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子曰”更能得分,但愿各位的文章里全部都是“子曰”。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
我也會寫“三段式”的條理清楚的文章,第一部分情色渲染加抒情;第二部分旁征博引,從司馬遷遭宮刑到譚嗣同視死如歸;第三部分“濃墨重彩”的總結,總結段均是以“瞰顧千年滄桑,多少英雄”開頭,如此如此。每次均為高分。
進入高三以來,我的作文的模式基本一致,沒有太大的改觀。鄙人根據高考標準范文來構造自己的作文模板,而這個模式是符合高考要求的,得到老師屢次承認。每次模擬考試時,我所做的就是把句子傾倒在已經設置好的文章模板里,方便快捷!
從我的“偷奸耍滑”,你也可以聯想到:為什么超級女聲的冠軍是李宇春而不是韓紅呢?因為李宇春更符合“超級女聲”觀眾們的欣賞角度。而她之所以成為冠軍,誠然,不是她唱得最好,而是她唱得更符合評委和觀眾的欣賞標準,這也是為什么通俗歌手比專業歌手有更多fans的原因。高考中的勝出者可能并不是學得最好的人,但他的學習一定是最滿足高考所要求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花大量時間來研究。
怎么去解決一個問題呢?要看這個問題希望我們怎么去解決它。隨之改變自己那些“任意妄為”的、不符合“高考小姐”的征婚標準的習慣,那么,你就擁有了所謂的“天才修煉方法”。
第四招——生活
西方一些宗教認為,人們只有受苦才能使自己與上帝的距離更近,提倡教徒修道的方式是“苦修”,即承受各種各樣的痛苦。如此說來,大多數高三同學可以認同自己是這類最虔誠的教徒了。
高三,雞叫就起床苦讀,每天卻要用功到三更半夜方才入睡,這不是苦修是什么?大家眾口議論:苦苦修煉啊,累啊,高三。
但鄙人卻認為高考不是提倡自虐苦修的,好比“大名鼎鼎”的濟公和尚,就是一酒肉和尚,最終卻修煉得道,修得真身,又在修道之時,樂趣不斷。修煉在心,而不在其外。因此我想,學習必定也是如此,可以“學得踏實充實,且玩得開心痛快”。
昔日里,感覺到學習之痛之累,并非因為辛苦學習感覺很累的“肉痛”,而是奮勇拼殺、最終的考試分數卻慘不忍睹的心痛心累。好比花費半年時間省吃儉用,買了一臺walkman,買來才發現居然是假貨,運行一周不到就“歇菜”了。投訴無門,喊冤無狀,正同此心啊!如果真的是天道酬勤,今日的努力,他日能換來紅燦燦的分數,好比“付出就有回報”,有了明亮光鮮的盼頭,又何來累,何來痛?
可能很多高三的朋友都動過這種念頭:換個活法吧,打一天籃球,在網吧泡上一天,和朋友開party,上山郊游……每一種玩法都會讓人擁有忘乎所以的爽!誰不想如此呢?
問題是:高考怎么辦呢?
某天晚上,正和朋友在生日party上玩得興起,老爸一個電話,說你看看人家某某某考上大學了,你呢?頓時一盆冷水澆透心底。又某夜,伏案苦讀,做題,不會;看書,不懂;背單詞,記不住……朋友一個電話,說我們正在一起party呢,看看你,干嘛呢?此時,誰又還有心情學習?玩,玩不爽;學,學不好;豈有不苦不累之理?
面對這種“苦累交加”的生活,吾自有妙計解套,君不信?且細看。
朋友生日,好啊,去;郊游,正合吾意,去;打球,吾之最愛,去;聚會,也去;那啥時候學呢?
鄙人每周均有學習計劃,假如計劃本周內每天完成2篇科技文閱讀,但周一晚上,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突然生日,去否?當然去。如此,則周一晚上的2篇科技文閱讀、10道解方程題、3000詞的英語閱讀計劃不都齊齊泡湯了嗎?非也非也,周日無課,本來預計和朋友打一下午球,那么,就打2.5小時就罷了;周末的懶覺縮減30分鐘。總之,無論如何,我會將時間節省出來補齊周一所欠的學習計劃。
于是,玩的時候,毫無顧慮,因為我堅信,此周的學習計劃不會有絲毫耽擱;學習的時候,我練就的“鐵屁股功”,可以粘在板凳上長達6小時之久而紋絲不動,想想昨天“逸”得非常高興,今日正是“勞”得很充實,正所謂“勞逸結合”兩不誤。
剛開始采用這樣的方式容易慣壞自己,為了避免縱容自己,鄙人規定,如果此周計劃因為娛樂而泡湯,那么下周所有的娛樂計劃全部取消,任何娛樂活動均不參加,全心全意學習;如果連續兩周計劃因為娛樂泡湯,下個月的所有娛樂活動一概拒絕。借此,以懲罰自己無節制的“墮落”。
在高三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的確應該培養自己更強的自制力。玩得不開心,學習是不痛快的。但更重要的是,學習得不痛快了,生活中其他事情都會失去趣味。
不過有時問題是“昨晚上鋪那個胖子一夜打呼嚕,害我睡不著。上課的時候想睡會,老師又刺激我,說我生命的最大意義就是睡覺,害得我沒心情。更嚴重的是,朋友們一會叫我去打CS,一會叫我去開生日 party,逗得我心花怒放,禁不住誘惑。還有,我爸媽天天吵架,周末回家一次,就會影響我一周的心情,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更別提學習了”。(摘自湖北宜昌地區一名師弟誠摯之言)
《論語》中有一段孔子對顏回的贊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我一直很喜歡,這些話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人真正的樂在于心中之樂,而不是琉璃瓦的高樓,或是山珍海味的外在之樂。
由此可見,真正的靜在心而不在外,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心不夠安靜,在學習時雜念太多,換言之,在學習上灌注的精力不夠深、不夠多。更進一步講,學習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一個決心足夠堅定的人,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他前進的步伐。
鄙人是鄙人,不是圣人。偶爾因為青少年時期的荷爾蒙分泌過多,也會整日里神情恍惚,對于任何事情都沒有心情。父母的不理解,朋友之間的誤會,老師的不信任和厭惡,類似的“不痛快”沒人可以幸免的。
但是,即使如此,我已經堅持了多年的學習計劃也沒有一天因為心情不好而耽誤,每日完成學習計劃就像每到12點下課就要快樂地奔向食堂搶飯吃一樣簡單。
其實,我更在乎的是那些我關心的人和關心我的人對我心靈的沖擊,如何讓一個對感情異常執著的人迅速地從失戀的沉淪中走出來,至今沒有絕佳藥方。但是需要謹記:你生命的這幾年,最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的未來而奮斗的,而不是戀愛。
但是如果是外面太吵,我會跑到山上去看書;如果是朋友老是干擾我的學習,我會關掉電話,閉門修煉;如果是周圍的學習氛圍不好,那么我會自己躲在宿舍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任何外界的干擾都有解決的辦法,關鍵在于你解決問題的決心夠不夠堅定!而且,解決一個問題永遠都是沒有完美的方法,重要的是,學習永遠是第一位的。
第五招——考試
不管是臨陣磨槍還是“早有預謀”,我們在2009年6月總是要翻身躍馬、揚刀立馬,準備大戰了。不過此時我們大多數都是馬前卒,并不是因為我們武功不好,將軍也往往不是武功最好的人,但一定是身經百戰,在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時最冷靜、最沉著、最理智的人,方能指揮千軍萬馬,在百萬軍中縱橫捭闔。
再回首,2006年那個風雨如晦的6月7日下午,其實不堪回首。昔日月考中每次數學均未跌下140分的關口,但是,5點的鐘聲敲響,我暗嘆一聲,三度“科舉”,此次似乎又要功敗垂成。最強勢的數學考成最差的科目,有何面目再見江東父老啊?
翌日,清晨起床,朋友在隔壁用那臺殘破的復讀機傾情“演奏”起我們最喜愛的班得瑞輕音樂,頓感神清氣爽,煩惱盡消。晨光里,與朋友在音樂中聊聊天,喝喝茶,感覺頗爽。
早上9點,走入文科綜合的考場,依然心如止水,頓悟“無欲無求”的境界即是如此。兩個半小時內斬獲273分,較好發揮了平時模擬考試中265分的水平。下午,踏進英語考場,我沒有一絲絲頹廢感,也無一絲絲惋惜感。兩小時內,強勢拿下136分,而平時月考,我英語成績從未超過125分。
其實誰又能真正說不在乎,或是放得下這種失敗呢?只不過我已經經歷過前兩次的失敗,對成敗得失,已經“心如止水,收放自如”了。
6月7號數學考試結束之后,我暗自估摸,此次數學成績不會超過125分,總成績無形中比預計要減少20分,這是何等重大的打擊呢?而英語是我的弱項,我又如何能東山再起?
是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今年,三年的北大夢想又隨之破碎了,為何我的命運如此悲慘?但是,為什么我一定要對北大如此執著呢?既然如今已經預計自己難以實現這個夢想,那么為何還戀戀不舍?
“北大既休,復旦亦可?人大又有何不可?甚者,武漢大學亦無所憾也。”
寬慰自己的話,終讓我醍醐灌頂,神清氣朗,至此,修道成仙。
多月后憶起數學考試時的境況,也僅能嘆息自己“不識時務”。多年來,每一次數學考試,拿到試卷的第一步就是立即下手,心中已存有150分的目標,不敢耽誤一點時間。但是那年數學試卷確實非同一般,思維角度大大出乎鄙人意料。上手屢屢不順,于是心浮氣躁,顧此失彼,最終一敗涂地。
再想,若當初先瀏覽一通試卷,心中有底,給自己定一個135分的目標,又有何難呢?也不至于昔日的慘敗了。方味到“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義,頓感余味無窮,“功力倍增”。
失敗之所以令人萬念俱灰,只因欲求過大,若能看破“盡予之,不求之”的道義,哪里還有什么壓力?學習就是學習,心存欲望去學習本身即是佛家所說的“妄”。學就是學,付出的程度是由自己來決定的,但是最終往往“成事在天”。學習但求無心無愧罷了,至于最終結果如何,隨它去吧!
再論“壓力”,壓,上面有物方能壓;上面之物與下面之物相距越近,壓力越大。如上無物,則壓無從而來。上面之物,具體而言,就是我們目標中的大學;下面之物,就是我們學習本身。
如果日日時時念叨“北大,北大”,但是一看模擬考試慘不忍睹的成績,在宏遠而美好的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差距面前,又有誰會能幸免于壓力呢?或許暫時放開心中的大學,踏踏實實背幾個單詞,從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堅持,或許到了成功之日,會猛然發現自己的成績已然超越了原有的目標。
一兩次模擬考試考砸了,就吵鬧著要上吊,這好比一頓飯菜,剛上來的小菜不合口味,你就覺得吃不下去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后面即將到來的主菜。吃小菜只是開胃,如果吃小菜你就吃飽了,恐怕大魚大肉的主菜上桌時,你已經無能消化了。
第六招——未來
每天打開網頁,網頁上都會以大號標題顯示“驚天內幕,陳冠希……”“駭人聽聞,劉某某曾經偷稅漏稅……”等新聞來吸引我們眼球。暫且不論事實如何,如果當事人看到這樣的新聞,再度回首,也一定會感到羞愧萬分。曾經怎么樣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現在怎么樣,將來怎么樣。
一個評論家在談“艷照門”事件時說:“給別人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
奧巴馬當選總統時對全世界人說,其父親、祖父是肯尼亞人,但是,奧巴馬本人是美國人。有家媒體回應:“我們不在乎巴拉克(即奧巴馬)的父親是什么人,我們在乎的是他現在是美國總統,將來也是。”
不管老師怎么瞧不起你,不管別人有多么不看好你,我們不在乎你曾經有多么糟糕,我們在乎的是半年后的高考中你有多強!
每一個決心“洗心革面”的同學,如果希望改變以往“很傻很天真”的狀態,一些必要原則是需要長期堅持的。
比如,有一個適合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好男兒”或者是“超女”,而是一個符合實際的大學。
接下來要根據自己的基礎做盡量簡單的學習任務,這樣才會有自信心。一個剛學唱歌的人就想馬上參加中央電視臺的“星光大道”的話,恐怕以后他再也沒有唱歌的自信心了。譬如我。所以需要回答第一個問題:究竟要學什么?于是得出一份學習計劃;回答第二個問題:究竟要怎么學?得出一套學習方法。
當然,我們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最好是學得很開心的同時,及時從朋友那里得到快樂。如果你問比爾·蓋茨為什么不開心的話,他會回答說,他的生命都在賺錢,沒有時間去生活。
最后,堅持這種品質是無可替代的。堅持一周很難,一個月極難,但堅持二個月后,一切都是電腦程序般簡單。堅持確實挺難,但是高考后看見朋友高中,而自己落寞地名落孫山的滋味比那難過十倍。如果小龍女和楊過中的一人不能堅持16年的寂寞,那么金庸筆下就少了一段“神雕俠侶”忠貞不渝的愛情神話。
從現在開始,請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創造自己的傳奇,一定可以修煉成讓自己滿意的“天才”,而不是庸庸碌碌地度過高三。我們往往覺得成功很遠,但是轉過身來,它就在我們的身后,缺乏的只是轉身的勇氣而已。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