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jīng)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通過本課的教學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收獲和思考。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一、借助想象,提高學生的朗讀
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節(jié)曲折,烏鴉經(jīng)歷了找水---看見水---喝不到,最后通過努力又喝到水這個過程,隨著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在朗讀中我引導學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讓曲折的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如“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我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想象:烏鴉去了小樹林、草地、村莊這些地方找水,去了這么多地方,都找不到水,烏鴉心情怎樣?之后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那份著急之情就會由然而生。烏鴉后來好不容易找到水了,卻又喝不到水,心情又是怎樣的?通過想象把這份無奈之情融入到朗讀中。但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感悟,去朗讀本文。
二、結(jié)合實物,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實物能夠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上水。有些小朋友不能理解,在朗讀后,我先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出烏鴉喝不上水的原因,然后讓學生指著一個肚大頸長口小的瓶子把這個句式再說一遍。對照實物,孩子們都說對了并說出了理由。孩子們已經(jīng)對文本很熟悉。在設計本堂課時我想怎樣才能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于是我從文本出發(fā),抓住了烏鴉喝水想到的辦法入手,我給學生準備了一個瓶子,還有一些小石子,當我講到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時,我請學生做了演示,他們的興趣高漲,我借機用課文中的語言引導學生說出烏鴉喝水的經(jīng)過“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同學們露出欣喜的表情,他們看著瓶子里的水在漸漸升高,發(fā)出了一聲聲驚嘆。我認為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通過演示孩子們了解了漸漸這個詞,而且也解決了課文的重點
三、課后拓展,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在課文結(jié)束部分,圍繞“動腦筋想辦法”,我設計了《老辦法不管用了》的閱讀環(huán)節(jié),這是對文本的一個拓展,一方面增大課堂學生的閱讀量,另一方面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借助課文,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想像的空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閱讀,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懂得:遇到問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積極動腦筋想辦法。
今后在教學方面還應該更深入地挖掘文本,了解學習新課改的理念,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而努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2】
《烏鴉喝水》一課內(nèi)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xiàn)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并沒有急于讓孩子們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說說你還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么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只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完“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后,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著水在于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請大家?guī)蜑貘f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后,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用吸管吸。” “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 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當然,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指導朗讀不到位;由于時間安排欠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匆忙進行。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3】
一、較好地激發(fā)了兒童學習興趣。
我抓住兒童思維由直觀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的特點,利用生動有趣的課件,開篇就引導學生看圖觀察、訓練用最簡煉的語言概括故事內(nèi)容,點出課題“烏鴉喝水”。接著用“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問題,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讓其在好奇和欲說的心態(tài)中學習課文。通過指導朗讀,要求學生邊讀邊體會烏鴉喝不到水時焦急不安和喝到水時輕松愉快的不同心情,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同時不斷變換朗讀形式。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體會深刻。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jīng)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fā)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中,既重視字詞句篇的基礎知識教學,又加強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訓練、把觀察、思考、理解、表達緊密地綜合起來。重視對兒童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地把說話訓練與語文的各項基本功訓練綜合起來進行。既訓練學生認真地聽,邊聽邊想;又訓練學生大膽地說,說的內(nèi)容來自觀察。觀察生活說話,綜合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通過語言環(huán)境對形近字“渴”和“喝”進行辨析,用字義作為分化音、形相混的手段,把說的訓練和讀寫訓練緊密結(jié)合。學生在說話訓練中運用了平時閱讀中積累的詞匯。在教學中適時把說和寫聯(lián)系起來,以利于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互相促進,統(tǒng)一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