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山石田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漢字,能找出字與畫的關系。
2.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認識圖標“小話筒”。
4.練習口頭組詞,豐富學生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學認8個漢字,知道字與畫的關系。
教具準備:
圖卡、字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借助拼音正確朗讀兒歌,結合插圖了解句子的意思。
2.認識新筆畫“豎折”,學會“山、石、田、土”4個生字,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按筆畫記憶字形,結合插圖了解字的意思。
教學重點:
學會4個生字,讀準字音,記憶字形,結合插圖了解字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拼音:shí yì lián tián fāng
2.復習基本筆畫:橫、豎、撇、捺、橫折、橫折鉤、豎彎鉤、橫折彎鉤、豎彎、點
3.復習學過的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二、激趣導入
(電腦出示:大山圖)你們看這是什么呀!喜歡嗎?為什么呀!(我們喜歡爬香山……)大山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古時候的人呀也非常喜歡,那么他們是怎樣記錄大山的呢?電腦出示象形字山,古時候的人就是用這樣的符號記錄的,我們把這樣的字叫象形字。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為了便于書寫,就把這彎曲的筆畫拉直,逐漸規范就成了今天這樣的字了。電腦出示“山”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字。
二、看圖感悟象形字的演變過程
1.引導學生觀察其它幾幅圖與字,找聯系說變化。
(使學生明白古人就這樣根據實物形狀的樣子創造了文字。)
2.小組研究后匯報交流。
三、讀兒歌,了解句子意思。
1.借助拼音自己讀兒歌,標畫出讀不準的音節。
2.同桌同學對讀,相互糾正讀音。
3.自己讀兒歌,把每個音讀準確,讀后有什么不了解的內容提出來。
4.師講:“田”是指種莊稼的土地。本課圖上畫的是水田,多用來種水稻!耙环椒教铩敝傅氖且粔K塊四方的田。(如果學生能解釋盡量讓學生說,學生解釋不清可以教師講解。)
5.電腦出示兒歌。指名讀。
四、學習“山、石、田、土”4個生字的音。
1.請學生邊讀兒歌邊用“”畫出4個生字,然后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同學互讀生字,比比誰讀得又快又準?
3.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這幾個音節,讀后把音節貼到黑板上。
如果小老師有讀不準的音節時,教師把選擇的權力交給他,讓他請個小伙伴來幫忙。
4.做給音節找朋友的游戲。先請學生讀讀這個字,再把它貼到它的音節朋友下面。
五、記憶4個生字的形。
1.學生借助教材提供的筆順,伸出小手指隨著筆順跟隨一筆一筆地寫,邊寫邊說筆畫名稱。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舉手問教師或小伙伴。
2.學生提出“山”的第二筆不知道是什么筆畫?
3.教師出示學過的筆畫“橫折”卡片,問大家是什么筆畫?教師告訴學生:“筆畫往下來的時候它就是一折”。接著教師把卡片倒過來,讓學生看就是今天學習的筆畫,學生很快地說出:“豎折”。
4.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記字形,培養創新意識。
(如:“田”字中間的橫和豎就像田里的小埂,外面的筆畫就象地邊。……)。
六、聯系生活用字,發展學生語言。
1.這些字在學生生活中經常用到,你能說說嗎?可以組詞也可以說句。
2.你能試著用4個生字說一句話嗎?
七、復習本課學習內容。
附:板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照著田格中的生字正確規范地書寫。
2.完成課后練習2照樣子填空。
教學重點:
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筆畫卡片:豎折
2.抽讀生字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