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二個生字,會寫“云、公、車”三個字。認識新筆畫“ㄥ”(撇折)和兩個偏旁“八”“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3.了解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歸納識字方法,激發識字興趣。
2.以讀代講,在讀中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3.多種形式的讀,讀好問話的語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的興趣。
2.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寫本課的生字。
2.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讀好問話的語氣。
三、教學策略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因此,在識字過程中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創造各種形式,注意在復現中鞏固。
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興趣,激活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因此,“朗讀”是他們學習閱讀的重要方式。本課的教學設計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指導學生讀好問話的語氣。
1.采用游戲導入法、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
2.以讀代講,讀中自悟自得。
3.指導書寫,采用教、扶、放結合使用的教學形式。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做摸一摸的游戲。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做個摸一摸的游戲,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頭,摸摸你的眼,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尾巴。
生:我們沒有尾巴。
師:人不需要尾巴,所以退化了。想想什么有尾巴?
生:有些動物有尾巴。
師:誰知道哪些動物有尾巴?
生:公雞、老虎、孔雀……
今天,動物王國特別熱鬧,動物們要舉行一項特別的比賽,比什么呢?它們要比尾巴。
2.出示課題,學習課題中的生字。
(1)教師板書“比尾巴”,學生觀察并記憶字形。
(2)指導讀課題,強調“巴”字讀輕聲。
【設計意圖】課堂一開始就創設情境導入,讓學生置身于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授新課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范讀課文。
在比尾巴大賽中,哪些動物獲勝了?它們的尾巴什么樣?你們聽老師讀了有趣的小童謠就知道了。
(2)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
課件出示本課認讀字,讓學生邊讀課文,邊圈生字,邊記讀音。
學生自查認讀字掌握情況。
(3)同桌互讀互查認讀字。教師巡視,了解認讀字掌握情況。
(4)檢查生字認讀情況,識記生字。
①課件出示生字,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②利用漢字規律識記生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巴、把、公、松”。
A.課件或卡片出示生字“巴”,學生齊讀。這課哪個生字里有“巴”?(把)
課件或卡片出示生字“把”。誰來說說,怎么記“把”字?
B.小結:我們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字,也可以叫做“加一加”。
C.課件或卡片出示生字“公、松”。我們用這種方法記這組字。
生學習生字“公”。認識新偏旁“八”,強調撇低,捺高,撇、捺要分家。認識新筆畫“ㄥ”。
記生字“松”。
、谟谩肮⑺伞苯M詞帶出生字“鼠、雞”。認識新偏旁“鳥”。
③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識記“鴨、猴、扁”。
A.用“雞”帶出生字“鴨”,識記“鴨”。
B.小結:我們利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識字,也可以叫做“換一換”。
C.課件或卡片出示生字“猴、扁”。我們用這種方法記“猴、扁”這兩個字。
、苡谩皫讉字合在一起組成新字”的方法識記“最”。
(5)課件或小黑板出示以下詞語:猴子、松鼠、公雞、鴨子、一把傘、最好看。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6)指名讀課文。
這些生字朋友回到課文里了,你們讀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了,句子讀通順。讀完后找一找這課有幾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