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屈原《九歌·國殤》翻譯

時間:2022-01-17 17:10:39 辭賦精選 我要投稿

屈原《九歌·國殤》翻譯

  《九歌·國殤》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詩,是《九歌》中的一篇。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屈原《九歌·國殤》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屈原《九歌·國殤》翻譯

  《九歌·國殤》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譯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創作背景

  在屈原生活的楚懷王和楚頃襄王時代,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在戰國七雄中后來居上,擴張勢頭咄咄逼人,楚國成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對象之一。但楚懷王卻放棄了合縱聯齊的正確方針,一再輕信秦國的空頭許諾,與秦交好,當秦國的諾言終成畫餅時,秦楚交惡便不可避免。自楚懷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國曾經和秦國發生多次戰爭,都是秦勝而楚敗。僅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戰于丹陽(在今河南西峽以西一帶),楚軍大敗,大將屈殤被俘,甲士被斬殺達8萬,漢中郡為秦所有。楚以舉國之兵力攻秦,再次大敗于藍田。

  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與齊、韓、魏聯合攻楚,殺楚將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陽北)。次年,楚軍再次被秦大敗,將軍景缺陣亡,死者達2萬。再次年,秦攻取楚國8城,楚懷王被騙入秦結盟,遭到囚禁,其子頃襄王即位。公元前298年(頃襄王元年),秦再攻楚,大敗楚軍,斬首5萬,攻取析(今河南西峽)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據以上統計,楚國就有15萬以上的將士在與秦軍的血戰中橫死疆場。后人指出:《國殤》之作,乃因“懷、襄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尸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而極痛之”。古代將尚未成年(不足20歲)而夭折的人稱為殤,也用以指未成喪禮的無主之鬼。按古代葬禮,在戰場上“無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斂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稱為“殤”的無主之鬼。在秦楚戰爭中,戰死疆場的楚國將士因是戰敗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無人替這些為國戰死者操辦喪禮,進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創作了這一不朽名篇。

  詩人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于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后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楚國的熱愛,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并稱“風騷”二體,對后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生平事跡

  屈原的事跡,主要見載于司馬遷的《史記》。根據《離騷》“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公元前340年12月21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誕生于楚國丹陽,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

  從屈原的作品中看,他作為貴族參與了楚國的巫術活動。考古文獻表明,楚國上層貴族信巫成風。 學者稱:“將江陵楚墓竹簡所載諸神和《楚辭·九歌》祭祀的神靈進行對應比較,可以發現竹簡所載的神與《九歌》所描寫的神都是相互配套的,各自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系列,這進一步為人們了解屈原當年從事巫術活動的具體內容提供了旁證材料。”

  屈原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為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為楚懷王擬訂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懷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后,轉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懷王十五年(公元前314年),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于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

  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屈原力勸不可,然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等卻力主懷王入秦,懷王亦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兩年后客死異國。

  在懷王被扣后,頃襄王接位,子蘭任令尹(相當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斷絕。但頃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與秦結為婚姻,以求暫時茍安。由于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并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毀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時間約為頃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著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于悲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九歌·國殤》翻譯】相關文章:

屈原《九歌·國殤》原文及翻譯12-16

《九歌·國殤》全文賞析11-10

屈原《九歌》原文01-14

屈原《九歌》詳細譯文09-12

屈原九歌·湘夫人全文11-13

屈原《九歌》的內容簡介09-16

屈原《遠游》原文翻譯01-17

屈原《卜居》的翻譯12-17

國殤07-09

吊屈原賦原文及翻譯11-1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 在线免费播放AV片 亚洲欧美综合香蕉 | 制服丝袜欧美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 最新国内久久免费视频 | 尤物国产91九色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