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安區古巷鎮古二村里,屹立著一棵挺拔的大榕樹,粗壯的樹干,濃密的枝葉,為附近村民帶來了絲絲清爽。這棵榕樹是開國將軍陳德所種,當地村民稱它為“將軍樹”。
陳德出生于古巷鎮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是廣東潮汕地區中唯一走完長征全程的紅軍干部、唯一一位開國將軍。在建黨95周年之際,我們走進古二村,探訪陳德將軍故居,緬懷這位從戰爭歲月中走過的革命前輩。
單進曲尺形院落,硬山頂灰瓦屋面,夯土灰墻,經過了歲月的浸洗,門外橫梁已墜落在地,墻體也已斑駁脫落。這座老屋便是陳德將軍的故居。
據古二村黨支書記陳定鵬介紹,陳德1914年7月出生于此,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年1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7月即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戰斗。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開始了戰略轉移的長征。當時陳德在第一軍團野戰醫院當文書。紅軍進入湖南邊境時,他的踝子骨腫痛,步履艱難,領導擬將他安排在群眾家里療養。但陳德自己要求,哪怕爬著滾著,也要跟紅軍走到底!就這樣,陳德忍著劇痛,一瘸一拐跟著紅軍繼續前行。也正是這種毅力,支撐他走完全程。長征路上,紅軍歷盡艱險,克服重重困難,陳德也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政治指導員。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在紅軍第一方面軍(即閩贛中央蘇區紅軍)的8萬多人中,已知參加長征的廣東籍人員有57人,走完全過程的有37人,陳德是其中之一。參加長征時,陳德年僅20歲。他所帶領的連隊(紅二師第五團第三連),出發時全連183人,到達陜北時,仍有147人,是第一軍團保員率最高的連隊之一。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陳德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團第一營第四連指導員,隨部隊挺進山西抗日前線。9月25日凌晨,在平型關戰役中,陳德與連長率全連戰士,與日軍展開激烈搏斗,多次擊退敵軍的進攻,最終全殲頑敵。第二年5月,陳德被任命為永興支隊(又稱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五支隊)組織股長,同副支隊長龍書金率領的第一營轉戰奔襲慶云和毛家集,并攻克黑牛莊,收復了樂陵、寧津、慶云、鹽山等大部地區,為開辟和鞏固連片的抗日根據地做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中,陳德帶領東北民主聯軍第七師第二十一旅,參加了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1949年初,陳德南下廣西剿匪,僅半年就將廣西匪情最為嚴重的平樂地區的土匪基本肅清。隨后又帶領20多萬人進駐海南島墾荒種膠,他堅持深入現場,了解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為解放海南島的革命事業費盡心血。
1953年7月,陳德調任第四十二軍副政委,翌年任政委。他竭盡全力,狠抓部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兩年后,被授予少將軍銜,并被授予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63年,他擔任廣東省軍區黨委書記、政委兼廣東省委常委,12年后調任山東省軍區黨委書記、政委、山東省委常委。1980年任廣州軍區顧問。1983年8月25日,陳德在廣州因病與世長辭。
如今,陳德將軍故居作為不可再生的寶貴紅色文化遺產,飽經風霜,年久失修。為此,我市于2014年編制了《潮州市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至2017年,辟建陳德將軍舊居紀念公園,做大做強紅色旅游。
同時,去年由陳定鵬等人發起,申請籌備成立“潮州紅色文化研究會”,得到了中共潮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的同意。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陳定鵬表示,將積極挖掘潮州紅色文化資源,推進紅色文化科研交流,加大紅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更多熱門長征故事推薦:
2.紅軍長征經典故事:飛奪瀘定橋
3.真實的長征故事:大渡尋英
5.長征中的戰爭故事:強渡烏江天險
6.長征路上的小故事500字:直羅鎮戰役
7.中國紅軍長征時小故事300字
8.關于紅軍長征小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