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來源于《周易·說卦》,天地人被視為宇宙系統中最為重要的三大要素,它們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安拧笔侵副举|,“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實質的內容,在《周易》中具體指天、地、人!叭胖馈本褪翘斓、地道和人道了。“天道”是陰和陽,“地道”是柔和剛,“人道”是仁和義。“三才之道”的探討和論述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相當廣泛,在古人啟蒙讀物《三字經》中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說法。民間春聯也有:“福祿壽三星拱照,天地人一體同春”。由此可見,“天地人”三才之道在我國經幾千年而流傳不衰,對傳統文化有深遠影響。
《天地人》片斷賞析
◆多種方法識寫生字(教學重點)
師:小朋友們,我們怎樣才能把本課的6個生字記住呢?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字,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
生1:“大”字多一橫就是“天”。
生2:“夫”字不出頭也是“天”。
生3:“人”字加兩橫也讀“天”。
師:很好,這都是利用熟字記憶生字的方法。
生4:我在一本書上看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幾個字,這里面就有“天”。
師:生字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遇見它們。在生活中識字可是識字的重要方法喲!
生5:老師,我昨天在家預習的時候,媽媽查到一張圖片,上面畫著一個站著的人,人頭上有一個方框。媽媽說那就是古時候“天”的寫法。
師:你懂得可真多!(出示“天”的字理圖)古時候“天”字像正面站著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頭,引申為頭頂以上的天空。
師:老師這里還有“天”這個字的字理演變圖,我們一起來看看。
生6:“天”還有一個好朋友,那就是“無”,“無”和“天”都是四筆,“無”第四筆是豎彎鉤,“天”第四筆是捺。
師:受你的啟發,老師突然想到可以利用換一筆變新字的方法識記生字:“無”換一筆變成“天”。
師:同學們都是識字高手,一個“天”字就找到了這么多識記方法。
賞析:識字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發掘多種識字方法,再利用課堂,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互動交流,識字的多元化方法、多元化途徑得以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此環節設計,充分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有效提高了識字效率。
《天地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動作演示、聯系生活等方法,認識“天、地”等6個生字。
2.初步學習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1.教師播放兒歌,學生邊讀邊拍手。
鈴聲響,坐坐好。
腰挺直,腳放平。
手放好,頭擺正。
眼睛看老師,上課專心聽。
2.教師出示傅抱石的國畫作品,引導學生看圖觀察:你看到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顯示課題:天地人。
二、朗讀課文,內容歸類
1.學生打開書本,教師及時糾正讀書姿勢。
2.教師帶讀。先讀課題,再讀課文。全班學生跟讀,齊讀。
3.引導學生觀察,課文將這6個漢字分為哪兩組?(第一組:天地人;第二組:你我他)
三、形義結合,學習“天地人”
1.學習漢字“天”。教師邊講解邊板書“天”字。在人的頭頂上,那無邊無際的就是“天”。出示晴天、陰天、雨天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字義。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正音。
2.結合圖畫,學習漢字“人”。教師出示“人”站立的圖畫,引導學生觀察字形和圖畫的相似性,幫助學生識記字形。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人”的字義。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正音。
3.結合圖畫,學習漢字“地”。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了解字義。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圖片,聯系生活加深理解字義。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引導學生自己組詞讀。
四、談話交流,學習“你我他”
1.營造氛圍,感知“你我他”。
從“人”出發,引出“我”。教師出示漢字“我”,啟發說話:我們都是人。師生對話,引出“你、他”。教師提問:“你叫什么名字?”指定學生回答。教師再指該學生的同桌提問:“他是你的同桌。他叫什么名字?”學生回答。
2.仔細觀察,認識“你我他”。引導學生觀察漢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點。教師移動單人旁的筆畫,幫助學生理解字義。3.游戲互動,理解“你我他”。
教師請三位學生上臺,引導學生選生字卡片并交流。如一名學生說:
“我是××,很高興我們成為好朋友!
“你喜歡踢足球嗎?”
“他是你的同學嗎?”
小組練習,輪流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