白雪》。白盈尺(大雪)則呈瑞于豐年,袤丈(指雪深至丈)則表沴于陰德(預兆瘟疫),雪的應時之義又何止這些。這一段隱喻著很深的寓意,絕不是作者閑發思古之幽情,而是傳達作者樸素的自然意識以及“天人合一”自然觀念。

  接著司馬相如用華美的辭藻從宏觀、微觀、聲色、動靜等多角度、多方位鋪敘描摹,極盡雪之形態時,“請言其始。若乃玄律窮,嚴氣升,焦溪涸,湯谷凝,火井滅,溫泉冰,沸潭無涌,炎風不興。北戶墐扉,裸壤垂繒”。這段話講的就是個“寒”字。玄律指冬季,嚴氣指寒氣,冬季寒氣上升,溪河凍得不流淌了,溫泉結冰了,寒冷的天氣使人們緊閉門窗,初上厚衣服御寒!坝谑呛雍I,朔漠飛沙;連氛累靄,掩日韜霞”?芍^疑云密布,滿天無色,飛沙走石,掩日避光,這一段突出一個“暗”字。“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這兩句寫的是下雪時的情景,先是細霰落地發出淅瀝之聲,然后雪花紛雜而落。接著寫雪落下來的形狀,“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奕奕”。然后寫雪落下后的形狀:“聯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廡,末縈盈于帷席。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薄Uf雪隨著方形的物體而成方形,隨著圓形的東西則變成圓形!绊碲魟t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于是臺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你看雪落到原野上就像白色的絲織品,落到山峰上山峰就變成雪山,落到樓臺亭榭上樓臺就成為玉璧,落在庭院的臺階上,臺階變成玉階,落到樹上,樹就成了瓊樹。賞讀此句,呈現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個美麗的冰雪世界!梆Q奪鮮,白鷴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嫮。若乃積素未虧。”這幾句是說白鶴、白鷴、美女的潔白,面對雪都自慚不如,失去其美麗!鞍兹粘r,爛兮若燭龍銜耀照昆山;爾其流滴垂冰,緣霤承隅,燦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旰皦絜之儀,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卑滋煸陉柟庥成湎卵┑臐嵃、美麗、燦爛、變化無窮的種種景象,感嘆其不能備述。接下來寫夜晚,“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風觸楹而轉響,月承幌而通輝!蹦憧,在幽深肅穆的夜晚,風吹打著積聚冰凌的房柱發出響聲,月光映照著凝結著雪花的窗簾,多么明媚多姿呀!相如賦雪寫出雪的天地大美,把寫景、抒情、說理融為一體。從冬日的嚴寒、雪的生成、落雪的飄灑、寫到雪后的銀白世界;從白日映雪寫到月夜賞雪,從動態寫到靜態,從天上寫到地面,從近處寫到遠處,從幃席走廊窗簾寫到房屋瓦脊梁柱,從階梯道路寫到庭院樹木,從平原萬傾如縞寫到萬嶺千峰素白,從白日的光輝燦爛寫到月夜的幽靜肅穆,窮盡了雪的姿態、輕盈、變化,描摹了雪的飄逸、潔白、燦爛、妍麗,謝惠連這位辭賦才俊把一幅色彩明媚的白雪圖呈獻給了我們。

  相如吟罷,鄒相登場。鄒陽聞相如賦,“懣然心服”,懣然慚愧的樣子;“有懷妍唱”指鄒陽有感司馬相如妍美的詠雪辭,遂作“積雪之歌”。歌曰:“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縟;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贝烁柚械募讶,重幄、綺衾、明燭,皆為閱目之色,給人帶來視覺的美感,而芳縟、燎熏,又給人的嗅覺帶來帶來享受,又續而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紳。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之無因。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于陽春?”此歌在曲盡,酒陳、朱顏、昵枕、解佩、褫紳之間,情調忽變,初者“思自親”,繼而“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于陽春?”,情緒之所以轉變如此之快,不是沒有原由的,其原由就在于“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于陽春?”人生在世,良辰難遇,美景難求,但一切都是浮云遮眼,稍縱即逝,就像臺階上的白雪,豈能鮮耀于陽春?對比之下,司馬相如的白雪,曠達明朗,充滿勃勃生機;而鄒陽之雪,風華絕代,卻生命短促。這種來自生命本體的感傷,給雪蒙上了悲情的面紗.

  《雪賦》以“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顧謂枚叔,起而為亂”對全賦進行了總理。亂是辭賦的結尾,是對全賦的總結。亂曰:“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節豈我名,節豈我貞,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苯Y尾由雪之節操而觸發了對雪的性質品德的議論,圍繞雪的“節”“潔”“貞”展開議論,說雪之“節”容易失,雪之“潔”容易污,雪的貞潔就像它的顏色一樣,最不足恃,對貞潔名譽進行了否定,“節豈我名”“節豈我貞”“縱心皓然,何慮何營”,從而釋放了縱心物外的人生哲學,這也是南朝文人的一種情懷,一種心靈解脫吧!

  《雪賦》對物色的描寫細致逼真,如同意得神傳,形神兼備。語言精工、遒勁、極極富感染力,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勢長短穿插,錯落有致增強了節奏感和韻律美,彰顯了極高的美學價值。

  作者簡介

  謝惠連(397-433年),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時聰穎過人,十歲能文,其族兄謝靈運對他很欣賞,與其并稱“大小謝”。師從何長瑜,本州辟為主簿不就。元嘉七年(430年)始為司徒彭城王義康法曹行參軍。但因輕薄多尤暴,故宦位不顯。有文集六卷,今存詩近三十首,工于景物描寫,風格傾向綺麗。明人輯有《謝法曹集》。

【《雪賦》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雪賦》原文及翻譯11-04

《高唐賦》原文及賞析04-21

《白發賦》原文及賞析04-20

別賦原文及賞析09-30

《登樓賦》原文及賞析11-15

《白發賦》原文及其賞析10-13

《李夫人賦》原文及賞析10-30

《蕪城賦》原文及賞析09-28

《秋聲賦》的原文及其賞析08-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6区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字字幕犯侵 | 中文有码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 日韩AV大片在线一区二区 | 久久久观看免费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