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多生充分讀,其他同學評價。
師范讀后,生再次讀。
[評析:與學生的生活情境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大膽想象,指導朗讀,以讀代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
3、 你認為小猴愿意去嗎?(生:可能愿意——想試一試或看看遠處的風景。也可能不愿意——害怕或想吃現成的。)
4、 媽媽怎么說的?(生答)
媽媽為什么讓他自己去爬樹摘果子?
生1:媽媽想讓他鍛煉一下。
生2:自己不學會永遠不會摘。
生3:如果媽媽老了,走不動了,小猴就必須自己去摘果子。到那時候再練,肯定晚了。
生4:如果媽媽去趕集,不在身邊,他也不會摘果子,會餓壞的。
師:如果媽媽說:“孩子,你在樹下等著,媽媽給你去摘。”而且媽媽以后總這樣,結果會怎樣?
生1:他肯定永遠也不會爬樹。因為他不知道主動鍛煉自己。
生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小時候可以依賴媽媽,長大了再這樣可不行了。
生3:媽媽這樣做會讓小猴越來越懶的,將來他什么也學不會。
生4:小猴總依賴媽媽不對,媽媽這樣做也會害了小猴。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生5:小猴長大了,我敢保證他不會照顧媽媽,不會像《小烏鴉和媽媽》中的小烏鴉一樣給媽媽找吃的生繼續發表看法)
師:媽媽讓小猴子自己去摘,、是想讓小猴學會什么品質?(勇敢、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在“綜合學習六”學了一首兒歌——《自立歌》!暗巫约旱暮埂(學生隨著一起說起來。)
5、在讀媽媽的話時應強調那個詞?(自己)
輕讀還是重讀?自己體會一下。(重讀)
找多生充分讀,其他同學評價。
師范讀,生再讀。
這樣,小猴學會了爬樹。(板書:學會了 爬樹)
[評析: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平等的交流、討論,使學生深刻悟出人要自強自立和養尊處優的后果。]
6、 小猴爬樹時可能遇到了那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學會以后心情怎樣?
生1:他很勇敢,手被劃破了,一聲也不哭,摘到后心里高興極了。
生2:開始,他遇到了一條河,好不容易游過去了。一看這棵果樹,哇,好高啊!他不怕,跳呀爬呀,終于爬上去了。他摘了一個大的,送給媽媽吃,快樂極了。
生3:開始他老也爬不上去,媽媽鼓勵他不要怕,成功屬于有信心的人。他終于摘到了果子,高興地在媽媽的懷里撒嬌。
生4:他遇到了困難,讓媽媽教他怎么爬,他很快就學會了,高興的在樹上唱起歌來。
7、 討論一下,你覺得小猴需要什么才能成功?師巡視,了解學生想法。(生發言:自信、勇敢、鼓勵、自立、幫助)
[評析:既然很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那么在這一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很多困難,當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朋友遇到困難時會怎樣處理呢?細心的教師巧妙的安排了這一環節。牢固學生“自信、勇敢、自立”的思想,使“自己去吧”這一意識深深扎根于學生心中,同時出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
8、你有沒有和小猴相似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9、找生完整的把第一段讀一遍。
四、 總結學法,自學后兩段。
1、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小猴的故事的?(多讀、和別人一起想答案。)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毕旅嫖覀兙陀猛瑯拥姆椒,以小組為單位,一、三、五組學習小鴨這一段,二、四、六組學習小鷹這一段。每個組員特別是組長注意聽任務:(1)每位同學都要有感情的讀一遍這個自然段,說一說怎樣讀得更好。(2)討論一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組長要組織好,按順序進行,看看你們能不能像小猴一樣迎接挑戰,自己來學習。
2、小組活動,師巡視。
3、(師隨機板書)并講每段道理。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能悟出這么多道理。
[評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能夠“學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給學生創造“自學”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并總結自學的方法,同時又一次緊扣主題,并且有序的小組活動使每位學生學會合作。]
4、同學們這么喜歡他們,我們就扮成他們來表演好嗎?找到你的朋友,也可以是你周圍的同學,人數不限,選擇你喜歡的小動物來表演。想想誰當演員,誰當導演。
師巡視并給予指導,鼓勵大膽想象與創新。
生戴自制頭飾,選擇一段表演,其他人可以提出建議。
[評析:通過喜聞樂見的表演使學生不僅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五、 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今天放學回到家后,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把你做的事畫下來好嗎?
[評析: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去吧!”和培養學生孝敬父母的思想。]
注:小標志在授課過程中隨時發,文中省略。
附: 板書設計
小猴 爬樹
小鴨 自己去吧 學會 游泳
小鷹 飛翔