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一冊:《比尾巴》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上的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第一冊課文《比尾巴》。
一、說教材的理解。
在天真爛漫的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孩子們在幼兒園早已聽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還學了不少有關動物尾巴的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本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十二個生字。學習朗讀問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整個教學突出一個“趣”字,在趣中識字、認物、朗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喜愛動物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12個生字,通過學習能正確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讓孩子們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喜愛動物的情感。
四、說設計理念:
學生和小動物之間有種解不開的緣分,對于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鮮。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戲導入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以讀代講法,表演讀等方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每一個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努力營造一個平等寬松和諧有趣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自信!
在新課標“以讀為本,以讀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流程。
五、說教學流程(含課件):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一下子很難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該如何引領他們進入上課的狀態?一開課,讓小朋友們玩“摸身體”的游戲,把孩子們快樂地帶入新課中。創設情景,動物森林里要舉行一場特殊比賽,叫比尾巴大賽。趁勢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題,讓學生齊讀。接著聽錄音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把學生帶入課文的學習中。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先讓孩子們讀生字卡片,齊讀,開火車讀,開展各種形式的讀,引導孩子比較(巴和把,公和松),教給孩子常用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偏旁的識字方法,激發他們主動識字的愿望。然后逐層深入,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小猴上樓梯——去拼音讀生字,小猴過河——讀生詞,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識字,學生興趣高漲,注意力非常集中。這樣,讓識字學詞這項枯燥的認知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在學生掌握字詞的基礎上。創設情境,反復練習課文中的六個問句,告訴孩子們有“?”的讀到句末往上揚。齊讀,開火車讀。接著利用課件播放《比尾巴》兒歌視頻,美妙的音樂和生動的畫面,給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造成一定的沖擊,拉近了學生和文本間的距離,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堂生活,孩子們傳染了動物們的快樂,又讓孩子們了解了課文內容。為接下來的活動給動物頒獎并宣布比賽結果做好了鋪墊工作。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整個教學活動以趣為主,孩子們就不容易走神,會積極的投入課文學習中。新課標注重學生朗誦能力的訓練。先是男女一問一答對讀,如山歌對唱般,避免讀書形式的單一,接著表演讀,極富兒童情趣,讓學生樂于讀文。
本課教學,以趣為主,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學形式。為了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勾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我用課件出示了一組動物圖片,讓孩子們仔細觀察,然后自編兒歌,既豐富了孩子們的想像能力,又訓練了說話能力。最后布置作業,給粗心的動物朋友畫上尾巴。
總而言之,課件的制作,我力圖通過文本、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多方面的元素,把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化,形象化,能激發低年級的孩子的學習熱情,學習起來更輕松,更富有情趣!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研讀教材,細心解讀文本,繼續研究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今天我是本著學習的態度來參加這次比賽,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評委、同仁能慷慨地給予指正!
小學語文第一冊:《比尾巴》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一冊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比尾巴》。課文可分為兩個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習了生字詞,初步了解了動物尾巴特點的基礎上,我要進行第二課時的授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一年級上冊的教學重點是拼音、識字。教材在每一課的編寫中,大多包括學拼音、識字和讀兒歌三個部分,讓學生通過朗讀兒歌去學習拼音、識字和發展語言。《比尾巴》這篇富有兒童情趣的兒歌,共有四個小節,一、二節和三、四節在結構形式上是一樣的,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本節課的設計,我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中來進行,讓學生在童話世界中去學習,去探索。
2、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