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猴、小鴨、和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啟發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課文中設計了展示學生自我的平臺,通過“我會寫”“我會讀”“我會說”聯系實際想一想”的情境創設,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現的愿望。并在學生感悟課文后配上動作讀課文。展示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在拓展活動中,我結合本文特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小鴨子學會游泳后會說些什么?這樣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感悟全文后,我又讓學生說說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么本領,是怎么學會的。并模仿課文續編故事。最后,又讓學生聯系實際講述自己最近學會的一件事。促進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思想,美化學生的心靈。
四、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我帶來了幾位小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出示圖片:小猴、小鴨,小鷹),有一天,小猴想學爬樹、小鴨想學游泳,小鷹想學習飛翔,你們想知道發生在它們身上有趣的事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1課《自己去吧》(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理解詞(“自己”的意思,用“自己”說一句話),在課題中有三個生字,是我們需要學的(自己去),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書空學寫生字。區別字形“自”與“目”字形相似,容易混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學生認讀生字。(齊讀、開火車讀)
2.把字寶寶送到課文中會不會讀,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自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兩遍)。
3.同桌互讀,相互糾正,思考:課文中寫了哪幾個小動物?說說課題中的話是誰說的?
(三)細讀感悟、理解
1.請一名同學試著讀第一段。學生評價。
2.指導朗讀:小猴要吃果子,應用什么語氣跟媽媽說?(請求、商量),媽媽的語氣是親切和藹的,讀出激勵的語氣。師:猴媽媽喜歡自己的小孩嗎?那它為什么讓小猴子一個人去學爬樹呢?猴媽媽想讓它獨立學會本領……你們喜歡表演嗎?要想表演好,首先要讀好對話。
3.分角色朗讀:同桌之間練習分角色朗讀。應用(請求、商量)的語氣同桌互讀。
4.檢查朗讀情況,老師讀旁白,一名學生讀小猴的話、一名學生讀猴媽媽的話,全班交流,引導在讀中感悟。提問:小猴它學會爬樹了嗎?學會后的心情怎么樣,它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
5. 師生分角色齊讀。評價:同學們的朗讀精彩極了,告訴大家,小鴨、小鷹的故事也很有趣,想學嗎?
6.請同學們自主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
7.指名學生讀小鴨的話,師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及時點評指導。
指名學生讀鴨媽媽的話,師:鴨媽媽喜歡自己的小孩嗎?那它為什么讓小鴨子一個人去學游泳呢?(因為我知道它不會淹死,我想讓它獨立學會本領……)再讀讀吧!
8. 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讀。
9.提問:小鴨它學會游泳了嗎?學會后的心情怎么樣,它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
10 .學生以各種形式匯報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結果,如:朗讀,分角色朗讀。
11.全班分角色并在學生感悟課文后配上動作讀全文。
(四)總結延伸
1.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板書:小猴→爬樹
小鴨→游泳}自己學本領
小鷹→飛翔
學本領要自己學,從小培養獨立生活能力,不依賴父母生活。
2.請同學們說說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么本領,是怎么學會的。并模仿課文續編故事。
3.你有沒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么做?
4.師:大家說得真好,我發現大家在生活中都和勇敢的小猴、小鴨、小鷹一樣了不起!老師想考考你,連一連(出示黑板上的練習)
(五)板書設計
11 自己去吧
小猴 → 爬樹
小鴨 → 游泳 } 自己學本領
小鷹 → 飛翔
五、說教學的有效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抓住能梳理和概括文本的課堂教學要素來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本課中,教師將通過有效的提問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要把學生置于朗讀的中心位置,,把教學建立在學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各種形式的讀課文著力解決體會、感悟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維,使學生真正理解、領悟文本內容、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