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在爺爺的幫助下度過了寒冬,春天來了,他長出了小葉,到了夏天,小葉變成了大葉子,他一直想謝謝爺爺,可它不會說呀,怎么辦呢? 指名讀課文。
你知道小樹為爺爺做了什么嗎?什么是“綠色的小傘”? 理解詞語,再讀課文這部分內容
你想夸夸小樹嗎?(朗讀感悟這一部分的設計我想體現以下幾點:1、堅持從讀中悟,自讀自悟的原則。2、注重過程的趣味性。3、在讀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5、討論:小樹為什么能長得那么好?
三、擴展活動,宣傳環保
1、課件出示:小樹干旱、缺乏養料、有人傷害等畫面。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小樹?
2、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樹木為人類做貢獻”的資料。使學生明白:人類愛護樹木,樹木回報人類。一棵小樹要長成大樹可并不容易,需要人幫助還不能受到傷害,你們想一想,我們可以幫小樹做什么呢?適度擴展,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3、讓我們用彩筆畫一棵美麗、可愛的小樹,好嗎?
(環境意識是現代公民的必備意識之一,本課的安排目的之一即培養學生愛護樹木花草的環境意識,這個環節是為了將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深化,形成初步環境意識而安排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
2、比賽讀
五、鞏固練習 讀讀說說
1、指名說
2、挑選你喜歡一個,說一句完整的句子
六、交流總結
學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教學環節的處理
1、讓學生看看課文插圖,讀讀課文,理解文中“暖和的衣裳”是指包扎在樹干上的稻草或草簾,是用來防止小樹受凍的。“綠色的小傘”是指枝葉茂密的樹冠,可以遮擋夏日炎熱的陽光。
2、讓學生看插圖(把兩幅圖聯系起來觀察),讀課文,說說想到了什么。如冬天老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會凍死,夏天老爺爺在樹下乘涼;小樹給爺爺擋太陽是在報答老爺爺……通過觀察插圖和朗讀課文,感受老爺爺美好的心靈,感悟人與樹之間的和諧關系。
3、課文是用孩子的口吻寫的,學生朗讀起來不會感到困難,可通過教師的示范,使學生體會怎樣讀好“暖和”、“不冷”等詞語。朗讀課文時,要表達出人和樹互相關心的溫馨之情。
4、課后“讀讀說說” 練習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詞匯的練習。可讓學生先讀讀左邊的部分,感知四個短語的結構特點,再仿照左邊的例子把短語補充完整。既要積累詞語,又要恰當運用。可先同桌或四人小組練說,再全班交流。
5、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作簡單小結:人和樹是有密切聯系的,爺爺保護了小樹,小樹就能茁壯成長,為人們做許多的事情,如:可以乘涼,可以美化環境,可以凈化空氣等等。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爺爺那樣保護小樹,那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